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醫養生 >

中醫辨證血虛

中醫辨證血虛

中醫認為“女子以養血為本”,女性的月經、懷孕、生產、哺乳四大險區,處處考驗血氣的虛實平衡。血氣足則身體各“部件”執行正常,一旦血氣損耗過多而無法正常工作。試想一下,一張面無血色的臉如何才叫美呢?

中醫辨證血虛

“血虛不同於貧血,血虛是由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引起的血液失常的病理現象,中醫上指體內陰血虧損,由失血過多、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因所致。”

測一測!你“血虛”嗎?

□臉色蒼白、萎黃;

□脣色淡紅、無血色;

□指甲淡白、無月牙,甚至逐漸變薄、變脆、易斷;

□髮質較差,乾枯易分叉;

□易頭暈、眼花、心慌、氣躁;

□月經量明顯減少、月經期少於4天、月經週期推後7天以上;

□手腳及四肢常冰涼;

□入睡困難,醒來後很難再次入睡,而且多夢睡眠質量較低。

以上所列的情況,如果有2~3項,就應該引起重視;如果出項3項以上,就得注意生活上的長期調整了,警惕血虛症狀。

血虛的5大原因及療法

1、失血過多

中醫認為,肝藏血,腎藏精。女性內分泌失調而致的月經量多和多次流產等引起的失血過多,使得肝腎受到了損傷。體內的精血不足時,需及時就診,以便儘早進行調經止血治療,否則會引起大量失血而致血虛狀態。

對症治療:

中醫認為“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在重度貧血狀態下,補血要以補氣為重。多次流產會損耗腎的精氣,女性應有效避孕,儘量少用事後緊急避孕藥。流產後多虛多瘀,故宜在補血中加化瘀之品,此時可用當歸,既可補血又可化瘀,如配合川芎、桃仁加強活血去瘀,加炮姜以溫經止血,組成著名的產後名方生化湯。

2、脾胃虛弱

中醫有云:“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指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強弱是決定人之氣血的重要因素,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

對症治療:

補血必須先健運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但補血的藥比較滋膩礙胃,所以在補血同時加健脾醒胃之品,如可以用陳皮煲湯。不吃和少吃一些導致脾胃虛弱的食物,增添一些有助消化、減輕脾胃負擔的食物,例如山楂、老陳醋、柚子等。脾胃虛弱的人可以每天有一餐喝粥,如果粥裡再放一些山藥、大棗等滋養脾胃的效果更好。

3、過度消耗

久思:

思慮過度也會引起血虛,中醫說思慮傷脾,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思慮過度,脾胃受傷,氣血生化乏源,進而引起血虛。

對症治療:

所謂“百病由心生,養身先養心。”治療時應補脾養血,保持心態平和,如用紅棗燉羊心,或內服歸脾丸治療。重要的是自我調節,可隨時準備些方便而補血的食物來平衡一下。如黨蔘和枸杞子。黨蔘嚼起來有一種淡淡的牛奶糖味道,是所有補藥裡最沒有火性的,長期服用不會上火,同時還可以把氣血補足;枸杞子是補精血最好的食物。

久視:

中醫認為“久視傷血”。眼睛個頭雖小,但卻是人體血液消耗的大戶,每天相當於拍攝上萬張的照片,一些電器螢幕對眼球能量的消耗遠遠高於書報、花草。中醫認為,眼睛得到充足血液才能滋潤,經常用眼則使血液消耗過多。

對症治療:

做眼保健操。通過刺激穴位處的經絡,可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使經絡疏通有利於加強血液迴圈,消除眼睛疲勞。從現在開始,每天下午拿出5分鐘做眼保健操,給眼睛、也是給腦子一個休息調整的時間。

閉目用眼睛寫“米”字。具體做法是:閉目,按照“米”字的筆畫順序,利用眼球轉動重複寫;也可以順序寫完後,再從“米”字的最後一筆倒著寫回來。

4、減肥不當

錯誤的減肥方法讓你的身體很受傷,通過藥物或刺激某些穴位來強迫排洩,體重確實能減,但減掉的大部分為身體裡的水分,而非脂肪。這些體液也是參與構成血液的重要部分,減少了,血也隨著少了。

對症治療:

多運動,中醫說“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天應保持定量的運動,可以慢跑或者散步,都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中醫認為“多痰、多溼”才導致體內脂肪成堆,而防治這種狀態的最好辦法,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來強壯脾胃。健脾方法:每天吃7~14枚紅棗。棗能強壯脾胃,還可以作為補血的佳品。同時不易被消化的棗皮還會幫助腸道運動,防治便祕。

5、濫用藥物

如果你還是喜歡用一些苦寒、清熱、瀉火的藥來驅除火氣,長痘了就用一些含激素成分的祛痘藥,便祕了就用通便的藥……日子一久,不僅會導致面板萎黃,體液丟失,還會導致血虛。

對症治療:

藥物保健。有補血作用的中藥很多,常用的補血中藥可選用當歸、阿膠、何首烏、枸杞子、白芍、熟地黃、紫河車等。對於一些長痘者,可將天花粉、白芷、川貝母、青連翹,泡水喝或是煎煮後服用,對於各種痘痘都有一定的消退效果,而且不會讓你丟失體液導致血虛。

調節血虛 按摩四穴位

經常按摩四個穴位,也可以調節血虛。分別是腹部肚臍下方約1.5寸處的關元穴,肚臍下方約3寸處的氣海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的足三裡穴,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的三陰交穴。

標籤: 血虛 辨證 中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i/k0y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