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腹痛的鑑別診斷與治療有哪些

腹痛的鑑別診斷與治療有哪些

腹痛是常見的急性病痛,痛的時候經常會讓我們很難受,有的時候甚至都痛的想要哭出來,在現在的臨床病症中,許多的疾病都會出現浮動的症狀,怎麼樣才能確定腹痛的原因呢,當自己出現腹痛的時候又該怎麼處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腹痛的鑑別診斷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腹痛的鑑別診斷與治療有哪些

①急性腸胃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多以進食不潔食物或飲用汙染水或暴飲暴食後出現持續性和陣發性腹痛,伴噁心、嘔吐、腹瀉,便後腹痛可減輕或緩解,可伴有畏寒、發熱等。上腹部及臍周壓痛明顯,無反跳痛,聽診腸鳴音亢進。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增高。

②膽囊炎、膽石症:多見於女性,發病年齡以20~40歲最多。感染細菌以大腸埃希桿菌為主。多因進食多脂食物或受涼而誘發,臨床表現為持續性右上腹劇痛,間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戰、發熱、噁心嘔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現面板黏膜黃染。大多數患者有右上腹壓痛與區域性肌緊張,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緣下觸及腫大的膽囊,Murphy徵陽性。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B超及CT檢查可發現腫大和充滿積液的膽囊及結石徵象即可明確診斷。

③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多有飲酒、暴飲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動等誘因,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持續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劇痛,並向左後腰部放射;疼痛在彎腰或起坐前傾時減輕,伴有發熱、噁心、嘔吐,嘔吐於腹痛發作不久出現,較劇烈,但不持久;少數出現黃疸;重症者出現呼吸及迴圈衰竭。上腹部壓痛、反跳痛及侷限性肌緊張,以左上腹部為明顯,有時可有移動性濁音;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血清、尿澱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鈣下降,B超CT檢查可見胰腺腫大,有時腹腔穿刺可抽出黃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澱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於診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腸梗阻、膽囊炎、膽石症等,也可有輕度的血、尿澱粉酶增高,而血鈣及血糖多無改變。反覆多次檢測尿澱粉酶後可與上述疾病相鑑別。

④急性闌尾炎: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20~50歲多見,臨床表現為臍周或中上腹部隱痛,逐漸加重,並轉移至右下腹,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劇或突然導致全腹劇痛,伴有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祕,嚴重者可出現發熱。體檢:麥氏點壓痛、反跳痛及區域性腹肌緊張,結腸充氣試驗陽性;若為盲腸後闌尾可出現腰大肌試驗陽性,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急性闌尾炎需與急性非特異性盲腸炎鑑別,因其臨床表現與急性闌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闌尾炎還需與急性右側輸卵管炎、右側異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腫扭轉、卵巢黃體或濾泡破裂等鑑別。

⑤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以兒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產生B毒素的C型產氣莢膜芽孢桿菌感染有關。臨床表現突然發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於臍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為持續性呈陣發性加劇,伴發熱、噁心、嘔吐、腹瀉及血便;重症可出現中毒性休克、腸麻痺、腸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緊張、臍周及上腹壓痛明顯,無反跳痛,早期腸鳴音亢進,後期腸鳴音減少;血白細胞總數明顯升高,達(2~30)×109/L,糞隱血強陽性或血性便;腹部X線可見小腸脹氣、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腸壁增厚、黏膜不規則等。

⑥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組,但以8~12歲的少年兒童多見,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所致。臨床表現:腹痛常隨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多呈持續性右下腹或臍周疼痛,短時間腹痛可減輕或消失,伴有發熱、噁心嘔吐,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或便祕;下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及輕度肌緊張,壓痛點較廣泛,不固定;白細胞總數輕度增多。此病需與急性闌尾炎鑑別。

