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 >疾病調理 >

7食療方調理脾胃虛弱

7食療方調理脾胃虛弱

你是否總是食慾不正,不吃飯也感覺不到餓呢,那就說明你的脾胃出現了問題,一般這種情況都是脾胃弱虛所引起的,那麼在日常脾胃虛弱的症狀有哪些?脾胃虛弱怎麼調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文章吧。

7食療方調理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怎麼調理

1、蓮子芡實粥

蓮子15克,芡實15克,粳米100克,補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痠軟。

2、山藥薏苡仁粥

山藥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補氣健脾胃,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洩。

3、山楂麥芽粥

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適用於飲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4、八寶粥

蓮子、芡實、薏苡仁、山藥、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氣養血,健脾強身,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虛。

5、參棗粥

黨蔘1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6、蓮子豬肚湯

蓮子30克,豬肚1個,胡椒少許,煮成湯食用。能溫胃健脾、益氣補虛,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飲食偏冷(即胃痛)。

7、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滲溼利水,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

脾胃虛弱吃什麼

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罩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面板,因之而強健。”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木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代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洩。”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鍋巴——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洩瀉”。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洩的“玉露霜”。《樑侯瀛集驗良方》中用以治療“老幼脾虛久瀉不愈”就是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頗有效果。

西國米——又稱西谷米,西米。白淨滑糯,營養豐富。性溫,昧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本草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薏苡仁——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代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梗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飯豇豆——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的記載。明代李時珍還說它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可同粳米煮飯或煮粥食用。

花生——性平,味甘,中醫多認為有補脾養胃的作用。如《本草備要》說它能“補脾潤肺”。《滇南本草圖說》又指出:花生“補中益氣”。《藥性考》記載:花生“炒熟用開胃醒脾”。清代醫家張璐也認為:“長生果能健脾胃,飲食難消者宜之。”

白扁豆——性平,昧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洩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

牛肉——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牛肚——性平,昧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鯽魚——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蓮子肉——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明代李時珍認為:“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玉楸藥解》中還說:“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洩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

白鯗——為大黃魚或者小黃魚的乾製品。有健脾、開胃、補虛、消食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它“開胃醒脾,補虛活血,為病人產後食養之珍”。《本草匯言》中還說:“黃魚有養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減,不能進厚味者。以白鯗水煮爛食之,健利腸胃,為腸虛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誠藥食中之良品也。”

鱸魚——性平,味甘,能補益脾胃。《本草經疏》說得好:“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則五臟無所滋養,脾虛則水氣氾濫。益脾胃則諸證自除。”脾胃虛弱者可常食之。

菱角——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本草衍義》中曾說:“煮熟取仁食之,代糧。”《本草綱目拾遺》亦載:“菱粉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脾胃氣虛者食之為佳。

大棗——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明代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脾虛氣血不足之人,可經常服用大棗。

芡實——性平,味甘澀,入脾、腎二經,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為作用,尤其是脾虛而大便洩瀉,或脾虛婦人帶下者,食之最妙。

栗子——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養胃健脾。清代名醫黃元御曾在《玉楸藥解》中推介:栗子,補中益氣,充虛益餒,培土實脾,諸物莫逮。”但需注意的是,一次不可食之過多,正如明代李時珍所說:“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

藕——生者甘寒,熟者甘溫,入脾胃經,藕煮熟食用,能健脾開胃。唐代食醫孟洗曾說:“蒸食甚補五臟”,《本草匯言》又指出:“如煮熟食,能養臟腑,和脾胃。”

香菇——性平,味甘,專入胃經。《日用本草》記載:“益氣,不飢”,《本經逢原》又說它“大益胃氣”。清代醫家黃宮繡也認為,惟香蕈味甘性平,食中佳品,大能益胃助食”。常食有養後天脾胃之功。

結語:脾胃虛弱我們可以說些健脾養胃的食物,今天小編給大推薦的幾款食療方與食物脾胃虛的朋友可以吃些試試,食物並不是一吃就好而是需要大家經常食用,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yinshi/jibing/24r4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