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遠征軍名將戴安瀾簡介:犧牲在緬甸的愛國將領

遠征軍名將戴安瀾簡介:犧牲在緬甸的愛國將領

戴安瀾(1904~戴安瀾(1904~1942年),又名戴炳陽,原名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無為練溪鄉旗杆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黃埔系骨幹將領。戴將軍曾參加北伐戰爭、保定、漕河、臺兒莊、中條山諸役、崑崙關戰役,1942年,戴安瀾奉命率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在緬作戰中,大戰同古、收復棠吉等戰役。1942年5月18日,戴將軍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他在抗日戰爭中戰功顯赫,受到國共兩黨的追認(革命烈士),是不朽的民族英雄。

遠征軍名將戴安瀾簡介:犧牲在緬甸的愛國將領

戴安瀾 - 生平

戴安瀾(1904~1942),1922年,考入由陶行知、姚文采分別擔任校長、副校長的南京安徽公學學習。在五·四“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下,年輕的戴安瀾有志積極投身到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去。他提出:“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壯有所歸,老有所養。”期盼祖國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1924年3月,他從在廣東粵軍第四師任團長的叔祖父戴端甫的來信中,獲悉國共兩黨合作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的訊息,在端公的召喚下,他與本鄉一批熱血青年奔赴廣州,先參加國民革命軍,當二等兵。同年年底,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隊,更名“安瀾”,自號“海鷗”,以表達自己要力挽狂瀾,為振興中華貢獻自己的一生;要象不怕大海風暴中的海鷗一樣去勇敢搏擊。

1925年7月1日升為學生隊,正式成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

1926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在1928年5月北伐中,戴安瀾親歷日寇製造的“濟南慘案”,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慘無人道侵略行徑極為憤慨,決心要與日寇拼殺到底,直至將他們趕出中國。

1933年1月任第十七軍第二十五師一四五團團長。1933年3月8日奉張學良命令率團隨十七軍北上,血戰古北口。由於他勇敢善戰,在戰場上光榮負傷,榮獲五等雲麾勳章。此戰後,他深感當時部隊中戰士英勇,但不善保護自己去消滅敵人,因而撰寫了軍事訓練專著“痛苦的回憶”。

1937年8月升任第13軍73旅旅長。次年3月,在臺兒莊戰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裡集,迫使言兒莊之敵後撤,得華胄勞譽獎-e(一說寶鼎勳章)1枚。5月,升任第89師副師長兼第31集團軍總部幹訓班教育長。8月,率部投入武漢保衛戰,被第31集團軍記大功1次。

1938年3月15日,他奉命率部參加魯南臺兒莊會戰,擔負著阻擊北面之敵的任務,他火攻陶墩,計取朱莊,激戰郭裡集,與兄弟部隊合圍,迫使臺兒莊之敵後撤。戰後,獲得華胄榮譽勳章,擢升為八十九師副師長。是年夏天,又投入保衛武漢的外圍戰,與兄弟部隊一起,痛擊從九江進犯的日軍第九師團,日軍損失慘重,敵人曾先後補充兵員達九次之多。因而獲記大功一次。

1939年1月,在湖南湘潭升任第五軍第200師師長。第二百師對外號稱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也是惟一的機械化師。戴安瀾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撰寫了《自訟》一書,他說,這是”一方面為檢討過去的缺失,一方面是確定今後生活的正當途徑。“,以認識形勢並鞭策激勵自己。戴安瀾軍旅一生,勤奮學習,從不間斷。林森稱譽他為儒將風徽。他經常將學習的心得及做人的要求寫下來給其所屬部隊的各長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我之際要看得平:平則不忮,功名之際要看得淡:淡則不求,生死之際要看得破:破則不懼。人能不忮不求不懼,則無往而非樂境而生氣盎然矣。”他為自己提出四條準則:譭譽不聞,寵辱不驚,安危不動,得失不患。他還認真總結軍事教育方面的經驗教訓,又寫成了《磨勵集》及《《磨勵集》續集》,詳述班、排、連的攻防和射擊教育,作為訓練部隊的教本。當年11月挺進桂南參加崑崙關大戰,三失三克崑崙關,擊斃了日前線指揮官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堅守了陣地。在崑崙關戰鬥中他身負重傷,由於戰功卓著得到四等寶鼎勳章。各報記者因此在國內外報刊上報道大戰經過,盛讚戴安瀾師長頗具北宋大將軍狄青的風度。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師開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次年3月,參加東瓜保衛戰。在沒有空軍協同作戰的情況下,同4倍於己、配備有步兵特種兵和空軍的日軍苦戰12天,掩護了英軍的安全撤退,並殲敵5000餘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復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10月16日,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29日,美國國會授權羅斯福總統追授戴安瀾1枚懋績勳章。

1943年4月1日,國民黨政府在廣西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有1萬多人蔘加的國葬。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輓詞。毛澤東的輓詩是:“海鷗將軍千古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殉命,壯志也無違。”蔣介石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周恩來題寫了輓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1948年5月3日,卜葬於蕪湖市小赭山。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 - 遠征緬甸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應美國和英國的一再請求,1942年初,中國組建了遠征軍開赴緬甸。戴安瀾奉命率二百師赴緬參戰。東瓜(亦稱同古)是阻止日軍北侵的重鎮,3月20日,日軍向駐守冬瓜的第二百師各主要陣地發起了進攻。面對強大的日軍,戴安瀾表示了決一死戰的堅定信念,他召集全師營以上軍官開會,帶頭立下了“誓與同古共存亡”的遺書,他說:“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威國外的盛舉,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瓜。”並對在座軍官說:“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由步兵指揮官替代,各級照此辦理。”

