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日常生活老年人需注意的“三低”疾病

日常生活老年人需注意的“三低”疾病

目錄:

日常生活老年人需注意的“三低”疾病

第一章:日常生活老年人需注意的“三低”疾病

第二章:5種環境老人不宜久待

第三章:老年人大病初癒防“食復”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下降,感官觸覺,嗅覺也會不同年輕時,血壓偏低的老人,會導致腦部缺血,缺氧而誘發缺血性中風。那麼老年人除了要注意低血壓,還要注意什麼麼?

日常生活老年人需注意的“三低”疾病

原發性低血壓病

醫學研究表明,血壓偏低的老年人可因血流緩慢、無力,造成供血不足,致使腦部缺血、缺氧而誘發缺血性中風。所以,對低血壓病絕不能大意。老年人平時要加強體能鍛鍊,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還要戒除菸酒,但可酌飲咖啡(有升高血壓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坐著和趴著睡覺,起床時動作要從容、緩慢,以免發生意外傷害,還應避免長時間的低頭或下蹲。慎用鎮靜安眠藥及擴張血管藥。

老年性低體溫綜合徵

據研究,降低人的體溫有延年益壽的作用,但體溫過低也會造成危害,其中老年性低體溫綜合徵就是老年人常見而又易被忽視的一種疾病。

患者表現有畏寒、面板蒼白、四肢冰涼、不願起床或有寒戰反應及起水皰等。當體溫降至35℃時,會出現動作及思維障礙,呼吸頻率及咳嗽反射降低,精神萎靡或意識模糊,昏昏欲睡,反應遲鈍或不思飲食,不解大便,面部腫脹,心跳緩慢等,甚至突發心房纖顫、不省人事及心跳驟停等危象。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定期測量體溫。多攝入高熱量、高蛋白及高維生素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還要積極治療原發病等。

老年性低味覺症

有些老年人進餐時,總抱怨飯菜不香、不合口味,甚至有食不知其味的感覺,家人還以為是老人太挑食。其實,這是老年人體內缺鋅的表現。長期下去,易引起食慾不振,影響營養攝入,造成老年人健康狀況下降。人體內鋅的總含量雖只有2~3克,但鋅在人體內無處不在,作用非常大。缺鋅則會降低味覺敏感度,甚至喪失味覺。因此,平時除飲食要適合老人的口味外,還應給老人多吃些含鋅量高的食物,如麥芽及蘑菇等。

5種環境老人不宜久待

老人健康長壽是子女最大的心願,專家指出,老年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社群和家庭中度過,居住環境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健康。因此居住環境要十分考究,子女要儘量幫助老人避開一些不良環境。

佈置紛雜的環境。不少兒女喜歡給父母的房間佈置得滿滿當當,看著十分溫馨與方便。但專家解釋說,由於老年人對色彩及環境的快速辨識能力下降,如果長時間處在過於紛雜與色彩豐富的環境中,很容易因意識判斷失誤而發生跌倒或碰撞的可能。因此老年人的房間佈置宜清爽、不雜亂,家居擺設不要過多,臥室裡的色彩最好質樸自然。

光線昏暗或刺眼的環境。有的老年人平時在家為了節儉,不到萬不得已時不會開燈。其實這樣的節儉容易給健康埋下隱患。老年人視力下降,不但容易摔傷跌倒,還可能影響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其產生“灰色心理”。但環境光線過於刺眼也不好,可能讓老年人情緒過於興奮,影響睡眠質量。

過於安靜的環境。噪音有害健康,但如果過於安靜,尤其是在白天,一點聲響都沒有,容易使人產生不安全和孤獨感。因此,老年人居住的房間不要過大過空,周圍要有鄰居相伴,家中無人時,不妨開啟收音機或電視機。當然,過於刺激躁動的環境也不好,老人儘量不要收看刺激的電視節目。

建築物密集的環境。越發密集的高樓大廈成為了城市化發展的標誌,但是建築物過於密亂的環境會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壓抑、不安與煩躁。所以給老人選購房子時,如果可以最好挑選建築物不太密集的地區。

空氣汙濁的環境。人群聚集的地方空氣很容易變得十分汙濁。而老人的呼吸系統較為薄弱,長時間停留在這樣的地方會引發過敏或者呼吸類疾病。應儘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影劇院、歌舞廳、會場、商場等場所。平時可以在植被較為豐富的公園遛彎。

老年人大病初癒防“食復”

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在患過大病之後,剛剛痊癒,就開始大吃大補。結果往往是不但沒有起到康復的作用,反而使原病復發,症狀加重,這種現象中醫稱之為“食復”。

患者由於生病期間胃口不佳,病癒之後想吃好點兒、多吃點兒,補補身體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食補要按一定的步驟,循序漸進地實施,不宜操之過急,否則反而有可能造成病情反覆。

導致食復的原因很多,如病後餘邪未盡,脾胃虛弱,此時若勉強飲食,盲目進補,會使尚未完全恢復的脾胃功能受損。元氣的盛衰與後天的脾胃功能密切相關,元氣充沛則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強健、旺盛,體質強壯少病;元氣虛衰則臟腑虛弱,抵抗力低下而多病。

食復的癥結就在於,盲目進食進補使得疾病初愈後本來就很虛弱的脾胃功能進一步受損,更加不利於元氣的恢復。正如《景嶽全書》中所說:“不欲食者,不可強食,強食則助邪;新復之後,胃氣初醒,尤不可縱食。”

預防食復,首先要注意病後飲食的合理調配,總的原則應以醒胃氣恢復脾胃功能為主,進食循序漸進。一般來說,病後恢復期的飲食宜溫、宜軟、宜少食多餐、宜富營養而易消化;烹調方法宜多用蒸煮,少用煎炸。這樣才能使胃氣逐漸復甦,胃納漸進,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時,人體的元氣才會得以恢復。其次,還要根據病人病後的體質來決定所選擇食物的性味。人的體質分寒、熱、虛、實,食物也各有屬性,即所謂“四氣”,即指食物進入體內,會產生“寒、熱、溫、涼”的作用。介於四者之間即不溫不熱、不寒不涼的,則歸屬“平”性。

患者只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相應的食物,才能有助身體的恢復。例如,長期高熱的人,病後由於耗津傷陰,體質多為虛熱,飲食宜選擇清熱生津養陰的西瓜、梨、番茄、荸薺、甜瓜、黃瓜、甘蔗汁、綠豆、西洋參、龜、老鴨等寒涼之品。久病後畏寒身冷,陽氣衰微者,應選擇具有益氣壯陽功效的溫熱性食物,如荔枝、龍眼、板栗、紅棗、牛肉、狗肉、牛奶、生薑等。

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控制後,切忌食用含糖高的食物,以免誘發血糖再次升高。過敏體質的人,如支氣管哮喘患者,病後不宜食用魚、蝦、海產品、鮮奶等食物,以防食後過敏導致舊病復發。臨床常見的食復病例,多為感染性肺疾患、肝炎、胃炎、膽囊疾病、腎炎、糖尿病、腸道傳染病等患者。

結語:老年人一般住院後,飲食上一定要按照醫生說的口忌;不可因自己感覺無恙而大意。(文章原載於《大河健康報》、《新訊息報》、《北京青年報》,作者:常婷、尹若雪、郭旭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en74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