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民俗 >節氣 >

立夏習俗 立夏為何稱體重

立夏習俗 立夏為何稱體重

在過段時間就要到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節氣了,立夏節氣雖然不如一些節氣出名,可是也有著有趣的風俗傳統,那麼究竟有哪些好玩的立夏習俗呢?不要著急,接下來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立夏習俗 立夏為何稱體重

在立夏節氣有著十分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稱體重的習俗,不要小看了這個習俗,它可是大有來頭。

相傳,三國時劉後主阿斗是趙子龍在長阪坡從百萬曹軍中救出來的,因阿斗母親已投井自殺,劉備把阿斗帶在身邊。

後來周瑜誤施美人計,劉備遂娶吳王孫權的妹妹為繼室。

劉備要出征領戰,帶著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交給孫夫人撫養。那時,孫夫人住在吳國,那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讓孫夫人撫養阿斗,既安全又放心。

於是,劉備準備了許多禮品,特地做了許多蒸餅,裝成20擔,層層相疊,中間用青菜葉子隔開,由趙子龍護送去吳國。

到吳國時正好是立夏。

孫夫人一見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喜歡。

但孫夫人也有顧慮,畢竟是晚娘,萬一有個差錯,不僅夫君面上不好交代,在朝廷內外也會留下話柄。

美麗聰明的孫夫人想了一個辦法:那天正是立夏,用秤把小阿斗在趙子龍面前稱一稱,到翌年立夏再稱,就知道孩子養得好不好了,稱體重的習俗也就是由此而來。

打定主意後,便立即將小阿斗過秤。趙子龍覺得新鮮,也順口講了一句吉利話:“娘娘,孩子鉤住了,準平安,養得好。”

接著趙子龍高高興興地把禮物一一呈上。

但20擔蒸餅,已壓得不成形了,怎麼辦呢?

趙子龍靈機一動,說:“主母娘娘,依我們蜀國的風俗,立夏家家都做塌餅送人,請主母娘娘收下。”孫夫人高興地收下了這些塌餅,並把它分給宮女們吃,個個稱讚說好。

從此,每年立夏,孫夫人把小阿斗稱一稱,向劉備報平安,又仿製大量的燒餅分給宮女,因而在江南一帶就形成了立夏稱小孩和吃塌餅的習俗。

隨著蘇南移民的北遷,這一習俗流傳至今。

舊時,每到立夏之日,家家戶戶都要用秤稱體重。

稱的時候有講究,秤錘只能從裡往外捋(表示增加),不可以從外往裡捋(表示減少)。

成人、大孩子可以握住秤桿上的秤鉤,雙足離地;嬰孩、兒童可放在籮筐裡稱。

稱畢,各人牢記自己的重量,次年稱時可作對比。

立夏時稱體重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元朝時,每10戶漢人要供養一個來監督的蒙古人。

此人來時,要稱一稱體重,到立夏這天要再稱一次,少一兩要用銀子來補湊,所以此10戶居民天天要將上等食物供他吃,就怕分量少了要賠銀子,賠不出銀子輕則坐牢,重則喪命。

後來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治,但這個習俗民間一直流傳下來,而稱的物件改作自己的家人了。

其他地區也有立夏中午用籮筐掛秤“稱體重”的習俗,給孩童稱體重,有時悄悄在籮筐裡放塊石頭,增加些重量。

稱時,秤砣只可向外掛,不能往裡移,報數字逢九就報“十”,圖個吉利。

立夏多喝粥少吃肉

立夏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拉開序幕。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身體的各臟器也將隨之發生不小的變化。中醫認為,作為暮春與盛夏的過渡期,立夏前後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臟器的調養。

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通應。

立夏後,很多人還會因為氣候燥熱而食慾不振。其實這是因為溼熱蘊積在內,腸胃缺乏動力。所以,立夏之後,要調養胃氣。

胃喜潮溼,因此,多吃稀食是順應胃氣、調養胃氣的重要方法。

建議,早晚喝些大米粥或薏米粥。體質弱的人還可以增加一些紅棗或者生薑。這樣既有助於生津止渴,還能幫助滋養胃陽。

肉類與油膩性食物則是阻礙腸胃消化的“絆腳石”,在保證每日所需的基本蛋白質以外,最好減少肉類的攝入。

中醫還認為,夏季容易發生脾胃不和、脾虛等症狀。而夏季天熱,許多人都愛吃冰冷食物,這最先損傷的就是脾胃。因此,護養脾氣不能過多食用寒涼食品。

結語:立夏標誌著炎熱的夏季就要到來,我們應該多保重自己的身體,不能因為歡度立夏就忘記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今天給大家講解了關於立夏的稱體重的由來和立夏要少吃肉多喝粥,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籤: 立夏 習俗 體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insu/jieqi/d3o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