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排行榜 >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和縣古稱歷陽,南樑、北齊時期改名為和州,辛亥革命時期後,才稱之為和縣。歷史悠久,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的不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溼潤、雨量適中。不僅僅誕生過許多的名人,更有很多的美食特產,下面,就快和本站一起了解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吧!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

1、和縣炸牛肉,2、一品玉帶糕,3、烏江霸王穌,4、白橋茶幹,5、和縣炸麻雀,6、姥橋花生酥,7、雞籠山辣椒醬,8、黃山寺皮蛋,9、巢湖白米蝦,10、粉蠟箋。

1、和縣炸牛肉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是和縣傳統特產名餚,有600多年曆史。元末明初,回民從西北和沿海移居和州,引入“炸牛肉”製作方法。在製作過程中,即將肉按其紋路橫切成半寸長、半分寬、二分厚的肉片,再入水煮肉待滾後晾乾,經油炸並加佐料紅燒即成。

2、一品玉帶糕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2張

玉帶糕是又名阜寧大糕、一品玉帶糕、四鑲玉帶糕,是鹽城市阜寧縣傳統糕類名特產品,做工講究,質量上乘。清朝乾隆年間,一品玉帶糕作為貢品,乾隆皇帝下江南,住宿淮安府,當地縣令以糕點進貢皇帝,品嚐後嘖嘖稱讚,御封為“一品玉帶”,此後聲名遠揚。玉帶糕以冰糖、桃仁、紅梅、青梅、桂花、蓮子、桔餅、米粉、麻油為原料,經科學方法,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黃色的核桃似黃金,綠色的青梅似翡翠,蓮子和桔餅如同珍珠瑪瑙;四周有米粉鑲成的白邊,酷象一條玉帶。玉帶糕不僅香甜可口,而且具有滋陰強身、潤腸益氣、清炎健胃、生津潤肺等功能。

3、烏江霸王穌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3張

和縣烏江鎮傳統名點.有2000多年曆史。原名哈蟆酥,又名小酥。相傳西楚霸王項羽從四潰山(今駟馬山)突圍後,敗走烏江城,感到人飢馬渴,城邊一賣蛤蟆酥老翁將此酥獻給項羽,項羽手捏即碎,連贊"脆酥!脆酥!"自此,蛤蟆酥易名"霸王酥"。該酥以麵粉、芝麻、菜油、白糖等為原料。80年代後,採用傳統工藝與遠紅外線烘烤精製而成,內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具有開胃、潤肺、健脾、強身之功能。有鹹甜兩種,酥鬆脆香,色味俱佳,甜而不厭.油而不膩。曾被評為安徽省鄉鎮企業優質產品

4、白橋茶幹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4張

白橋茶幹,是安徽和縣著名的漢族小吃,久負盛名,有80多年曆史。以黃豆為主要原料製成幹坯入鍋後,用隔年的陳醬煮,再加上八角、丁香、甘草、白芷、桂皮、冰糖等精製而成,色澤紅潤,柔韌相濟,越嚼越香,營養豐富。

5、和縣炸麻雀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5張

是和縣傳統特產名餚,有600多年曆史。其特點:入口香脆,越嚼味美,有“天下第一香”之譽。其製作方法非常講究,除下佐料如生薑、八角、丁香、桂皮等外,尤其炸煮火候掌握適當,製成冷卻後,用麻油浸泡密封,可保持一定期間而不變質。如今因麻雀已入禁捕之列,此餚已不復再。

6、姥橋花生酥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6張

姥橋花生酥,安徽和縣傳統名點。據傳清光緒年間有一位陳姓糕點師傅,將花生米仁炒熟碾碎後,加上芝麻油和麥芽糖切成方塊,形如酥糖,故名。主要由花生米、白糖加工而成.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7、雞籠山辣椒醬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7張

雞籠山辣椒醬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善厚鎮的特產。善厚“雞籠山”牌乾媽老系列辣醬食品。製作原料有辣椒、辣油、蔥、姜等加工而成。幾十年來,一直沿用傳統工藝,精心釀造,具有優雅細膩、香辣突出的特點。是居家、旅遊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8、黃山寺皮蛋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8張

由和縣黃山寺皮蛋廠生產。1986年,該廠大膽革新,改變過去用氧化鉛的傳統配方,加入微量元素,生產出無鉛溏心松花皮蛋。這種皮蛋容易離殼,蛋白呈棕褐色、綠褐色,具有彈性,有松針狀花紋,蛋黃中心為桔黃色,滋味鮮美,曾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

9、巢湖白米蝦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9張

體長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白蝦加工晒乾製成蝦仁(又稱湖米),故又稱巢湖白米蝦。巢湖白米蝦,學名秀麗白蝦,在巢湖水域的蝦類組成中,白米蝦約佔80%,年捕獲量達數千噸。巢湖蝦米經用熱水浸泡,燒豆腐、白菜或芹菜,風味獨特,皆成佳餚。

10、粉蠟箋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特產,和縣炸牛肉、一品玉帶糕回味無窮 第10張

粉蠟箋屬紙品中的特種紙張,具有防水、防蛀、抗老化、耐摺疊且不落粉、不斷裂的特點,在封建社會,多作為皇帝頒發詔書、下達聖旨與宮廷書定專用。如唐中書褚遂良的《枯木賦》、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所用皆粉蠟箋。

粉蠟箋的製作工藝複雜,造價高昂,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蠟”兩種材料,既不失紙張易於書畫的特點,又平滑細密,富於光澤,可歷數百年而堅韌如新。金銀粉繪成的各種秀麗圖案,又為粉蠟箋增添了典雅的氣質,使之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近年來,清代粉蠟箋精品的拍賣價格最高可達20萬元以上。粉蠟箋的製作工藝在清代達到頂峰,於20世紀初失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paihangbang/3o86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