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 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

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 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

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是誰?子午線,又叫作經線,和緯線一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為地球表面連線南極和北極的半圓弧。任意兩根子午線的長度都是相等的,指示南北方向,且在南極和北極相交。每一根子午線都有數值與它相對應,這個數值就是經度。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等相關內容。

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 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

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

一行受詔改歷後組織發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天文大地測量工作。這次測量,用實測資料徹底地否定了歷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錯誤理論,提供了相當精確的地球子午線一度弧的長度。

一行發起這次大規模的天文測量主要目的有二。其一,中國古代有一種傳統理論:“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劉宋時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據當時在交州(今越南河內一帶)的測量資料,開始對此提出了懷疑,但長期未能得到證實。隋朝天算家劉焯則提出了用實測結果來否定這一錯誤說法的具體計劃,他說:“交愛之州,表北無影,計無萬里,南過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實差。”他建議:“請一水工,並解算術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數百里,南北使正。審時以漏,平地以繩,隨氣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裡即可知。則天地無所匿其形,辰象無所逃其數,超前顯聖,效象除疑。”但這個建議在隋朝沒有被採納。一行的測量則實現了這一計劃。其二,當時發現,觀測地點不同,日食發生的時刻和所見食象都不同,各節氣的日影長度和漏刻晝夜分也不相同。這種現象是過去的歷法所沒有考慮到的。這就需要到各地進行實地測量。

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 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 第2張

這次測量過程中,由太史監南宮說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分赴各地,“測候日影,回日奏聞”。而一行“則以南北日影較量,用勾股法算之”。可見,一行不僅負責組織領導了這次測量工作,而且親自承擔了測量資料的分析計算工作。

當時測量的範圍很廣,北到北緯51度左右的鐵勒回紇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南到約北緯18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處,超出了現在中國南北的陸地疆界。這樣的規模在世界科學史上都是空前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南宮說親自率領的測量隊,按劉焯的計劃在黃河兩岸平原地區測量的四個點,由北向南有滑州白馬(今河南滑縣)、汴州浚儀太嶽臺(今開封西北)、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豫州上蔡武津館(今河南上蔡)。其中白馬在黃河北,其他三點都在黃河以南。它們均介於東經114.2度—114.5度之間,差不多在同一經度上(即劉焯所說的“南北使正”)。總計白馬至上蔡526裡270步,北極高度相差1.5度,從而得出大約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極高度相差一度的結論。這實際上給出了地球子午線一度的長度。

由於對唐尺數值的大小,人們目前的看法還不一致,故評價一行這次子午線測量的精度受到限制。初步的估計結果是,一行的測量值與現代值相比,相對誤差大約為11.8%。

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 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 第3張

國外最早根據日影長度計算地球周長的是古希臘科學家埃拉託斯特尼,約公元前240年,他根據亞歷山大港與阿斯旺之間不同的正午時分的太陽高線及三角學計算,以斯塔蒂亞(stadia)為單位出地球的直徑。斯塔蒂亞乃是古希臘的長度單位,各地不一。如按雅典的長度算,則地球周長為46620公里,多了16.3%,若按埃及的長度算,則地球周長為39690公里,其誤差小於2%。

伊斯蘭世界最早的子午線實測是在公元814年,在一行之後九十年,由天文學家阿爾·花剌子米(約783—850)參與組織,在幼發拉底河平原進行了一次大地測量,測算結果得出子午線一度長為111.815公里(現代理論值為110.6公里),相當精確。

人物簡介

一行(公元683年~公元727年),佛法名號。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釋學家,本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省南樂縣)人。

張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國公張公謹。其父張擅為武功縣令。張氏家族在武則天時代已經衰微。張遂自幼生活在關中,刻苦學習曆象和陰陽五行之學。青年時代即以學識淵博聞名於長安。為避開武則天侄的糾纏,剃度為僧,取名一行。先後在嵩山、天台山、當陽山學習釋教經典和天文數學。曾翻譯過多種印度佛經,後成為佛教一派——密宗的領袖。

唐朝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據李淳風的《麟德歷》幾次預報日食不準,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曆》,他在製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有很大貢獻。

幼年時,一行家庭貧困,經常得到鄰居王姥姥接濟。一行做了天子之師常想起王姥姥。然而尚來不及報答,王姥姥已找上門來。兒子殺人犯罪,王姥姥想讓一行出面求求情。一行明白殺人償命,國法難違。他說:姥姥是一行的恩人,要錢要物要多少一行都應當滿足,此事一行卻辦不到。王姥姥聽了大罵一行見死不救忘恩負義。一行惟有不停地在姥姥面前謝罪。目送姥姥離去,一行把一布袋交給兩個心腹之人,命他們在指定的一個地方潛藏,他說從中午到黃昏,會有七樣東西進入布袋。他們照著做了,用布袋帶回七隻豬。一行把七隻豬放進已準備好的大甕中封蓋。次日一早,宮裡來人叩門急切,說皇帝有事相商。剛到便殿,李隆基已迎出來,問:昨夜北斗七星不見了,是吉是凶?如何應對?一行有理有據做了分析,然後建議“莫若大赦天下”。李隆基當即下詔大赦天下。當天晚上,七星中的一顆在天空中出現了,七天後,七星全部在天空中出現了……恩人的兒子犯死罪,一行要報恩,又要不違犯國法,在此情境下,他惟有用自己的“方法”。段成式記述此事,心中亦有疙瘩解不開:此事頗怪,然大傳眾口,不得不著之。

僧一行博覽無不知,尤善於數,鉤深藏往,當時學者莫能測。幼時家貧,鄰有王姥,前後濟之數十萬,及一行開元中承上敬遇,言無不可,常思報之。尋王姥兒犯殺人罪,獄未具,姥訪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明君執法,難以請求,如何?”王姥戟手大罵曰:“何用識此僧!”一行從而謝之,終不顧。一行心計渾天寺中工役數百,乃命空其室內,徙大甕於中,又密選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謂曰:“某坊某角有廢園,汝向中潛伺,從午至昏,當有物入來。其數七,可盡掩之。失一則杖汝。”奴如言而往,至酉後,果有群豕至,奴悉獲而歸。一行大喜,令置甕中,覆以木蓋,封於六一泥,朱題梵字數寸,其徒莫測。詰朝,中使叩門急召。至便殿,玄宗迎問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是何祥也,師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後魏時,失熒惑,至今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天將大警於陛下也。如臣曲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從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見,凡七日而復。成式以此事頗怪,然大傳眾口,不得不著之。

據明正德本《大名府志》及今本《南樂縣誌》記載:西漢置樂昌縣,屬東郡。樂昌縣在東漢初年廢置。西晉於原樂昌縣故地復設縣,更名昌樂,屬魏郡。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從昌樂縣西北部分置繁水縣,同屬魏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昌樂縣併入繁水縣。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3年),改繁水縣為昌樂縣。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昌樂縣更名南樂縣,仍屬魏州。再查考魏州,原名魏郡,北周改之,五代又更名興唐府、廣晉府、大名府。南樂縣從五代到民國初年,長期為大名府所轄。由上可見,南樂縣是由樂昌、昌樂、繁水沿革而來,唐時的魏州繁水、昌樂即今河南南樂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wwnd8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