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寒潮頻頻 科學提升耐寒力

寒潮頻頻 科學提升耐寒力

最近一兩個月冷空氣頻頻來襲,在寒風肆虐的日子裡,多穿些禦寒衣物,無疑是最基本的保暖方法。不過,別忘記改善自身抗寒能力,才是真正的治本守則。

寒潮頻頻 科學提升耐寒力

人們在冬季防寒保暖時很容易產生以下四個誤區:

1、戴口罩抵擋住寒氣:鼻黏膜裡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迴圈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所以無需戴口罩擋寒,而且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鍊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身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外出為防寒保暖可以戴圍巾、手套,穿暖和一些的鞋子或墊個厚點的鞋墊,這些都比戴口罩擋寒更健康和實用。

2、矇頭睡覺:有些人習慣把頭蒙在被窩裡睡覺,感覺上暫時可能會暖和些,但被窩裡的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所以矇頭大睡以後,你經常會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無力。

3、熱水洗臉:人體的面板也遵循熱脹冷縮的原理。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刺激下,汗腺和毛細血管都呈收縮狀態,當遇上熱水時會迅速擴張,但熱量散發後,又恢復低溫時的狀態。毛細血管這樣一張一縮,容易使人感覺面部面板緊繃乾燥,還會使面板容易產生皺紋。因此,正確的方法最好是能用冷熱水交替洗臉,這可以逐漸加快面板的血液迴圈,還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

4、飲酒抗寒:數九嚴寒飲酒後的確會使人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原有熱能的結果。但酒勁過後,因大批熱量散出體外,反而會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導致酒後寒。而且如果在剛喝過酒後出門,更容易因外冷內熱引起感冒著涼。

那如何戰勝嚴寒才是科學的呢?

穿衣:選擇質料密度較高的衣物,保暖功能比較好;穿棉質內衣或貼身衣物,有助於保持較高的體溫;可選擇擋風能力較強或厚絨質料外衣。切勿只顧上身的衣物,而忽視頭、腳部保暖的重要性,可選用羊毛或質料密度高的襪子;圍巾、手套及帽子是冬季必備的保暖配飾。另外,在室內時,不宜穿過多的保暖衣物,否則外出時,就不能適應外面寒冷的天氣。

生活睡覺前用熱水浸腳約5-10分鐘,令血液迴圈加快,有助於入睡;早上起床後洗一個熱水浴,絕對是驅寒提神的良方;上班前喝一杯熱茶或熱牛奶後再出門,有助於增加體內熱能;對於體質較弱者,晚上可喝少量酒(切勿加冰);睡覺前20分鐘把熱水袋放進被窩內,被窩暖和後再鑽進去,也可穿上襪子睡覺。

運動與按摩:運動與按摩有促使血液迴圈、讓身體產生熱量的功能,所以感到身體冰冷時,可做一些簡單的按摩和暖身運動,讓身體發揮能量自行抗寒。自我按摩的部位有:心俞穴,按揉36次,左轉18次,右轉18次,這個部位自己夠不著可請別人幫助。腎俞穴(即兩邊“腰眼”),兩側各按揉36次,每一側都是左轉18次,右轉18次。按揉氣衝穴(大腿根內側),在穴位的下邊,有根跳動的動脈,先揉氣衝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一鬆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湧泉穴(腳心):按摩以感覺到熱為限度。

飲食:姜是驅寒佳品,它所含的辛辣成分,能有效地驅走風寒,所以做湯時,可多加生薑;胡椒含有胡椒鹼、胡椒脂鹼及揮發油等成分,其驅風寒、去溼氣功效大,特別適合溼冷時節食用。多攝入富含熱量的食物,如狗肉、牛肉、羊肉等牲畜肉富含脂肪,產生熱量多,可適量多吃一些,最好採用燉煮法,燉久一點;多攝入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羊肉、魚、雞蛋、黑木耳、牛奶、豆類和綠葉蔬菜;多攝入海帶、魚蝦、牡蠣等含碘豐富的食物,可提高禦寒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rdlz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