(2)腹腔臟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或多年反覆發作的胃痛史。疼痛絕大多數突然發生,疼痛性質不一致,通常表現為突發劇烈的上腹痛,繼而為持續性或陣發加劇的全腹痛,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冷、心慌、脈弱、血壓下降或呈休克狀態等。體檢全腹壓痛、反跳痛及板狀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為重,腹部可有移動性濁音。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腹部X線攝片及透視見膈下游離氣體。對疑有本病且診斷不清者可行腹腔穿刺檢查。

②急性腸穿孔:急性腸穿孔可發生於腸潰瘍、腸壞死、外傷、腸傷寒、炎症性腸病、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及阿米巴腸病等。急性腸穿孔常突然發生,腹痛呈持續性刀割樣劇痛,多位於中下腹或波及全腹,其疼痛常常不能忍受,並在深呼吸及咳嗽時加劇,常伴有發熱、腹脹及中毒性休克;體檢腹部呼吸運動減弱或消失,全腹壓痛及反跳痛,腹肌緊張,可有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腹部X線攝片或透視可見膈下游離氣體。

③肝破裂:多在腹壓增高或外傷等誘因下發生,表現為突然發生劇烈腹痛,由右上腹漫延至全腹,呈持續性脹痛。若為外傷性肝破裂或肝臟血管瘤破裂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狀,如面色蒼白、脈搏迅速、血壓下降等;肝癌破裂也有失血性休克表現。體檢腹肌緊張,全腹壓痛、反跳痛,腹式呼吸受限,腹部有移動性濁音;血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降低,白細胞總數升高;腹部X線檢查左膈抬高,運動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及膽汁。腹腔穿刺發現血性腹水有利於與胃腸道穿孔相鑑別。有時須經手術探查才能確定有無肝破裂。

④脾破裂:脾破裂多發生於脾臟腫大的基礎之上,外傷是其直接原因。表現為劇烈腹痛,從左上腹擴散至全腹,有時向左肩部放射,伴有噁心嘔吐、腹脹、心慌、出汗、面色蒼白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狀。體檢全腹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叩診有移動性濁音;血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降低;腹部X線檢查左側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於診斷。

⑤異位妊娠破裂:發病年齡多在26~35歲,異位妊娠破裂約80%發生在妊娠2個月內,其主要症狀為腹痛、陰道流血及停經,多為一側下腹部突發的劇烈疼痛,然後擴散至全腹,呈持續樣脹痛,有時為撕裂樣痛。約有80%的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大多數量少,暗褐色,呈點滴狀,持續很久,伴有心慌、出汗、面色蒼白等休克徵象。有的患者可出現肛門處脹感。腹部檢查下腹或全腹有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出血量大時腹肌緊張可不存在,叩診有移動性濁音;陰道檢查發現宮頸後穹隆飽滿膨出,觸痛明顯;妊娠試驗陽性,腹腔或後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腹部B超、子宮內膜病檢及腹腔鏡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

⑥卵巢破裂:多發生於14~30歲女性,多因擠壓、性交、穿刺等因素誘發。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一側下腹部劇烈疼痛,並波及全腹,伴有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重症者可出現休克,但較少見;腹部檢查下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部分患者可無腹肌緊張表現,一側附件壓痛明顯,可有移動性濁音;陰道檢查發現子宮頸堅實,無觸痛,妊娠試驗陰性。本病須與急性闌尾炎、異位妊娠破裂等疾病鑑別。

(3)腹腔臟器阻塞、扭轉及血管病變:

①急性腸梗阻:急性腸梗阻從病因角度分為機械性、麻痺性和自發性3種;從區域性病理改變方面又分為單純性和絞窄性兩種。僅有腸腔不通暢而無血液供應障礙者屬單純性,如兼有血液供應障礙則為絞窄性,臨床上以急性機械性腸梗阻最常見。其主要原因為:扭轉、套疊、蛔蟲、腫瘤、結核、疝嵌頓等,其中以腸粘連最為多見。急性機械性腸梗阻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性腹痛和陣發性絞痛,伴有腹脹、噁心嘔吐、便祕或排氣停止;腹部檢查常為膨脹的腸輪廓,甚至可見腸型,有時全腹壓痛,腸鳴音亢進,腸脹氣時腸蠕動音呈高調的金屬音;腹部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機械性腸梗阻的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應考慮狹窄性腸梗阻:

