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塑化劑飲料危機擴大 學會避免深陷其中

塑化劑飲料危機擴大 學會避免深陷其中

5月23日,臺灣“衛生署”召開記者會證實,臺灣銷售的飲料、乳酸菌、果醬等發現用於塑料生產的塑化劑,自此,塑化劑風波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釀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機。截至5月29日,全臺可能受汙染的產品已超過500項。而昨天又被爆出,在方便麵中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塑化劑汙染。

塑化劑飲料危機擴大 學會避免深陷其中

臺灣大學30日舉行“從新增塑化劑看食品安全”公共論壇,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在會上表示,起雲劑是複方食品新增物,世界各地的起雲劑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新增物混合而成。而本次塑化劑事件,是有不肖業者將塑化劑的1種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當作起雲劑的配方。孫璐西稱,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這次塑化劑風波是她30年來看過的最嚴重食品摻毒事件。針對此事件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組織協調下,有關部門和地區已迅速採取措施,全面加強對臺灣進口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料、果醬果漿、膠錠粉類等食品及相關食品新增劑的檢驗監管。

截至昨天,臺灣被檢測出含毒食品已達537項。檢調單位決定鎖定8種塑化劑,擴大調查源。微博上傳著這樣一條訊息:“臺灣不良業者在食品中非法新增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的訊息,在島內外引發軒然大波。而多篇研究報告顯示,大陸的方便麵等多種食品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塑化劑汙染。論文建議,政府應規範方便麵和方便米粉生產,完善或制定相關標準。”記者昨晚聯絡到論文聯絡人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柳春紅副教授,她表示該研究檢測結果可信。

國家質檢總局釋出公告指出,將從6月1日起暫停進口臺灣方面通報的問題產品,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產品也被納入其中。衛生部1日晚也緊急釋出公告,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等17種列入食品新增劑“黑名單”。

在塑化劑之前,我們也對很多的新增劑進行了徹查,但是對於大眾來說,我們這方面的知識是缺乏的,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可以避免在我們身邊的食品飲料危機吧。

自己烹飪食物更天然

中國傳統的手工製作的早餐,裡面含有的新增劑會很少。 “豆漿+包子+茶雞蛋”的組合裡面可能有的新增劑最多隻是麵粉氧化劑過氧化苯醯、中和麵團用的碳酸氫鈉(小蘇打)和穀氨酸鈉(味精)。

午餐和晚餐,只要你夠勤快,把新鮮的烹飪原料買回家做的話,每天攝入的食品新增劑就非常少了,不過調味品中也是含有食品新增劑的。範志紅提示,如果使用半成品進行烹飪,那麼吃進去的食品新增劑也不會少。不少家庭主婦習慣用火腿腸或其他罐頭類食品與蔬菜一起烹炒,而這些食物中就會有複合磷酸鹽類保水劑、吸收水分的植物膠、有防腐和髮色作用的亞硝酸鹽、異抗壞血酸鈉、紅曲色素、乳鏈球菌素等防腐劑。

少讓孩子接觸“人工食品”

人們一般認為帶“奶”字的飲料就該是鮮奶製成,有“果”字的食物就該有水果。其實不然,如今市場上很多加工食品都多少有點“名不符實”,比如有的哈密瓜水果糖中沒有一點哈密瓜成分,其顏色來自“亮藍”和“檸檬黃”的配合,味道來自香精;藍莓點心當中沒有一丁點藍莓;檸檬夾心餅乾也沒有檸檬成分。為了解決很多生鮮食品加工、儲存和運輸的不便,並迎合消費者的口味,食品界研究出了可以亂真的人工香料,而且在產品中削減了天然食品中的苦、澀等味道,增加甜味,使加工食品比天然原料產品更美味。

有些飲料中加入的人工香料、色素或新增劑都是合法、可食用成分,新增量和生產流程也是法律許可的。但是,不建議兒童長期大量進食。近來國外多項研究發現,人工色素可能增加兒童患多動症、認知障礙的危險。更大的危害是,當孩子們習慣加工品濃郁香甜的味道後,就很難再接受天然食物的質樸風味了,這對他們一生的飲食習慣都會有不利的影響。

看懂新增劑,明明白白吃入口

雖然目前我國有23類、近2000種食品新增劑,但其實最常用的食品新增劑主要就防腐劑、抗氧化劑、膨鬆劑、甜味劑、著色劑等幾類:

防腐劑常用於飲料、醬油、醬菜、糕點等食品中,按目前的資料顯示,可以認為對人體無害。目前的防腐劑主要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鈉、丙酸、丙酸鈣、丙酸鈉、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富馬酸二甲酯、山梨酸、山梨酸鉀、雙乙酸鈉、乳酸鏈球菌、脫氫乙酸、二氧化碳等。

抗氧化劑:多添加於植物油類(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餅乾、糕點)。如果不適當新增,此類食品中油脂容易酸敗產生一種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質下降,營養價值也會相應降低,特別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維生素的有效性會被破壞。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維生素E等幾種。其中天然維生素E是從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對較高,一般在品質相對好點的產品中使用。

著色劑: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觀感,但既沒有營養價值、又無防腐作用,有人認為它純粹只是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認為它改善了食品觀感後有助於調動食慾,促進人的消化,但有研究指出它對兒童神經系統和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危害,長期大量攝入甚至有致癌嫌疑,在國外兒童食品中已被禁用,國內嬰幼兒食品也不允許使用。

甜味劑:按來源可分為天然和合成兩類,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種糖醇類(口香糖中常見),以及非糖類的甜菊糖甙、甘草、羅漢果素、索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見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還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劑在飲料、糖果、醬類及各種小食品中廣泛使用,但大量攝入會擾亂人體本身的糖代謝,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氨酸成分,不能用於苯丙酮尿症的患兒。

膨鬆劑:膨鬆劑(疏鬆劑)是一些不經過發酵就能讓麵糰產生氣體、變膨大鬆軟的物質,主要用於蛋糕、餅乾、麵點、饅頭、起酥麵包、油條、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z82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