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你知道嗎?小腳婦女帶游擊隊員炸沉敵運輸艦!

你知道嗎?小腳婦女帶游擊隊員炸沉敵運輸艦!

你知道嗎?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國民政府曾在長江流域大規模使用水雷,從而給日本侵略者造成重大損失。在重慶圖書館的特藏文獻中心,就有一本由海訊社發行、科學印刷所印刷、於1941年5月面市的《水雷戰》,生動再現了這場“水面下的戰爭”。

你知道嗎?小腳婦女帶游擊隊員炸沉敵運輸艦!

由於時間久遠,這本書已經十分破舊。翻開此書,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當時國民政府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所寫的《二十九年一年間海軍戰績之檢討》,一句“吾人自抗戰以來,在每一個年度的開始,都要把過去一年的戰績拿來檢討一下”,說明了出版此書的目的。記者翻閱後發現,此書分為水雷概況、水雷戰、戰地實錄等三個部分,不但記載了1940年間國民政府開展水雷戰的相關情況,還記載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

沙坪壩區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翻閱書籍

“快快快,快把這些書搬進去。”1946年5月的一個晚上,時任國民政府中央圖書館館長的蔣復璁正指揮著一群工作人員把一箱箱書籍搬到重慶枇杷山正街的一個書庫內。

“真要把這些圖書留在重慶,不帶回南京?”搬書的間隙,他的祕書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就把這些書留在羅斯福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前身)吧。”看著遠方星星點點的燈火,蔣復璁說。

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圖書館的書籍被一分為二,除了部分留在南京,其餘大多數搬去了臺灣。

“如今,以這套當時中央圖書館留在重慶的抗戰時期出版的書籍為基礎,加上我們後期收集的抗戰文獻,讓重慶圖書館成為目前國內收藏抗戰文獻種類最完整,數量最多的圖書館。”2014年8月18日,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說起68年前的那個夜晚,重慶圖書館的文史專家王志昆依然十分興奮。

重圖的特藏文獻中心到底有多少藏書?它們從何而來,又是如何進行妥善儲存的呢?記者帶你走進這個神祕的“書庫”一探究竟。

1、3萬多種抗戰文獻 珍本、孤本數不勝數

“請出示一下您的證件,好麼?”在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門口,記者被保安攔了下來,在出示了相關證件後,才得以入內。

“從辦公區進入特藏文獻中心,至少得通過4道門,每道門都會履行嚴格的登記手續。”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告訴記者,“工作人員進入特藏文獻庫,必須兩人同行。”

走進特藏文獻中心,則是另外一幅景象——

寬敞明亮的大廳內整齊地擺放著6組特製書架,一本本早已泛黃的書籍靜靜地躺在書架上,工作人員帶著手套,正小心翼翼地翻閱著這些書,生怕用力過猛會對它們造成傷害。在書架下面,都鋪著滑軌。要開啟哪一列、哪一節書架,在觸控顯示屏上直接輸入列號、節號,輕觸“開啟”鍵,所選定的書架就會自動平行開啟。輕觸“關閉”鍵,則會緩緩順著滑軌平行移動,輕輕關閉。書架之間的開閉處,都裝有類似冰箱內所裝的膠條,“這是用來防止灰塵進入書架的。”王志昆解釋說。

靠窗的位置,擺放著幾臺持續運轉的控溫控溼裝置,自動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溼度。雖然外面是近40度的高溫,但顯示屏表明,這裡的溼度為56%,溫度為20℃。王志昆告訴記者,這裡的溫度常年控制在16℃-22℃,溼度則在45%-60%之間。“在上世紀80年代,這批文獻還‘蝸居’在枇杷山的書庫內,我們就設定了專門的圖書庫對這批抗戰文獻進行保管。”

“不是我自誇,重慶圖書館絕對是國內收藏抗戰文獻的主力。”任競驕傲地說,到目前為止,重慶圖書館特藏中心共藏有抗戰時期(1937~1945年)出版的圖書27710種、60041冊,期刊2839種,報紙207種,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科技和社會變化等方方面面,其中珍本、孤本數不勝數。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還藏有大量的民國文獻和古籍線裝書,其中民國文獻14萬餘冊,古籍線裝書則藏有45萬餘冊。

2、3000多公斤書籍變紙漿前 被成功救下

“收集不易,儲存更不易。”王志昆說,這批珍貴的抗戰文獻是圖書館的寶貝,享受的是特級保護。“‘文革’時期,面對咄咄逼人的紅衛兵,保管這批文獻的老同志用廢舊的報紙代替文獻交了上去,從而讓它們逃過一劫。”

