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南宋名將畢再遇的故事 畢再遇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名將畢再遇的故事 畢再遇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畢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兗州(今兗州)人,南宋名將。父親官至武議大夫。他以恩庇補官,隸侍衛馬司。

南宋名將畢再遇的故事 畢再遇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開禧二年(1206年),隨軍北伐,屢立戰功,遷為武功大夫。後因功歷任鎮江都統制兼權山東、京東招撫司事,驍衛大將軍。因其勇猛過人,熟知兵略,且善於駕馭兵將,威名遠揚。

嘉定元年(1208年),被任為左驍衛上將軍。與金通和後,屢請回歸田裡,均不準。

嘉定六年(1211年),提舉太平興國宮。嘉定十年(1217年),以武信軍節度使致仕,不久卒。贈太尉,累贈太師。諡"忠毅"。

畢再遇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白日放火

1206年6月,宋寧宗趙擴降旨北伐,對金宣戰。但不久,宋軍全線潰敗。在安徽靈壁附近的鳳凰山,畢再遇率480騎與5000金兵鏖戰,阻擊敵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畢再遇命令火燒靈壁城,諸將不解,認為放火會暴露宋軍的目標。畢再遇說:“兵法上講夜不舉火,現在是白天,白天煙霧滿天正可以掩護撤退。”他從兵法上吸取靈感,反向思維,反用兵法原則,變不可能為可能,結果只有他斷後的這路宋軍沒有覆沒,得以絕處逢生。

張蓋取箭

後來金兵南下,畢再遇率軍搶先一步佔據了要塞六合,卡住要路牽制金兵。

等金兵距六合只有20多里路時,畢再遇命令城上偃旗息鼓,自己親率精兵伏於南門。到了城下,金兵馬上渡濠(城河)登城。此時,城上突然鼓號聲齊鳴,旌旗並舉。這一靜一噪的反差使金兵始料不及,驚恐萬狀。畢再遇趁機從南門殺出,金兵狼狽不堪拼命潰逃。

此仗之敗,讓金將顏圖拉勃然大怒,調集十萬大軍將六合團團圍住,連續強攻。城中宋軍的箭很快用完,沒有弓弩之利無法遠距離殲擊金兵,而近戰肉搏無異以卵擊石,無論如何也戰勝不了數十倍的金兵。

畢再遇命人在城上撐起青蓋(青色的車篷),在草人身上穿上衣服,頭上戴著盔甲,在城牆上來回移動。金兵以為是宋軍將士巡視,爭先恐後以強弓勁矢齊發,疾如暴雨,射在草人上的箭密如刺蝟,宋軍獲得箭矢20多萬支。

鼓樂示閒

畢再遇被包圍時,宋軍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畢再遇把城中的樂手集中起來,在臨近城門的地方鼓吹演奏,管絃之聲不絕於耳。城中守軍聽到音樂,情緒輕鬆,人心穩定。城外金兵則感到莫名奇妙,不知宋軍在搞什麼名堂。金兵一旦麻痺懈怠,宋軍就出動少量騎兵不分晝夜襲擾,使金兵得不到休息,終日提心吊膽張惶驚恐。六合久攻不下,金兵只得退去。

撒豆餵馬

畢再遇探知金兵撤退後,便親自率領士兵繞至敵後,把事先用香料煮好的豆子撒滿地面,然後進攻敵人。金兵追來,畢再遇且戰且退,將金兵引入預定地點。此時天至傍晚,正是人困馬飢的時候,金兵馬匹聞到豆香就駐足吃豆,任憑怎麼抽打也不肯舍下美食。金兵因此陣容混亂,畢再遇伏兵齊出,再次大獲全勝。

縛羊擊鼓

據《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記載:公元1206年,宋將畢再遇率領宋軍與金兵對壘,雖有小勝,可是無奈金兵增兵漸多,宋軍漸漸處於寡不敵眾的形勢之下。審時度勢,畢再遇決定撤退。

然而,兩軍對壘,撤退談何容易?如果大搖大擺地走,金兵勢必會追擊,一定會損失慘重,怎麼做才能不讓敵人發覺,又可以讓宋軍安全脫身呢?畢再遇陷入了沉思。

金兵那邊,他們的營寨和宋營相距很近,近得能夠聽到宋軍軍營一天到晚鼓聲不斷,對於宋軍的鼓聲有什麼作用,金兵都心知肚明:擊鼓是為了鼓舞宋軍士氣。宋兵天天擊鼓,金兵這邊也沒閒著,一個勁兒地在調兵遣將,準備和宋兵決戰。一連過了好幾天之後,金兵發現,宋營的鼓聲逐漸變得微弱。莫非宋軍士氣大減?或是宋軍將士已經疲憊?金軍將領覺得時機成熟可以進攻了,便率軍小心翼翼地靠近宋營。

當金兵衝進宋營時,宋營外圍並無防範,可是一進到宋營內,所有的金兵都傻了眼,宋營除了旗幡招展之外,竟是一座空營!宋軍官兵早已撤離,連一個人影都沒有。

既然沒有人,這隆隆的鼓聲又是從何而來呢?仔細檢查,金兵驚奇地發現宋營內的每一面鼓上都吊著一隻羊,羊的兩隻前蹄頂在鼓面上。羊被懸空捆起來,自然難受得要命,便使勁掙扎,兩隻前蹄不停地亂踢,於是擊響了戰鼓。藉著一片鼓聲掩護,宋軍早已經悄悄撤軍數日了。

可金兵聽到宋營仍然鼓聲不絕,竟好幾天都不加懷疑,等到金兵發現上當,只能哀嘆自己太大意,讓宋兵從眼皮底下溜走了。

“懸羊擊鼓”是宋軍主帥畢再遇想出的點子,巧妙而又有新意,矇蔽了敵人,又儲存了自己的實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ywg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