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明朝的太監教育很“專業” 學生都成香餑餑

明朝的太監教育很“專業” 學生都成香餑餑

在封建皇權社會,太監一直是個離不開但又要防備著的特殊群體。離不開是因為宮裡頭的活須有人幹;防備著是因為太監往往可以藉著操作日常事務而進入政治生活領域,帶來負面影響。

明朝的太監教育很“專業” 學生都成香餑餑

眾所周知,宮裡頭的活不只是砍柴挑水之類的體力活,更多的是諸如掌管典籍、文書之類的技術活,不識字不行,光識字而不明白意思也不行。朝廷也不得不適應形勢,在皇宮裡開了太監學校。學校開得如何,都讀些什麼書?且聽老劉分解。

學習情況:師資雄厚四書五經都要讀《三國演義》最受歡迎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對太監是防得最厲害的,洪武十七年,即公元1384年,老朱就在皇宮裡樹了塊牌子,宣告:“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朱元璋一死,這塊牌子的實際功效也就過期作廢了,顧炎武也講過:“永樂以後,此令不行。”

老朱的兒子明成祖朱棣就開始啟用太監管理一些跟文字和文化有關的事務,例如圖書、文籍、典章等等,管這些事,不識字不行,光識字不懂意思也不行。也就是說,使用文職太監勢在必行。

比方說吧,皇上要太監去拿一本書,太監總得認識書名吧。要求再高一點,要太監查一下書中第幾頁的第幾行,太監總得明白這幾頁書的意思吧。提高太監的文化素養問題就擺上了桌面,於是,明成祖考慮對太監進行文化培訓,開始定期選拔一些文化教官進入內廷對太監進行文化培訓。

翰林學士擔任教師

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時候,開始專門設立太監學校,具體名稱叫“內書堂”。具體設立日期是在宣德元年(即1426年)的七月。據清朝筆記《蕉軒隨錄》第十二卷的記載,學生來源是宮裡頭的太監,入學年齡為10歲上下,學生人數約為二三百人左右,後來擴招,據該校一位名叫徐顯卿的教授說,他手裡的學生就有八九百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nm1y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