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考古發現“櫟陽”字樣陶器 秦人都邑櫟陽被確認

考古發現“櫟陽”字樣陶器 秦人都邑櫟陽被確認

在秦國的歷史上,歷經九都八遷,而這“九都”也一直是考古研究的重點。昨日,華商報記者瞭解到,考古專家近日在秦漢櫟(yuè)陽城遺址內,首次發現了寫有“櫟陽”的陶壺,從而確認了秦都櫟陽的所在位置,也首次確認了“商鞅變法”的發生地。

考古發現“櫟陽”字樣陶器 秦人都邑櫟陽被確認

“櫟陽”倆字證實秦都位置

秦漢櫟陽城遺址位於西安市閻良區武屯街道一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考古文化保護所組成的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開始重啟秦漢櫟陽城的考古工作。

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說,在該地發現了三座古城城址。2015年,他們重點開展櫟陽城三號古城、櫟陽城二號古城路網、櫟陽城北大型溝渠的勘探工作。

其中,在對櫟陽城三號古城的發掘中,出土一件殘破的陶壺,陶壺口有“櫟陽”兩個字,這也是首次在該地發現帶有“櫟陽”兩個字的器物,考古專家還在現場發現了不少大型建築基址和夯土等遺蹟,確認其時代是戰國中期到西漢早期,其存在時間跟戰國到漢初的櫟陽城(秦都櫟陽)的時間相當,此次加上“櫟陽”的陶文,從而佐證了秦都櫟陽在此。

從出土文物、特別是秦封泥看,這地方有櫟陽工室,可證其在當時是重要生產中心,而且秦簡裡記載這裡有當時除咸陽外最大的糧倉。此外,考古人員在櫟陽城遺址的勘探中,在石川河西側發現東西向兩條大型溝渠,初步認定應與秦漢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和白渠有關,為研究櫟陽城的整體空間、歷史格局等提供了新思路。

看秦如何“九都八遷”

櫟陽不像咸陽那麼有名,可是歷史上一件影響秦未來的大事卻在該地發生,那就是“商鞅變法”。文獻記載,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秦國的首都從陝西鳳翔的雍城遷至櫟陽,至此,櫟陽成為了新的“秦都”,存在約35年。

期間,發生了中國古代歷史著名的“商鞅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為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在秦國的歷史上,歷經了“九都八遷”,秦人緣何如此頻繁遷都,這九都都位於何地呢?華商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公元前897年,秦先祖被周王賜為附庸,得到了一塊封地“西犬丘”,位於今天甘肅禮縣,也是秦的第一個都城所在地

根據史書記載及考古資料,此後秦國先後遷都至秦邑(今甘肅天水清水縣附近)、汧城(今陝西隴縣)、汧渭之會(今寶雞,汧河與渭河交匯的臨近區域)、平陽(今寶雞陳倉)、雍城(今寶雞鳳翔)、涇陽(今咸陽的涇陽)、櫟陽(今西安的閻良),直至公元前350年定都咸陽(今咸陽),遷移方向非常明確,一路向東,最終建立了大秦帝國。

當時秦人為何頻繁遷都、遷都有著什麼樣的作用?據專家介紹,西北地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秦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環境,不斷東遷。也有專家認為,秦人最初可能因為受到外族的威脅而東遷。

但不少專家認為,秦人東遷完全為了秦人自身的發展,其都城的地形越來越開闊,土地越來越肥沃,交通越來越發達,遷都其實也是一個不斷選擇和利用地利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rdom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