A.腹痛發作急而劇烈,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並伴持續性嘔吐。

B.病程進展較快,早期出現休克症狀,治療效果欠佳。

C.有明顯腹膜刺激徵,腹部兩側不對稱,腹部觸診或肛門指檢觸到有觸痛的腫塊,體溫、脈搏、白細胞有增高的趨勢;X線檢查發現有持續不變、單獨突出脹大的腸襻。

D.嘔出或自肛門排出血性液體,腹腔診斷性穿刺吸出血性液體,經胃腸減壓等治療,雖腹脹減輕,但腹痛無明顯改善。

②卵巢囊腫蒂扭轉:以20~50歲最為多見,多發生於體積小、活動度大、蒂長的囊腫,體位改變為其誘因。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一側下腹部劇烈疼痛,呈持續狀,伴有噁心嘔吐,有時自覺腹部包塊腫大;腹部檢查患側腹部壓痛、腹肌緊張;陰道檢查可觸及一圓形、光滑、活動的有明顯觸痛的腫塊,有時可捫及有觸痛的扭轉蒂部對診斷有確定意義;B超可見子宮一側圓形液性暗區,邊界光滑。CT檢查、腹腔鏡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

③膽道蛔蟲:多見兒童及青少年,蛔蟲鑽入膽道是本病的原因。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上腹部或劍突下陣發性絞痛,伴有噁心嘔吐、發熱、黃疸等症狀,間歇期疼痛完全緩解,部分患者有大便排出蛔蟲的病史。腹部檢查:腹軟,劍突下輕壓痛,無反跳痛;B超、X線靜脈膽管造影、ERCP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十二指腸膽汁引流檢查發現蛔蟲卵、糞便中發現蛔蟲體黃染或有環形壓痕,均是蛔蟲曾鑽入膽道的佐證。

④腎、輸尿管結石:多見於20~40歲青壯年,其發生與尿路感染、梗阻、異物、飲食、菌物、高鈣尿、高草酸尿有關。臨床表現為患側腹部、上腹部或下腹部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絞痛發作,常向下腹或外陰部放射,伴有噁心嘔吐、尿頻、尿急、尿痛、血尿、膿尿及發熱等。體檢患側腎區、輸尿管區有壓痛及叩擊痛;X線檢查可發現腎區或輸尿管結石陰影,B超可發現X線不能顯示的陽性結石,尿路造影可發現結石部位和腎積水程度。凡腎區或輸尿管區發現有結石陰影均可確定診斷。

(4)胸部疾病:

①急性心肌梗死:少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伴噁心、嘔吐,甚至可有腹肌緊張、上腹壓痛等。這類患者容易誤診,因此對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或過去有心絞痛發作史者應高度重視,發作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清酶學檢查有確診價值。

②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以青壯年多見,其原因為非特異性、風溼性、化膿性、結核性及惡性腫瘤、心肌梗死後遺症等。臨床上可出現上腹部疼痛,腹肌緊張、壓痛,出汗、面色蒼白等表現;腹痛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多位於中上腹部,有時位於右下腹或全腹。體檢:頸靜脈怒張、肝大、奇脈、心包摩擦音及心音遙遠等;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升高,血沉增快;X線檢查心臟呈三角形態或梯形;超聲心動圖提示心包積液。心包穿刺抽出液體及心包鏡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

