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白領健康 >

職場忍士更易傷"心" 需護心

職場忍士更易傷"心" 需護心

每年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被定為世界心臟病日,今年的主題為“工作場所與心臟健康”,實際上,這已是世界心臟病聯盟連續兩年將工作場所與心臟病聯絡起來,凸顯“職場護心”的重要性。廣東心血管治療專家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職場高壓“傷”了心,壓力已日益成為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一大重要誘因。

職場忍士更易傷"心" 需護心

無症狀猝死 戀上“高壓族”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白領由於高壓工作而猝死的新聞常見於報端。壓力已日益成為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形成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

“我們近年來收到的很多病人都與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有關。” 廣東省人民醫院省心研所心內科錢衛民主任醫師指出,職場人士生活節奏快,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暴飲暴食、吸菸酗酒、極度缺乏運動,以及因工作壓力導致的長期睡眠不足、情緒不佳等,易導致心臟問題。

相對男性而言,女性原本並非心血管疾病的偏好人群。因為絕經前的女性可受到雌激素的保護,心血管疾病猝死通常要比男性晚十年。然而,近年來發現,無心臟病家族史、年僅二三十歲的職業女性也屢屢到醫院看“心臟病”,罪魁禍首正是精神壓力。

有些職場人士因過度勞累導致心跳過快,或者因血管收縮閉合,出現冠狀動脈血管突然痙攣,導致血運不暢,可能導致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一般來說,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才會引發心絞痛,但年輕人血管狹窄程度不高,如果突然出現冠狀動脈痙攣,往往沒有心絞痛的“預警”,更易引發嚴重後果

壓力“傷心” 50歲是分水嶺

年齡>50歲:高壓力致心臟受損

錢衛民指出,以五十歲為界,壓力對兩大人群心臟健康的影響有所區別。

五十歲以上人群的患者往往因工作壓力大,更易合併高血壓。錢衛民說,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第一個影響是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度升高,刺激心率隨之加快,外周血管收縮,可導致血壓升高,損害血管和心臟。同時,心率加快,也會增加心律失常的發生機會。

第二個影響則是導致人體內的一種物質茶酚胺分泌增多。受其刺激,心肌細胞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可出現肥大、增生現象,最終導致心臟病。

此外,長期處於緊張興奮狀態還會誘發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提升,並對上述兩種影響產生放大、增強的效果。

年齡<50歲:高壓力令心理染疾

五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則表現為頻頻出現胸悶、心慌、胸痛、全身出汗、肌肉緊張等類似心臟病的反應,進一步檢查還可發現血壓升高、心跳頻率偏快、室性早搏等,但怎麼都查不出心臟有器質性病變。

32歲的魯先生在越秀區某事業單位工作。近半年來,他經常出現心跳驟快、胸口發悶發痛、心慌、出汗等症狀。一次,他在高速路上開車,心跳突然飆升,手腳不能動彈,連剎車也踩不動,全身直冒冷汗。如果車前有行人或者其他車輛,一定會闖出大禍。

類似險情發生了幾次,最近一次發作時,魯先生被同車的友人立即送往附近醫院。醫生髮現他心跳高達每秒140次,並出現早搏現象。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心臟無器質性病變,且症狀與心跳每秒180次的病人一致。

魯先生隨即被轉到心理科,被診斷為“驚恐症”。在追溯病因時,醫生髮現,魯先生在單位有“拼命三郎”之稱,經常加班,精力和體力長期被過度消耗,近期又因單位推行競聘,精神壓力太大,從而出現心理疾病。

“經常有年輕病人對我說,自己‘心臟有毛病’。其實是因為精神壓力太大,合併了焦慮、抑鬱、躁狂、驚恐等精神疾病。”錢衛民說,這類病人做心電圖會被診斷為室性早搏,容易跟心律失常混淆,但只要醫生詳細詢問其病史和職業,一般都能發現工作壓力因素的痕跡。

專家分析:

職場“忍士”更易得心病

據錢衛民觀察,容易因精神壓力過大而誘發“心病”的多為行政人員、中年失業者、商人、在職場處於上升期的年輕白領、警察、媒體人士等。“有的人經常面臨‘辦公室政治’的鉤心鬥角,身心俱疲,缺乏安全感;有的人經常需要應對突發狀況,情緒經常處於應激狀態;還有的人積累的負面情緒太多,無法排解。”

首先是情緒應激。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情緒應激有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病變以及心血管事件。據我國對初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的研究顯示,心理壓力水平與六個月內負性生活事件對急性心肌梗死人群的危險度分別為36.03%和14.83%,僅次於吸菸因素。

職場常遇人際糾紛,中國職場謀慮多提倡隱忍為上策。中國成功男性的標準往往是喜怒不形於色,但如果經常要壓抑真實情緒,“體內兒茶酚胺分泌會隨之增多,”錢衛民說,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心律失常。

瑞典近日公佈的一項研究則進一步證實,對於認為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男性而言,隱忍不發的人與發洩出壞情緒的人相比,前者心臟病發作甚至致死的機率要比後者高出最多四倍。研究人員認為,心中怨氣如果不及時宣洩出來,會導致身體緊張,進而引發血壓上升,最終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危害。

專家支招:

運動可解焦慮 睡眠改善心情

職場人士護心,可從生活方式干預著手。錢衛民指出,職場人士不良生活方式的“標準配置”為飲食缺少蔬菜水果、肉類和油脂量過高、食鹽攝入量過多、大量飲酒,缺乏運動、吸菸和精神緊張。因此,要想護心,首先要管住嘴,給自己制定一份健康食譜,包括低鹽、增加蔬菜水果、海魚和穀類纖維素攝入,飽和脂肪的攝入量應低於總熱量的7%,每天膽固醇攝入小於200毫克。

其次是堅持規律作息。保證每天的睡眠時間,睡眠充足,不僅讓精力充沛,更讓人心情好。隨著年齡的增加,減少熬夜次數乃至杜絕熬夜,有研究顯示,熬夜可增加心肌缺血的可能性。運動可緩解焦慮,每天應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步走等。

再次是應控制體重。國外一項對90萬例物件隨訪八年的研究顯示,體重指數在22.5~25之間死亡率最低,而大於25後,指數每增加5,則總死亡率增加30%。

學會管理情緒 不要總在“衝刺”

職場護心不能忽視心理調節。錢衛民指出,基層、青年員工應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使心態平穩。要注意疏導負面情緒,控制急躁、焦慮情緒,緩解人際關係矛盾。在職場上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適當分配個人的精力,張弛有道,而非“畢其功於一役”,時時處於衝刺狀態。完成一項緊急任務之後,要給身心留一點放鬆的空間。

中高層管理者的護心祕訣是要適當減壓,別讓工作完全替代了生活,要學會善待下屬,以免工作壓力和不良情緒在辦公室內出現連環“傳染”。不妨每週安排一個時間段,或多或少,但保證自己在這一時間內完全將工作拋開。對於“高壓”人群而言,當個人解決不了負面情緒時,應及時向心理醫生求助。

小貼士

高危人群每年一次“心臟體檢”

“高壓”白領應定期進行“心臟體檢”。例如男性45歲後、女性50歲後應至少每年體檢時做一次心電圖檢查。

而有高危風險的人群,例如父母兄弟等曾得過心臟病或自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市民, 包括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和活動平板檢查,如經濟條件許可,還可考慮64排螺旋CT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bailing/2x0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