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隆裕太后為什麼要幫袁世凱做總統?

隆裕太后為什麼要幫袁世凱做總統?

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子女,在民國時期她有女中堯舜的稱號,但其稱號的背後有她無盡的無奈。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他幫助袁世凱登位,然後簽下退位詔書的那段往事吧。

隆裕太后為什麼要幫袁世凱做總統?

1912年2月12日,在紫禁城乾清宮東北角的廊子裡,坐著一群焦灼不安的大臣,其中既有頭戴花翎的老臣也有穿著新式軍服的武官,但他們都不時的向乾清宮內裡張望。在許久之後終於來了一位太監,小聲道:“太后要上殿了,請各位大臣上殿。”,一群人這才重新整理了袍服,跟隨著領頭的外務大臣胡惟德魚貫而入。

此時南方的革命黨在兩個月前已經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形勢逼人,這次的召見便是為了頒佈皇家的遜位詔書的。關於清帝的遜位,這是當時南北兩方達成的協議,都說這場中國歷史上最文明、最和平的權力交接是孫中山的功勞,誠然孫先生的確是功不可沒,但是為何這場潑天的富貴最後卻落到了袁世凱的頭上呢?說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那又是誰給他的這個機會呢?

這個人就是隆裕太后。作為清帝遜位成功與否的關鍵人物,隆裕自己也明白,從此之後祖宗的江山就斷送在了自己的手中,可是她並不甘心,雖說是能力有限,但隆裕畢竟是跟在慈禧太后身邊能在晚清跌宕起伏的政治環境中保全自身的人物,所以政治智慧自然是有的。革命黨想要皇家的退位詔書可以,但是民國政府的《清室優待條例》也必須同時下達,而且隆裕太后早就在即將頒佈的退位詔書裡做了手腳。

清室退位詔書出自何人之手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張謇,有人說是葉恭綽,現在已經無據可考了,但他們所擬的內容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贊成共和,支援民國政府建立之云云。但隆裕太后看到這樣一份“詔書”卻很不放心,她認為這樣做豈不是將祖宗江山拱手讓與了革命黨嗎,而且革命黨對於清室不友善的態度也讓隆裕很是擔心,因此她斟酌再三,要求必須在退位詔書中加上一句:“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如不同意,寧肯不籤。

由於時局動盪,列強環伺,迫於議和的大前提之下,革命黨接受了這封經過隆裕改動的詔書,由此也將孫中山未來的民國大總統的頭銜送給了袁世凱。也就是在這封詔書發出的當晚,袁世凱在外交大樓的住所裡就剪了辮子,並且在剪辮子的過程中異常興奮,不時的哈哈大笑,而袁世凱的這個帶有政治意味的舉動也迅速傳遍了北京城,人們不禁訝異,尤其是宗室皇親,對這個決定更是不滿。

而隆裕太后之所以將一切全權委託給袁世凱,一則是因為袁深受兩朝皇恩,是大清忠臣,哪怕到了民國憑藉幾分香火情,清室還能過的下去,但如果換做了革命黨,憑他們“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就知道他們的打算了,所以對於革命黨,隆裕根本不抱期望。二則是袁世凱本人頗有才幹,從朝鮮到地方再到朝廷中樞,袁世凱都能將事務處理的遊刃有餘,而且列強也很看好袁世凱,紛紛為他造勢,斷言能平定時局者非袁世凱莫屬。至於第三點,則是因為隆裕對宗室皇親深深的失望。

作為慈禧太后的繼任者,隆裕自家人知自家事,從宣統繼位時她知道自己的手腕沒有姑姑的水平,所以打算蕭規曹隨,繼續保持慈禧太后在生前定下的緩步前行穩當過渡的君主立憲的路子,依靠老臣的扶持度過這個最危險的時期。可是一旁跟隆裕搭班的攝政王載灃卻不是這麼想的,由於他出過洋,所以見識也多,不管是對慈禧留下的制度還是老臣,甚至是對慈禧本人都頗有微詞,畢竟光緒是載灃的親哥哥。

從太平天國以來,清室日益倚重漢人官員,從曾國藩、左宗棠到李鴻章、張之洞,這些漢臣的話語權太過強大,再加上像慶親王奕劻這樣奸猾的宗室,導致了皇室權力和名譽的式微,所以攝政王載灃對於這些人沒有任何好感。為了建立自己的勢力,載灃大膽起用了一批清室年輕貴族,但人都是有私心的,這些人中也夾雜者載灃的親弟弟和手下的親信。面對這樣的情況,隆裕自然明白小叔子這是要架空自己,然後攝政王一家獨大,這與自己的既得利益是衝突的,所以從根本上這對叔嫂搭檔的統治基礎就已經破裂了。

可是明白又怎樣,隆裕太后的手腕沒有載灃的硬,只能是看著老太後留下的老臣逐一被清退,其中就包括那位傳說在戊戌政變中,向榮祿告密導致了光緒皇帝被囚禁瀛臺的袁世凱。如果情況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可這幫掌權的年輕宗室皇親不但迴天無術,反而是將清朝帶進了不可挽回的深淵,在一定程度上,革命黨能成燎原之勢的幫凶就是這群公子哥。不可否認的是這幫年輕勳貴的確有勇氣,有精力,可是他們缺少經驗,缺少手段,所以在武昌起義後,面對無法收拾的爛攤子,才再次要求袁世凱出山,載灃和親貴的臉,打得啪啪作響。

面對全國共和前景的明朗化,這幫勳貴也在最後關頭變得更加瘋狂,就算是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這幫年輕的貴族又在1912年1月12日成立了以反對共和為宗旨的“君主立憲維持會”,由於他們的成員都是皇室貴胄,所以相對於革命黨,更多的人稱他們為“宗社黨”即宗廟社稷之黨。他們決定逼宮隆裕太后,要求她堅持君主立憲,並且還密謀打倒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以毓朗、載澤出面組閣,鐵良出任清軍總司令,然後與南方革命軍決一死戰,維持祖宗體統。

無奈共和是大勢所趨,在清朝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如此的不識時務,實在是太天真。在清末旁觀政局多年的隆裕由此再聯想到前代權臣逼宮的結局,也更讓她肯定了,要將權力交付給袁世凱。雖然是借虎驅狼之計,但是虎無傷人意,隆裕和小皇帝還可以全身而退,但如果將權力交給了遠在天邊的革命黨,憤怒的宗社黨一定會第一時間找自己的麻煩,到時候誰又來救自己呢?

所以隆裕才選擇了支援袁世凱,並且在乾清宮頒佈退位詔書當天接見大臣的時候,隆裕皇太后也親口說到:“袁世凱世受皇恩,能把這樣的局面應付到了現在,也算是為國家、為皇室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議和能使南方滿意,做到優待皇室的條件也是不容易的。我和皇上為了全國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頓,國家早一天得到統一,過太平日子不打仗,所以我按照議和的條件把大權交出來,交給袁世凱辦公和政府。今天頒佈詔書,實行退位,叫袁世凱早點出來,使天下早點兒安寧吧。”(《辛亥前後的袁世凱》)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而不是魚死網破,破釜沉舟式的裹挾百姓與革命黨交戰,也足以證明隆裕的眼界與心地,退位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對於清室來說已經是最體面的結果了。面對當時中國千年未有的亂局,以威望與軍事力量來說,袁世凱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中國稱帝建制的封建思想不是一場辛亥革命就能撼動的,而是要經過無數的苦難才能讓人明白,天變了,思想也要跟著改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n7dk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