③肺炎球菌性肺炎:青壯年多見,以上呼吸道感染、勞累、雨淋等為誘因。臨床表現為上腹部持續性疼痛,向患側肩部放射,伴有高熱、寒戰、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及咳鐵鏽色痰等。體檢:患側胸部呼吸運動減弱,語顫增強,可聞及病理性呼吸音;腹部可有壓痛及腹肌緊張;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痰和血痰塗片、培養可確定致病菌;X線檢查病變早期為肺段分佈的陰影,以後呈大片狀均勻緻密陰影等可確定診斷。

2.慢性腹痛 慢性腹痛起病緩慢,病程長,疼痛多為間歇性或為急性起病後腹痛遷延不愈,疼痛以鈍痛或隱痛居多,也有燒灼痛或絞痛發作。慢性腹痛的病因較複雜,常常與急性腹痛的病因相互交叉,引起診斷及鑑別診斷上的困難。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發病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以30歲以後者多見,其主要誘因包括妊娠後期、肥胖、劇烈咳嗽、緊扎腰帶、頻繁嘔吐、大量腹水、巨大腹內腫瘤、慢性便祕、食管炎、食管潰瘍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中上腹部不適感或灼痛,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噯氣、反酸、反食等症狀;食後臥位易誘發症狀,尤其睡前飽食,食後散步可使症狀緩解。此病確診主要依靠特別體位時的X線鋇餐檢查及胃鏡檢查。

(2)食管下段賁門部癌:以中年及老年人多見,其發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表現為早期進食時胸骨後或劍突下疼痛,呈燒灼痛,針刺樣或牽拉樣,伴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乏力;晚期出現吞嚥困難、嘔血、黑糞等。體檢:晚期病例上腹部常可捫及質硬、固定、表面不光滑且有觸痛的包塊;X線鋇劑檢查、食管黏膜脫落細胞學檢查、胃鏡及病變處活檢發現癌細胞有確診價值。

(3)消化性潰瘍:上腹痛是潰瘍病最突出的症狀,其特點是:慢性上腹痛,反覆週期性發作,有明顯的節律性,胃潰瘍疼痛位於上腹部正中或偏左,餐後0.5~1h發生,至下次餐前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位於中上腹部或偏右,餐後2~3h發作,呈飢餓痛或夜間痛,再次進餐疼痛可緩解;伴有反酸、噁心嘔吐、噯氣,若無併發症發生,全身情況一般無明顯影響。體檢:胃潰瘍在中上腹偏左有壓痛,十二指腸潰瘍在中上腹偏右處有壓痛,均無反跳痛和肌緊張;胃液分析、糞便隱血試驗均有助於診斷。X線鋇餐檢查或胃鏡檢查發現潰瘍有確診價值。

(4)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抽菸、飲酒、十二指腸液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其臨床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隱痛,進食後飽脹,疼痛無明顯的節律性,伴有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脹、腹瀉、消瘦,甚至出現貧血。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胃鏡檢查和直視下胃黏膜活組織檢查;其他輔助檢查,如胃酸測定、Hp檢查、血清胃泌素含量測定均有助於瞭解胃的功能狀態以及確立病因。

(5)胃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臨床表現為早期上腹部隱痛或不適,晚期出現劇痛,疼痛無規律性及節律性,伴乏力、食慾減退、腹脹、消瘦發熱、貧血等。體檢:上腹部壓痛,1/3患者可觸及質硬、不規則、有觸痛的包塊,診斷依據胃鏡檢查及活組織檢查。發現癌細胞有確診價值。

(6)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組具有反酸、噯氣、厭食、噁心嘔吐、上腹不適與疼痛等症狀,而B超、X線鋇餐、內鏡、CT等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的症候群。此外,患者還常伴有頭暈、頭痛、失眠、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體檢:上腹部有壓痛,但部位不固定。診斷主要依靠B超、鋇餐、胃鏡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7)腸結核:多見於40歲以下者,可因肺結核、粟粒性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結核性附件炎引起,分為潰瘍型和增殖型兩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祕或腹瀉、便祕交替出現,腹痛位於右下腹或臍周,呈鈍痛、隱痛或陣發性疼痛,可因進食而加重,伴有低熱、盜汗、消瘦、腹脹、貧血、食慾不佳等;增殖型可出現腸梗阻表現。體檢:下腹部有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增殖型可捫及包塊;血沉明顯增快,糞便抗酸桿菌檢查、結核菌素試驗等有助於診斷;X線鋇餐檢查可確立病變部位;結腸鏡檢查及病變處黏膜活檢有利於診斷和鑑別診斷。

