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女性健康 >

春季去火防燥更健康

春季去火防燥更健康

春季為何易上火?

春季去火防燥更健康

一般來說,“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兩種,症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時間長又反覆發作的是虛火。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除了氣候因素外,情緒波動、勞累過度、飲食不當、消化不良等其他因素都會導致體內產生各種“上火”症狀,如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燥、爛嘴角、牙痛等。所以,增強預防意識,人們才會不“上火”。

春季火氣大,傳統醫學認為,春天自然界萬物復甦、陽氣上升,易擾動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出現春燥;加之氣候乾燥,使人們感覺到不適,而此時,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而且天氣變化反覆無常,較難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易致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上火”症狀。

而在都市生活中,“上火”的症狀也突出的表現為“熱氣”,其主要有三類:首先是休息不夠。休息不夠會導致體內的陽氣浮越而出現“火氣”的種種表現,不過這種火氣是虛火,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用寒冷的清熱解毒類藥物或食物,很可能會導致“火氣”更加嚴重。

其次,中醫有“七情化火”之說,意思是憂鬱、憤怒、思慮過度等都會使身體機能失去平衡狀態而生“火”。

第三是飲食不當。如進食煎炸燻烤的食物、過量飲酒、吃太肥膩食物等等,這些東西本身就是些熱性食物,過量進食又會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積聚在消化道內,也會導致“熱氣”。

“火”分幾種

中醫不僅借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症狀,並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常見的“上火”症狀有以下幾種:

心火: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體的主宰,而心火則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如果心火太旺,便會出現心煩、心悸、失眠、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等症狀。常用黃連、蓮子心等藥物清心瀉火。

肝火:古人云:“暴怒傷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狹窄,沉鬱寡歡,遇事心煩易怒,從而導致肝鬱氣滯而肝火上炎。表現為頭痛、頭暈、面紅耳赤、口苦咽乾、胸悶脅疼。中醫常用龍膽草、夏枯草等藥調治,可獲良效。

胃火:由於飲食不節、嗜酒、過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積”,生熱化“火”,以致胃火熾盛。症狀為胃部灼熱疼痛、口乾口臭、腹痛便祕、牙齦腫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鐵樹葉等藥物瀉胃火。

肺火:或因氣候驟然變化,身體不能適應:或由於勞倦過度,消耗了超量的體內陰液,從而引發肺火亢奮,這在老年群體中是比較多見的。其表現主要是呼吸氣粗、高熱煩渴、咳吐黃稠痰,甚至痰中帶血。中醫多用黃芩、桑白皮、甘草等藥物清肺火。

春季降火中成藥怎麼吃?

如果上火的症狀比較輕,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藥進行自我調節。

牛黃解毒片主治: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用於肺胃蘊熱引起的頭暈目眩,口鼻生瘡,風火牙痛,暴發火眼,咽喉疼痛,耳鳴腫痛,大便祕結,面板刺癢。

提醒:牛黃解毒片的作用是清熱解毒,但多吃或者沒病時常吃,會引起中毒。常見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胃腸道反應、出血反應和尿頻、尿痛、尿血等。

三黃片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用於目赤腫痛,口鼻生瘡,咽喉腫痛,牙齦出血,心煩口渴,尿赤便祕。

提醒:服用三黃片時,忌菸、酒及辛辣、油膩食物。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小兒、孕婦、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

雙黃連口服液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痛。

提醒:服用雙黃連口服液的同時不宜再服用滋補性中成藥,對風寒感冒者不適用。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標籤: 火防燥 春季 健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nvxing/voo1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