如果單論數量,重慶圖書館所藏抗戰文獻之多無疑名列全國前列,讓任競感到驕傲的不僅僅如此,還有這一本本書後面的故事。

據瞭解,重慶圖書館所珍藏的這批抗戰文獻主要有四種來源,“除了中央圖書館搬遷南京之時遺留的部分書籍,還包括圖書館的前身羅斯福圖書館成立時接受美國捐贈的12萬冊圖書,解放後從雲、貴、川等地收集而來的書籍,以及解放後社會名流、藏書大家自願捐贈的圖書。”任競說。

“每本書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王志昆感慨,甚至有不少抗戰文獻是從毀滅邊緣搶救過來的。

王志昆說的是很多年前的一件舊事:建國初期,有一些市民收集了大量廢舊書報、雜誌,準備賣給造紙廠。這個訊息不經意間被重慶圖書館知曉,立即派出一個工作組分赴重慶、成都、貴陽等地的造紙廠和廢品收購站進行攔截。

“當時我們工作人員一方面到造紙廠和廢品收購站採購,一方面加強與各舊書店的聯絡,在短短兩個月裡,就搶救出1673斤舊書。”王志昆說,在重慶圖書館的不懈努力下,一大批廢舊書報、雜誌在變成紙漿前被成功“救”下,總重量達3000多公斤。

3、絕大部分抗戰文獻 已可數字化查閱

“我們的館藏中不乏價值連城的抗戰文獻,其中很多從未曝光。”任競介紹,在館藏的抗戰文獻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由國民政府軍政部於1942年編制的《軍事工作統計》。“這份標有機密的文獻上面,記載了1941年10月至1942年9月期間,全國陸軍各部隊現有人馬統計、榮譽團隊統計、游擊隊單位人數統計、機械化部隊及機械化學校損耗特種車輛統計表等軍事資料,為後人研究抗戰期間全國軍隊人數的變化情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這批抗戰文獻中,還有不少是關於重慶地區的珍貴史料。“有一本《重慶警察局二十九年統計年鑑》,裡面用圖表的方式詳細記錄了1940年重慶地區的戶籍資料、治安、交通等狀況,甚至還記載了哪些街道曾遭遇大轟炸,無疑也為研究當時重慶的治安狀況無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任競說。

此外,重慶圖書館所藏的《成渝路區之經濟地理與經濟建設》、《成渝鐵路興築經過》等書刊則為建國後修建成渝鐵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武漢會戰期間國軍作戰之經驗教訓》、《上海抗戰全史》、《海軍戰史》、《中國空軍光榮史》、《中國抗戰形勢圖解》、《水雷戰》等珍本,也為深入發掘、整理、研究國民政府正面戰場史科,填補了研究空白,對還原抗戰史實全貌是難得的參考資料。

豐富的抗戰文獻,市民又將如何查閱呢?記者在此次採訪中瞭解到,由於這些紙質版抗戰文獻都較為破舊,故不會對普通讀者開放。

但重慶圖書館早在2006年就投資500多萬元,實施了館藏抗戰文獻數字化工程,“如今抗戰書籍的絕大部分已完成了數字化,抗戰期刊已全部數字化,讀者可以到重慶圖書館閱讀。”任競說。

除此之外,重慶圖書館還採取了再版、出光碟、建資料庫等方式,對這些抗戰文獻進行了再生性保護。

“抗戰文獻是記錄那個特殊時期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得到儲存,從而讓後人能夠銘記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王志昆說。

捐書故事

神祕的捐書人“劉老太太”

本報記者 黃琪奧

在重慶圖書館,一個關於劉伯承的夫人汪榮華化名為劉老太太,向圖書館捐獻抗戰文獻的故事廣為流傳。

據王志昆介紹,在重慶圖書館珍藏著一本“圖書清冊”,翻開這本冊子,會看到第一頁的顯著位置就寫有劉老太太四個字,而後面的括號內赫然寫有三個字:“劉伯承”。

“1951年2月3日及3月9日,她總共向重慶圖書館捐獻了4083冊圖書,除了部分‘經史子集’的線裝書外,也有部分抗戰書籍。”王志昆說。

“當時我們為了尋找劉老太太的真實身份,可謂煞費苦心。”雖然事時隔多年,但提起當年尋找劉老太太的過程,王志昆依然記憶猶新。

據他介紹,上世紀70年代,圖書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清理舊書之時偶然發現了這本“圖書清冊”,由於劉伯承的特殊身份,這位劉老太太究竟為何人,為何捐贈這批圖書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