(8)克羅恩病(節段性腸炎):是一種慢性、複發性、肉芽腫性腸炎,發病多在21~40歲。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痛、腹瀉、腹部包塊,腹痛常在餐後發生,位於右下腹部或臍周,一般為痙攣性陣痛,有時呈持續性腹痛;初為間歇性,後為持續性,每天約大便2~6次,呈糊狀便,常無膿血或黏液,可伴有發熱、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乏力、消瘦、腹脹、貧血等。腹部檢查:全腹或右下腹有壓痛,無反跳痛及腹肌緊張,有腸梗阻與瘻管形成時,右下腹部可捫及有觸痛的包塊。胃腸道X線鋇餐透視或鋇劑灌腸表現為:

①腸管狹窄、X線上呈線樣徵。

②病變腸段間有正常腸曲。

③病變腸段輪廓不對稱,一側僵硬凹陷,對側腸輪廓外膨。

④多發結節樣切跡和鵝卵石徵。

⑤瘻管或竇道鋇影等有助於診斷。結腸鏡表現:

A.縱行的裂隙狀潰瘍。

B.周圍黏膜正常或呈鋪路石樣不平。

C.腸袋消失變平呈水管狀、狹窄、假息肉形成。

D.病灶呈節段性分佈。組織活檢發現非乾酪樣壞死性肉芽腫及大量淋巴細胞聚集有確診價值。

(9)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仍未完全闡明,好發年齡為20~30歲,男性稍多於女性。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腹瀉為早期症狀,反覆發作,經久不愈,每天數次至十數次,多伴有裡急後重,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糞便有膿血和黏液;腹痛常位於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陣發性痙攣性絞痛,排便後減輕,在發作期腹痛加劇,緩解期可無腹痛或僅輕微腹痛,可伴有消瘦、貧血、體力下降;腹部檢查有左下腹或全腹壓痛,無反跳痛及腹肌緊張;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降低;糞常規為血、膿和黏液便;X線鋇灌腸檢查:早期可發現黏膜呈顆粒樣改變,後期出現腸管呈鉛管樣僵硬、短,結腸袋消失等;結腸鏡檢查可明確病變範圍、嚴重程度。黏膜活檢有診斷價值。

(10)大腸癌:發病年齡以40~50歲最多,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主要臨床表現為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持續性隱痛,進食後加重,排便後減輕。若發生腸梗阻或穿孔可引起急性腹痛;部分患者有腹瀉或便祕,或兩者交替出現,大便帶血或黏液;直腸癌則伴有裡急後重等;常伴有食慾不振、腹脹、消瘦、貧血,晚期可出現腹水、惡病質等。腹部檢查早期無明顯的陽性體徵,晚期可觸及包塊,包塊質硬、固定,有觸痛;血清癌胚抗原、CAl9-9等腸癌相關抗原測定有篩選價值;X線鋇劑灌腸可發現病變的部位範圍及與周圍臟器的關係。結腸鏡、活組織檢查發現癌細胞有確診價值。

(11)慢性闌尾炎:多為急性闌尾炎緩解後,遺留下的病變的反覆發作所致,也可因闌尾腔內有胃(腸)石、穀粒、蟲卵等異物而引起。臨床表現為右下腹部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常因劇烈運動、飲食不當引起或加重,伴有上腹不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腹瀉或便祕等;腹部檢查右下腹有侷限性、固定性壓痛。急性發作期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有助於診斷。

