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老人早餐何時吃最合適

老人早餐何時吃最合適

養老是目前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之一,那麼怎麼養老,怎麼老有所樂,老年人的飲食問題等等,你瞭解多少呢?下面就跟小編去下面學習一下吧!

老人早餐何時吃最合適

老人早餐何時吃最合適

生活誤區——老年人早餐吃得越早越好

如今,很多人依然遵循著“早睡早起身體好”的養生經,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們的睡眠時間較短,甚至早上5點就起床了,然後立即吃早餐。以為早餐吃得越早越好。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

一般來講,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本來就在逐漸減弱,早餐吃得太早會進一步導致消化功能衰退,甚至還可能誘發胃病等。過早吃早餐其實只是一種口腔、胃腸道的機械運動,老年人難以品出食物的美味,因為此時人的味覺、消化道都還未徹底“醒轉”。絕大多數情況下,消化系統的“戰士們”一般都會在第二天早上七八時才“醒過來”,如果過早吃早餐,勢必讓“戰士們”提前“上崗”,長此以往會干擾胃腸道的合理休息,加重胃腸道負擔。營養專家也認為,過早吃早餐不利於老年人腸胃消化。

[專家建議]

老年人的最佳早餐時間是早上七點到八點之間,因為人的生理生物鐘配合外界大自然環境有一定的作息規律。當晚上睡覺時,人的消化液分泌、胃腸蠕動依然在進行,以消化吸收晚餐攝入的食物,這種忙碌一直要持續到凌晨過後,然後開始休息,逐漸進入睡眠期。如果已經醒來,可以先在床上平躺十幾分鍾,然後再起床熱身。老年人在起床後,吃早餐前可以先喝一杯溫開水暖胃,清理腸胃殘餘廢物。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早餐最好不要吃油膩、煎炸、乾硬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另外,早餐也不要吃得過飽,以免超過胃腸的消化功能,導致消化功能下降。

盛志勇:92歲院士談養生

近日,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現代燒傷醫學的開拓者、著名燒創傷外科專家盛志勇接受了筆者採訪。筆者見到盛老時,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為學生修改論文。盛老精神矍鑠,熱情開朗, 若不是一頭銀髮,根本不會想到他已是92歲高齡。尤其令人驚歎的是在整個採訪中,他思維敏捷、談鋒犀利,和藹的語言中透出練達和嚴謹。

筆者問盛老,您90多歲高齡了,身子骨依然這麼硬朗,有什麼養生之道?盛老笑了笑說,一切順其自然,養生不要過分,不要太刻意。

別老把自己當成病人。盛老說,有的老年人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比如吃雞蛋不敢吃蛋黃,其實這反而對身體不好。人是雜食動物,需要攝入多方面的營養。年紀大了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每年的體檢,及早發現問題。老年人往往會逐漸出現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盛老表示,“我五六十歲時就戴上了糖尿病帽子,還曾做過疝氣修補手術、膽囊切除手術,心臟裡還放了5個支架,但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病人。人老了有慢性病很正常,但並不意味著整個日常生活就像病人一樣,應該學會自我調整。”

上樓坐電梯,下樓走樓梯。每天晚上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早上為學生修改文章。每天午飯後要看看《參考訊息》,然後午睡半小時去上班。他上班在二樓,樓層不高,基本上不坐電梯,如果樓層比較高,下樓就走樓梯,但因為心臟不好,上樓就坐電梯。

愛玩愛動打下身體基礎。“我現在的身子骨是年輕時愛動打下的基礎。”盛老說,“我小的時候調皮得很,花在玩上的時間比讀書時間多,成績也不是特別好,但我擅長很多運動,如乒乓球、足球、網球、游泳、跳繩、踢毽子、雙槓,不但樣樣喜歡,而且一學就會,同學們送我個外號‘猴子’。後來直到高二時才逐漸‘改邪歸正’,成績明顯提高。”他認為,年輕時保持更多玩的時間,這對成年後的身體大有好處。

擁有一顆好奇心。盛老說他年輕時好奇心很強,什麼事都喜歡動手試一試。中學時他在家做電解實驗,用的是漆包線,由於不絕緣差點被電死。盛老回憶起這些往事,笑得像個孩子。如今盛老每晚臨睡前都要看英文小說。他最愛看偵探小說,認為這樣可以保持一顆好奇心,使心態不老。

名老中醫談養生 十常保健法

汪履秋,男,漢族,生於1919年9月。系江蘇省中醫院教授。汪先生的養生之法可概括為:日常生活,高度規律,無妄勞作,無過貪逸,靜漠淡恬,和愉虛無,靜心養性,修心養德。並借鑑古人“養生十六宜”,簡化而創“十常保健法”,持之以恆,受益匪淺。時年七十有五,身體尚健,無任何痛苦。

中醫養生之道,源於《內經》攝生篇,本人每多仿效。我的生活方法除了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就是早晨做氣功,午後散步,平時做做“十常保健法”,動靜結合,保健益壽。