在持續十多天的東瓜保衛戰中,戴安瀾率部奮戰,以少勝多,擊斃敵軍5000多人,取得了出國參戰的首次勝利。這次勝利,在國際上都享有盛名。

美國政府認為,東瓜保衛戰是“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併為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蔣介石對此的讚譽是:“中國軍隊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英國的《泰晤士報》也說:“……被圍守軍,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之經過,實使中國軍隊光榮簿中增一新頁。”連日軍也不得不承認,冬瓜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鬥之一”。

1942年4月21日,戴安瀾奉命收復棠吉。24日拂曉,戴安瀾率軍發起攻擊,先後攻佔西南北三面高地,並突入市區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巷戰,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一直持續到午夜,棠吉被攻克,捷報傳來,舉國上下無不歡欣鼓舞。然而,由於大批日軍由泰國、寮國邊境竄入中國軍隊後方進行圍攻,戴安瀾所部陷入日軍重圍。上級於是急令其突圍回國。

戴安瀾 - 以身殉國

戴安瀾於是率部突圍,退入泰、緬老邊區原始森林地帶。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將士們無衣無食,每天只能用野草雜菜充飢,在這種情況下,將士們爬山越嶺70餘日。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軍重兵伏擊。激戰兩天後,全師傷亡慘重,戴將軍在一個小平山坡上指揮奪取敵軍陣地時,不幸被敵軍槍彈擊中肺部,血流如注,由於無醫無藥,傷口發炎潰爛。

到了5月下旬,緬甸開始進入雨季,終日大雨滂沱。林中滿地沼澤,道路泥濘,行軍更加艱難。部隊不僅斷糧,也沒有藥,甚至連塊乾淨的繃帶也沒有。連日的大雨,加上蚊子叮,螞蝗咬,戴安瀾身上的兩個大傷口,已經嚴重感染、潰爛、化膿,還長了蛆。

1942年5月26日,第二百師行軍到茅邦時,戴將軍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以身殉國,年僅38歲。他在寫給妻子的遺書中說:“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他被人稱為“域外死忠第一人”。

1943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西全州的香山寺為戴安瀾舉行了國葬儀式。國共兩黨的領導人紛紛送來輓詩、輓聯和花圈,毛澤東的詩就是在這個時候寫的。

戴安瀾去世後,美國政府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向其頒授懋績勳章一枚,戴安瀾將軍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的命令中說:“中華民國陸軍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於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1942年12月,國民政府釋出命令,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並批准戴安瀾的英名入南京忠烈祠。1943年的秋天,戴安瀾的靈柩由廣西全州遷葬於安徽蕪湖故里。

1956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向戴安瀾的遺屬頒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為紀念戴安瀾將軍,蕪湖市人民政府於1979年重新整修了墓地,並樹立了石碑。左碑銘刻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鄧穎超等先輩當年題贈的輓詩輓詞輓聯;右碑是將軍生平簡歷;中碑是王崑崙所題“戴安瀾烈士墓”。墓區林木茂盛,松柏長青,瞻仰的人們,終年不絕。

戴安瀾 - 事蹟年表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安徽公學高中部。

1924年投奔國民革命軍。

1926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

1926年參加北伐。

1933年3月,率部參加長城古北口抗戰,榮獲五等雲麾勳章。

1937年8月升任第25師73旅旅長。

1938年3月,在臺兒莊戰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裡集,迫使臺兒莊之敵後撤,得華胄勳章(一說寶鼎勳章)1枚。

1938年5月,在徐州會戰中,曾率部在中艾山與日軍激戰4晝夜,因戰功卓著,升任第89師副師長兼第31集團軍總部幹訓班教育長。

1938年8月,率部投入武漢會戰,被第31集團軍記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師師長,接替杜聿明。該師是新建的第五軍的主力師。

1939年5月,率部參加抗擊日軍進犯的隨(縣)棗(陽)之戰。

1939年9月,參加長沙保衛戰。

1939年11月,參加桂南崑崙關戰役。

1940年1月,在堅守崑崙關的戰鬥中,戴部確保441高地,斃敵百餘人,毀敵坦克2輛、炮4門,繳獲槍械百餘支。11日,戴安瀾身負重傷。國民黨政府頒授四等寶鼎勳章(一說青天白日勳章)1枚嘉獎之。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師開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

1942年3月,參加東瓜保衛戰。在沒有空軍協同作戰的情況下,同4倍於己、配備有步兵特種兵和空軍的日軍苦戰12天,掩護了英軍的安全撤退,並殲敵5000餘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復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

1942年10月16日,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29日,美國國會授權羅斯福總統追授戴安瀾1枚懋績勳章。

1943年4月1日,國民黨政府在廣西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有1萬多人蔘加的國葬。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輓詞。毛澤東的輓詩《海鷗將軍千古》是:“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殉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題寫了輓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蔣介石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1948年5月3日,安葬於故鄉安徽省蕪湖市小赭山。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 - 毛澤東為將軍撰寫的紀念詩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zexk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