但可惜的是,由於事時隔多年,,並且受到文革等事件的衝擊,當時的接收人員已經不在重慶圖書館,“我們只好從劉老太太所留下的資訊入手,特別是她所寫的劉伯承三個字。”王志昆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方查詢,圖書館終於在沙坪壩找到了一位當時的工作人員,“他親口證實劉伯承三字為老太太親口所說,並由他親手寫下。”王志昆說,“考慮到劉伯承的特殊身份,我們初步判斷這位劉老太太和劉伯承的關係並不那麼簡單。”

謎底在上世紀80年代最終揭曉,“當年,劉伯承的三兒子劉蒙訪問重慶圖書館,親口證實這批圖書為劉伯承所有。”王志昆說,“而這位神祕的‘劉老太太’也被證實明為劉伯承的夫人汪榮華。”從時間推測,她所捐贈的圖書是重慶解放之後,劉伯承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時所讀之書。

劉伯承夫人只是眾多捐書人的一員,正是這些捐書人的義舉,讓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擁有了豐富的抗戰文獻,為研究抗戰時期的歷史、文化、人文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藏書一瞥

小腳婦女帶領游擊隊員炸沉敵運輸艦

本報記者 黃琪奧

你知道嗎?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國民政府曾在長江流域大規模使用水雷,從而給日本侵略者造成重大損失。在重慶圖書館的特藏文獻中心,就有一本由海訊社發行、科學印刷所印刷、於1941年5月面市的《水雷戰》,生動再現了這場“水面下的戰爭”。

由於時間久遠,這本書已經十分破舊。翻開此書,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當時國民政府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所寫的《二十九年一年間海軍戰績之檢討》,一句“吾人自抗戰以來,在每一個年度的開始,都要把過去一年的戰績拿來檢討一下”,說明了出版此書的目的。記者翻閱後發現,此書分為水雷概況、水雷戰、戰地實錄等三個部分,不但記載了1940年間國民政府開展水雷戰的相關情況,還記載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

2月26日於馬當炸沉敵中型艇一艘,造成敵人死傷近百人;4月24日於安慶上游數公里之官洲炸沉敵運輸艦一艘,造成敵軍損失大量軍需……翻開《水雷戰》一書,這一串串的數字立刻就映入記者的眼簾,而這些數字的背後則代表了國民政府於1940年在湖口江陰、鄂城九江、監利黃陵等地開展水雷戰的相關情況。

在本書的序言部分,陳紹寬用表格的形式記載了佈雷區域、時間、數量、敵艦觸雷地區、種類概況等詳細資料。瀏覽全表,國民政府海軍在1940年水雷戰中取得的成績一目瞭然。“截止二十九年12月中旬,三個地區的水雷共擊沉各類艦艇81艘,造成敵軍經濟損失7000餘萬元。”陳紹寬在表格後面寫下的這段話更是說明水雷戰對日軍所造成的重大損失。

“抗戰期間的水雷戰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荊河、湘江、洞庭湖、川江、粵桂地區和閩浙地區的水域展開,它給日軍艦船以嚴重殺傷,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中國陸軍的抗日作戰。”王志昆介紹。

說到抗戰時期贛北地區的鄉村婦女,你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樣的形象?是不是會想到包裹在頭上的頭巾、瘦小的雙足?那你可曾想到,在1940年,就有這樣一個鄉村婦女,為炸沉日軍的運輸艦做出了重大貢獻。《水雷戰》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1940年的一天,游擊隊員在距離敵人陣地僅500米遠處休息,準備進行下一場戰鬥時,一名約40歲的中年婦女忽然出現在隊員們面前。

“你是誰,幹什麼的?”婦女的出現讓游擊隊員高度警惕。“我是附近村子的,我的丈夫被敵軍當作游擊隊員殺死了,我聽說你們今天準備去打鬼子,我想當你們的嚮導,順便幫他報仇。”婦女回答。

在她的強烈要求下,游擊隊同意了她的請求,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當進入沼澤之後,游擊隊員都步履維艱,但這名小腳婦女卻健步如飛,這讓他們十分慚愧。最終在這名婦女的帶領下,他們很快來到敵佔區後方,用水雷炸沉了日軍的運輸艦賓田丸號,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關於抗戰,我國對於國民政府軍陸軍的研究書籍很多,但對於海軍的研究卻很少,這本《水雷戰》的出現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從而更好地還原抗戰史實全貌,讓我們瞭解那場不為人知的‘水下戰爭’。”王志昆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3pv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