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知識有哪些

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知識有哪些

春季正是各種細菌滋生,多種疾病易發的季節,並且疾病的種類也比較多。為確保大家的身心健康安全,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知識。瞭解了相關的知識以後,我們才能更有效的治療春季流行性疾病。那麼到底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知識有哪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權威的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知識有哪些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為傳染源,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傳播。

主要症狀: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狀,還可出現腸胃不適。

預防方法: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暢通。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後,儘量避免觸控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為病菌可以通過這些途徑進行傳播。

二、流行性結膜炎(紅眼病)

主要症狀:眼睛內部有異物感,眼睛分泌物多,視物模糊,發癢、怕光、流淚、疼痛,嚴重時會發生角膜潰瘍,造成視力極度下降。

預防方法:家庭最好分用毛巾、洗臉盆,並注意經常消毒,注意個人衛生,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去揉眼睛。在公共遊泳場游泳時,要注意眼睛的消毒。不要和患此病的人握手。

三、禽流感

傳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家禽、野禽)以及鳥類。主要經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會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糞便和受汙染的水而感染。

早期症狀與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高熱(大多持續38℃以上)、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

預防辦法:減少與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觸。

四、手口足綜合症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好發於小兒的傳染病,近些年來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全年均可有發病,常發生在3~11月份,6~8月份為高峰期,這種病傳播速度極快,傳播範圍極廣,發病年齡可從4個月的嬰兒到30歲的成人,但以3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帶病毒者。病兒說話時的口水飛沫中帶有此病毒,可傳染其他幼兒;病兒玩過的玩具或拿過的食物上也可帶有此病毒,其他孩子再拿這些東西時,可通過手將病毒吃進嘴裡而患病。

臨床表現:

●發病初期,主要症狀是發熱,體溫一般在38℃~39℃之間,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愛吃東西等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很象。

●1~2天后,孩子的手上、腳上和口腔內頰部、舌、口脣內側等處可出現紅色斑點,斑點逐漸發展成為皰疹,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兒常見的皰疹性疾病之一。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疼痛異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響吃奶、吃飯、哭鬧不安。

●多數患兒的皰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脫屑而痊癒,無併發症者一週左右即可治癒,愈後良好,只有極少數患兒可併發心肌炎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疾病。

預防措施:主要是隔離、加強衛生保健,以減少感染機會,同時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

五、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痄腮",是幼兒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頜下腺,舌下腺、睪丸、卵巢及中樞神經系統等,臨床上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腮腺腫脹、疼痛、伴有發熱、頭痛、食慾不振及周身不適。易併發生殖器(睪丸、卵巢)炎症、腦膜腦炎、心肌炎、胰腺炎、腎炎等。

預防方法:避免和患者接觸,保持室內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少去公共場合。

六、流行性乙腦

主要症狀:發燒、持續高燒、噴射性嘔吐、噁心、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狀凶險、激烈,死亡率高,應該引起大家的足夠的重視。

預防辦法:以積極預防為主,增強體內的免疫能力。可以定期打流行性乙腦炎疫苗。大力消滅蚊、蠅,經常接觸牲畜的人應該及時消毒,晚上休息時要用蚊帳或是驅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在方便的情況下,可以用連翹、板藍根、雙花各15克,水煮後每天喝一杯,能有效的預防。

以上就是關於對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知識有哪些做的介紹了,到了這裡我有理由相信大家在經過了上面的詳細介紹之後,都應該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有了一個全面充分的瞭解和認識了吧,其實不管生活有多忙,工作有多累,朋友們還得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因為這樣才能確保自己有一個健康幸福的人生。

標籤: 流行性 春季 疾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1gd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