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中老年人低血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中老年人低血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如果一個人的血壓,經常低於90/60毫米汞柱,並伴有頭昏、睏倦、無力等症狀,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低血壓的症狀。低血壓病在體質較弱的老年人、中年婦女和腦力勞動者中發生的機率比較高。低血壓與高血壓病一樣,都能造成對健康的危害。正常的血壓對於維持人體各項機能的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心臟是人體血液迴圈系統的動力部份,血管則是遍及全身的運輸線,負責給人體各部分的組織帶來營養,帶走廢物。如果血壓經常偏低,從心臟射出血液的力量減弱,就會影響血液供給,從而不能保證身體獲得足夠的氧和營養物,造成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和缺氧,引起頭暈、頭痛、心悸、無力、疲倦、健忘、失眠及昏厥等症狀。中老年人由於心、腦動脈或多或少有一些硬化,更易引起供血不足或缺氧,故較為常見。

中老年人低血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低血壓除休克或昏厥引起急性低血壓外,慢性低血壓一般分為三種,即體質性低血壓、症狀性低血壓及體位性低血壓。

體質性低血壓

體質性低血壓最常見,多見於瘦弱的女性,平時無自覺症狀,不影響正常活動,多在體檢時才發現。少數人可有精神萎靡,懶動少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失眠等。到醫院就診時,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等,結果藥物吃了不少,就是沒有效果。

對體質性低血壓的治療,主要是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經過適當的體育鍛煉,絕大部份人的症狀減輕,血壓恢復或接近正常,鍛鍊方法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而採用不同的方式,如散步、慢跑、打拳及廣播體操等。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還應該在飲食上增加蛋白質和含鐵豐富的食品,如動物肝、腎、心、瘦肉、雞蛋、豆類及蔬菜水果等。不少病人有一種錯誤的看法,以為低血壓就是貧血,因而盲目服用補血藥,其實血壓低不一定貧血,而貧血也不一定血壓低。

症狀性低血壓

症狀性低血壓指由於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何狄森氏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粘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減低症)、惡性腫瘤等;慢性營養不良及某些降壓藥(如冬眠靈)、鎮靜劑(氯丙嗪)使用後所引起的低血壓。長期臥床的人驟然起立,嚴重失眠後和極度疲勞者持久站立後,也常有低血壓發生。症狀性低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原發疾病,正常人從臥位起立時,血液移至下半身,血壓略降,但由於體內植物神經和壓力感受器的調節,血壓立即回升正常,因而不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而中老年人在服用降壓藥(如冬眠靈)、血管擴張藥(如哌唑嗪)及交感神經抑制藥 (如胍乙啶)等藥物後,調節作用會發生障礙,故突然站立時,血壓急劇下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因此中老年人服用上述藥物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隨時調節藥物的劑量與用法,同時由臥位轉為直立時,應慢慢起立,不要過猛過快。

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這是由臥位突然站立或長時間站立時發生的低血壓,表現為頭暈或站立不穩,嚴重時可引起昏厥,但當恢復臥倒姿勢後,就可恢復正常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中老年人在悶熱環境(如公共汽車、火車)中久站,由於血管擴張,血液蓄積在下肢,迴心血量不足,就會引起血壓下降,因此中老年人應避免在悶熱環境中久站,儘量在靠視窗處空氣流通的地方站立,或用手拉住扶杆或背靠椅子站立,以免昏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3m7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