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養生時代來臨何去從

養生時代來臨何去從

立秋之後,很多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開始做秋季養生的科教節目。但是,從中醫專業的角度來說,雖然立秋了,但實際上還沒有出“三伏”,還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如果這時候就開始盲目“貼秋膘”、秋季養生進補,不但起不到養生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養生時代來臨何去從

“養生時代”來臨 該何去何從

不知何時起,養生似乎成為了全民話題:各大書店圖書銷量排行榜前十名必有養生類書籍;從中央到地方電視臺也興起很多養生、健康類節目;網站中健康新聞、營養部落格的點選量扶搖直上;以至於一時間養生“明星”名聲鵲起,全民“養生時代”已然到來。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3000美金的時候,對健康的消費將會發生井噴。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吃飽穿暖,而是要得到更高的生活質量。以北京這樣的一級城市為例,人均GDp已經超過了一萬美金,這就為關注養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產業產生之初必然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於是張悟本、李一之流藉機招搖撞騙;電視節目不加選擇;養生書籍良莠不齊;養生產品魚目混珠……

我們不禁要問:“養生時代”,該何去何從?

行業

養生產業“有需求,沒引導”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專家 董國用

我國養生文化有一定的基礎,如廣泛流傳的養生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吃米帶點糠,老小都安康;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朝食三片姜,勝過人蔘湯;春捂秋凍;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這些都從吃出健康、體育鍛煉、心理健康、養生習慣等各方面總結了養生文化。

但由於我國居民總體健康素養較差,所以,雖然由於經濟水平提升,有了健康需求,但很容易被所謂“流行養生概念”和“流行養生專家”忽悠,造成養生流行現象,最後成為養生流行錯誤。可以說,雖然我國養生文化已有數千年歷史,但到現在,也還可以說是初級階段。形象地說,就是“有需求,沒引導”。

缺乏法律規範

養生是一個純粹的東方詞彙和東方文化。但在西方,類似養生的文化也是很發達的,在美國等西方文化體系中,養生可以對應到預防醫學上。在一些綜合性大學和醫學院裡,都有公共衛生專業,就是培養這方面人才的。

美國也有科普類的養生專家,但由於美國法律較完善,跟管理企業一樣,如果有人因為某位“專家”的養生理論而受到損失甚至死亡,那麼所謂的養生專家要負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美國少有“非專業的明星型”的專家。當然,即使這樣,美國十多年前也還是出現過“吃麥芽汁治療抑鬱症”的養生謊言,也出現過反健康欺詐的民間機構。

中醫養生沒有“不對”,只有“用不對”

中醫養生是不會有錯的。中醫本身強項就是調理,就是“治未病”,就是養生。問題出在藉著中醫幌子、藉著養生幌子,兜售個人或小團伙私利。有的是直接賣產品,有的是賣書,有的是賣“特需”掛號費。

其實辨別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第一,科學養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凡號稱能快速見效的,基本偽科學;

第二,不管是中醫還是現代營養學,都講究平衡,因此,凡是說吃或者用某種或某少數幾種東西就是養生的,基本偽科學;

第三,說某種東西能包治百病、包治各種人的,基本偽科學。因為人體健康的短板不一樣,需求不一樣,而一種產品能解決各種健康問題,必不可能。

多方共建“養生時代”

促進養生保健文化健康發展,國家、協會、企業、媒體、百姓都應做出相應努力。國家要做兩件事情:一是社會環境管理,即制定遊戲規則;二是因勢利導,積極引導中醫養生的發展。主要的事情還是要由專業人士來做。

行業協會等應積極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制定相關標準規範,讓消費者和從業人員都能瞭解基本的常識和手則,能減少“庸醫誤人”的事在養生行業發生。

企業在推出養生相關產品時,可以也應該宣傳相關的養生知識,但切忌為了推廣產品而“發揮”養生知識或“發揮”產品功能。

媒體已經成為社會監督的重要力量。包括養生亂局的最後揭穿,也主要是媒體的功勞。但勿庸諱言,在這之前,也正是媒體助紂為虐地把這些人推上神壇的。媒體需要自守,也需要專業。

老百姓要健康是沒錯的,聽專家的話更沒錯。關鍵是要明辨專家。其實讀者已經越來越有鑑別能力了,比如所謂專家,說著說著就推薦產品的,消費者已經比較有免疫力了。

專家

話語權不應交給文化學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脾胃病科主任醫師 劉敏

患者:切忌病急亂投醫

有一些疾病,比如癌症、多種慢性病等,以人類目前的醫療條件來看是不能夠完全治癒的,於是很多人在疾病的折磨下,很容易被一些所謂的“神醫”所忽悠。“當治療效果達不到病人的期望,他就很容易偏執於某一種‘理論’。”

醫療知識不能普及、求醫心切被一些說“絕對話”的人鑽了空子之後,養生理論就成為了“歪理邪說”,一顆老鼠屎毀掉一鍋湯,使人們對養生諱莫如深。

所以,人們還是首先要相信科學、相信醫學,不要相信絕對的東西,一些話說得過於絕對,也就不可信了。

媒體:臨床醫生應掌握話語權

養生熱本來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健康有更高要求的好現象,結果因為一些非專家的介入,養生熱變成了一種怪現象。實際上,在媒體宣傳方面,臨床醫生應該掌握話語權。

臨床醫生幾乎都出自正規醫學專科學校,接受系統、共識性的教育,而且,多年的臨床經驗使他們接觸許多患者,這些都是文化學者所不能比擬的。

標籤: 何去 養生 來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pzr0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