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南京何以慘遭六次大屠殺?南京六次屠殺

歷史上的南京何以慘遭六次大屠殺?南京六次屠殺

1864年7月19日,湘軍掘地道轟塌太平門城垣,蜂擁搶入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太平軍與敵人展開巷戰,至21日城內太平軍將士萬餘人,全部壯烈犧牲,無一降者。數百名官員與家屬,集體自焚;歷14年、席捲18省的太平天國運動終告覆滅。而湘軍開始大肆屠城,無論老幼,秦淮長河,屍首如麻,50餘萬人在此次事件中喪生,可是知道,這僅僅是南京史上被屠殺的六次中的第四次嗎?

歷史上的南京何以慘遭六次大屠殺?南京六次屠殺

天京解圍戰失敗後,李秀成被“嚴責革爵”。不久,洪秀全責令他領兵渡江,西襲湖北,意圖調走天京的圍敵。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軍數萬人從天京下關渡江,佔含山、巢縣、和州。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隊渡江,並於3月佔浦口,4月佔江浦。進入皖北後,太平軍受到湘軍節節抵禦,屢攻不克。進至六安後,正值青黃不接,糧食奇缺,加之清軍防堵甚嚴,李秀成就放棄了原定進軍計劃,於5月19日撤了六安之圍,折往壽州,隨即東返天京。

這時,圍困天京的湘軍已增至3 萬餘人,並於6月13日佔領了聚寶門外各石壘。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在南渡過程中,太平軍被湘軍炮火打死和因飢餓而死者甚眾,渡至南岸進入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不到一萬五千人。6月25日,湘軍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軍又損失二萬餘人。至此,長江北岸完全被清軍佔領。太平軍實力進一步被削弱,天京解圍的希望也更加渺茫了。與此同時,蘇浙戰場也在淮軍的洋槍隊、左宗棠部湘軍的進攻下趨於瓦解。

圖: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太平軍於1853年挖地道炸塌儀鳳門城牆20多米攻佔南京。1864年,清軍如法炮製,炸塌太平門附近城牆攻入城內。清軍破城後,陸續修補受損的城牆,明城牆基本恢復了原貌。

湘軍於1863年6月底攻破九洑洲,控制了長江北岸後,鮑超部南渡,紮營神策門(今中央門)外沿江一帶。9月,曾國荃部攻佔天京城東南的上方橋和城西南的江東橋,11月上旬又連續攻佔了城東南的上方門、高橋門、雙橋門、七橋甕以及秣陵關、中和橋,太平軍在紫金山西南的要點全部失守。

11月25日,曾國荃進扎城東孝陵衛。這時,湘軍已攻陷天京外圍的所有城鎮要點,天京城只有太平門、神策門尚與外界相通。外援斷絕。李秀成於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議:鑑於湘軍壕深壘固,圍困甚嚴,天京內無糧草,外援難至,不如棄城別走。洪秀全拒絕了,太平天國的最後一線希望喪失了。

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佔了紫金山巔的天保城。3月2日,曾國荃部進駐太平門、神策門外,完成對天京實現了合圍。3月14日,曾國荃部用雲梯攻城,但未得逞。從4月開始,湘軍在朝陽、神策、金川門外挖掘地道十餘處,準備轟塌城牆。太平軍一面組織力量從城內對挖,進行破壞,一面構築月城,以便城牆轟塌後繼續組織抵抗。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說自殺),終年51歲。此後,天京人心愈加不穩。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一切軍政事務統歸忠王李秀成執掌。

7月3日,湘軍攻佔天京城外最後一個據點地保城(即龍脖子),從而能夠居高臨下,監視城內動靜。湘軍在龍脖子山麓修築炮臺數十座,對城內日夜轟擊,壓制太平軍的炮火,掩護挖掘地道。同時,在龍脖子山麓與城牆間大量填塞蘆葦、蒿草,上覆沙土,高與城齊,為攻城鋪平道路。半個月後,湘軍攻城準備基本完成。

李秀成見湘軍攻城在即,於7月18日深夜,選派千餘人偽裝湘軍,衝出城去,企圖破壞太平門附近的地道。結果被湘軍識破,只得退回城內。

7月19日晨,湘軍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齊集太平門外。中午,湘軍用地雷轟塌城牆,蜂擁而入。太平軍紛紛以槍炮還擊,雖給清軍以重大殺傷,但沒能擋住湘軍的攻勢。與此同時,湘軍水師各營會同陸師奪取了水西、旱西兩門。傍晚前後,天京全城各門均為湘軍奪佔。天京城內守軍與入城湘軍展開巷戰,大部分戰死,一部分自焚,十餘萬人沒有一個投降的。

天京的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湘軍進入天京(今南京)後,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財物與女子就搶。直殺得天京城內血流成河,屍體湧進長江,幾乎使江水不流。據曾國藩記載,湘軍“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城內自偽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萬室焚燒,百物蕩盡,而貢院倖存”, “自五代以來,生靈塗炭,殆無愈於今日。” 這次屠殺,是歷來南京災難中最慘烈的一次。屠城、焚燒城後,南京連一棵完整的樹都找不到了。

上述日屠殺量超過了1937年使用機槍、大炮、炸藥的日軍。固然現在評價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有其侷限性和殘酷性,但是這不應該成為湘軍屠殺男女老幼、糟蹋婦女的藉口。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記載:“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所謂伏屍百萬,除了戰死者,就是曾國藩在城內外屠殺的平民。“皖南及江寧各屬,市人肉以相食,或數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顯然這次屠殺最保守估計也應該在50萬人以上,清人所說的伏屍百萬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對城市的毀壞程度也是歷史之冠。

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城最多有100萬人。可到光緒登極的1875年,人口還不到50萬。後來李鴻章署理兩江,認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復。曾國藩因為在南京的屠殺手段殘暴,被人們稱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現在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

其實,太平天國在11年前,一樣犯下過這樣罪孽。

1853年洪秀全太平軍攻下南京。按照上帝教的教義,屬於“妖孽”的滿人必被殺死,於是八旗連滿族婦女“俱登城佐守”。太平軍“屠駐防嬰孺無遺,復驅隱匿之婦女出聚寶各門盡於橋上殺之,河水皆赤”。《金陵省難紀略》記載為:“數百萬生靈,城初破死者蓋已不下數十萬矣。”

可是這僅僅是兩次,南京慘遭屠殺的事件,還有四次:

548年梁武帝時,候景叛亂,建康(南京)28萬戶居民死亡十之八九,按每戶兩口人統計,至少50萬人死亡。

1130年,北宋滅亡後第四年、南宋建炎四年,金軍掠奪宮廷上萬宮女妃子之後,火燒建康,3日屠殺17萬居民,僅剩十分之一。

清滅亡後,中華民國成立,蔣介石在南京當政後開始屠殺異己共產黨,在雨花臺這個刑場,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有黨的早期領導人鄧中夏、惲代英、羅登賢,有劉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澤東介紹入黨的毛福軒、曾任新四軍祕書長的朱克靖、八路軍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劉亞生等等。

1937年12月初,5萬日軍兵臨南京城下,僅僅傷亡2000多人,就攻克南京,獲命“全部殺掉俘虜”,對平民“斷然處置”。第6師團首先攻陷南京中華門,師團長谷壽夫立馬揚刀,“解除軍紀三天”。

悲哉南京,這樣美麗的城市,居然讓這些禽獸犯下如此罪孽。我們要深刻這些歷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對歷史的敬畏。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下一次屠殺和不幸。

當然,日本是在人類進入公平民主文明時代的集體性屠殺,相關的研究宣傳有待加強,揭露和控訴勢在必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kyk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