我每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無偏嗜,葷素搭配,不食脂肪肥肉,以高蛋白低脂肪為原則,喜食豆製品。每於高溫時節以素食清淡為主。定時作息,每天睡眠八小時,實際入睡五小時,間有失眠,往往以背誦詩歌可入睡,如確實不能入睡,偶服安定2片。晨起練氣功約50分鐘,名為“內勁一指禪”。7點進早餐,食後少許登圊,以防便祕。偶有便祕,每晚服香蕉一至二根,或晚餐佐以菠菜之類。午飯後午睡,於下午兩點半起身外出散步一個半小時,回來後靜坐,讀書寫作,從不過勞。晚餐時進白酒25毫升,以低度酒為主。看完“新聞聯播”之後,做“十常保健法”。睡前先洗面後洗足,晚十時入睡。平時常與孫兒戲弄或與同道友人聊天,不分輩次。我從不吸菸,對於飲茶亦不太嗜好,早中餐後飲一杯淡茶。從不服保健藥品。

我平時很少生病,現在只患老年高血壓病,但無任何症狀,這與我日常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不無關係。我現年75歲,尚未退休,仍從事醫療、科研工作。每天半天上班,診治病人30人次。科研工作指導學生去做。人到老年就要預防疾病,我未滿六十就開始鍛鍊,開始跑步鍛鍊,到七十歲時改為散步,六十五歲開始做氣功。我現在腦力不衰,健腦的方法就是用腦而不損腦。說到房事生活,我認為應該節制,但須因人而異,如本元氣足,可以放寬;腎虛精衰,就應節制。

我除了每晨做氣功、午後散步之外,平時常做“十常保健法”。具體做法是:

1.發宜常梳,每天梳頭3次。

2.面宜常擦,早晚各1次,每次50下。

3.目宜常運,每日1次,眼球轉動10次。

4.鼻翼常按,按迎香穴,每日2次,每次50下。

5.耳宜常彈,每晨1次,彈100下,又稱鳴天鼓。

6.齒宜常叩,每晨叩100下。

7.唾宜常咽,每日1次,不拘次數。

8.腹宜常摩,每晨1次,摩100下。

9.腰宜常伸,每日1次,空拳擊腰,左右旋轉,不拘次數。

10.足心常摩,每日摩3次,每次50下。

陳鐸:攝影讓我“老有所樂”

高大魁梧,滿頭銀髮,戴著方形眼鏡,一派翩翩學者的儒雅風度,他就是我國第一代電視工作者、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陳鐸。當談到健康時,已73歲高齡的陳鐸說:有了健康,才能幹事業,晚年生活質量才能有保證。

陳鐸很重視良好心態在健康中的作用。他說,老人要忘記年齡,忘記煩惱,忘記過去不愉快的事,從生活中主動尋找樂趣,快樂每一天。比如他自己並不在乎 “老年人”的帽子。他說:由於頭髮白得早,年輕時就有人叫我“陳爺爺”。變老是自然客觀規律,何必在意?叫就叫吧,我挺高興。

陳鐸也很會在生活中尋找樂趣。他退休後迷上了攝影,拍攝的風景、山水、人物照片多次參加全國攝影藝術展並獲獎。他把自己拍攝的精彩照片製作成檯曆,在年初作為禮物贈送給他人。他說:攝影使我有種成就感,同時也見證了我“老有所樂、老有所得、老有所健”。

陳鐸還酷愛運動,游泳、籃球、壁球都是經常進行。他很少坐電梯,十多層的樓他也是走著上去。

現在,陳鐸在北京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化工作室,從事古詩詞誦讀、環保、關愛老年人、慈善等工作。儘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他始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說:能利用有生之年,多為社會做點好事,這是我人生最大快樂。

李濟深:知足常樂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創始人李濟深一生走在民主革命道路的前列。新中國建立後,李先生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協副主席,整個家族從香港遷到北京。很多人想當然地覺得李家家境富裕,勢力強大。李濟深的小女兒李筱桐與筆者聊起了這個話題。

“我父親一生光明磊落,不牟私利。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給了他優厚的待遇,但他依然是生活節儉,衣著樸素。提起他的財產,只有幾處房子和古董字畫。”1948年,因為在香港籌辦《文匯報》,李濟深賣掉了桂林大屋。抗美援朝時,他又賣掉香港羅便臣道的房子為國家買飛機,個人捐款佔民革捐款的一半。“在他的影響下,我們家在父親去世後就把北京的李公館退給了國家,而他所收藏的數百件珍品也無私捐出。不是說空話,我父親給子女後代最大的財富,就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憂國愛民,影響了我們家很多人。”李筱桐說,“一個人活得是否充實,關鍵看有沒有精神上的引導和支援。我們家這一代已經談不上對名利的追求,能做事情,就是一種滿足。”“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不要坐在我的肩膀上。”是李濟深對子女說過最多的話。李濟深沒有為自己的後代牟過私利,但在子女擇業上,他給過很多建議。“我父親不希望後代從政,他希望我們學技術,投身到祖國建設的第一線中去。他認為中國是農業大國,就讓大兒子去學農業,他看到國家布料短缺,就讓我去學紡織。抗美援朝時期,他把最小的兒子送上戰場。”

自食其力,知足常樂。李家後人恪守著父輩留下的光榮傳統。精神上的樂觀和滿足是李濟深教給他們的健康祕訣。

總結:看過本篇文章,知道了別人的養老祕訣,你是不是有所感觸呢?如果覺得合適,不妨雪山一招哦,讓你的老年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呢!(文章原載於《養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7,作者:王丹、張獻懷、李俊德、祝天澤,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早餐 老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ww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