(12)慢性胰腺炎:多發於30~50歲者,多由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病合併膽道感染導致胰腺炎的反覆發作,也可由急性胰腺炎遷延所致。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與進食有關,反覆發作的上腹部鈍痛、脹痛或絞痛,可放射至腰背部、肩部,伴有噯氣、噁心嘔吐、脂肪瀉,有時可有黃疸,體檢有時可觸及腫塊;患者在緩解期可無症狀,或只有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狀。X線腹部平片檢查可發現胰腺結石及胰鈣化陰影;胃腸鋇餐X線檢查部分患者可發現鄰近器官移位、變性等;B超可顯示胰腺腫大、胰管護張。慢性胰腺炎的診斷主要根據反覆發作的腹痛及伴有糖尿病、脂肪瀉等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證據,另外腹部X線平片可見胰腺鈣化或結石影等。B超及ERCP檢查對診斷有很大幫助。

(13)胰腺癌:多發生於40~60歲者,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主要臨床表現是上腹部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劇痛,並向腰背部、前胸及右肩部放射,夜間及臥位時加重,坐位及前傾位時減輕,常伴有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腹脹、消瘦等;有黃疸者多見於胰頭癌,多數為進行性加深;腹部體檢可有肝及膽囊腫大(Courvoisier徵)、上腹部壓痛,部分體、尾癌壓迫脾動脈或腹主動脈時,可在左上腹或臍周聽到血管雜音,該體徵提示胰體尾癌。B超是最理想的檢查方法,在B超引導下經皮細針定位穿刺細胞學檢查可提高診斷正確率;X線鋇餐造影是間接反映癌腫位置、大小及胃腸受壓情況。ERCP、CT、超聲內鏡均有助於診斷。

腹痛中醫治療的方法:

1.寒滯胃腸證:腹痛急暴,得溫痛減,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洩瀉,苔白潤,脈沉緊。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良附丸合厚朴溫中湯加減。

2.寒滯肝脈證:少腹冷痛攣急,下繞陰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體疼痛,舌質淡或紫暗,苔白,脈弦緊。暖肝散寒、理氣止痛。暖肝煎加減。

3.腸熱腑實證:腹痛拒按,按之有塊,身熱汗出,口渴引飲,口苦口臭,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燥,脈沉實而數。清熱瀉火、攻下里實。大承氣湯加減。

4.溼熱中阻證:腹痛不適,胸悶不舒,身熱口苦,肢體困重,納呆噁心,大便祕結或溏滯不爽,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清熱化溼行滯。枳實導滯丸加減。

5.食積胃腸證: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納呆惡食,噯腐吞酸,或痛而欲瀉,瀉後痛減,矢氣臭如敗卵,舌苔濁或膩,脈沉滑有力。消食導滯。保和丸加麥芽、雞內金等。

6.腸道氣滯證:腹脹疼痛,·攻竄不定,腸鳴有聲,得噯氣或矢氣則疼痛減輕,脈弦。理氣止痛。天台烏藥散加減。

7.瘀滯胃腸證:腹痛拒按,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或可觸及包塊,舌質青紫,脈澀。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少腹逐瘀湯加減。

8.瘀熱內鬱證:腹痛劇烈,腹皮拘急,壓痛明顯而拒按:或可觸及包塊,口渴喜冷飲,大便祕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數。化瘀清熱止痛。大黃牡丹皮湯加減。

9.蟲積腸道證:繞臍腹痛,時作時止,按之腹軟,或可觸及條索狀蟲團,胃脘嘈雜,或嗜食、吐涎,脈浮洪或乍大乍小。安蛔止痛。烏梅丸加減。

10.脾胃虛寒證: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熱惡冷,痛時喜按,飢餓勞累後更甚,得食或休息後稍減,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畏冷肢涼、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溫補脾胃。理中湯或黃芪建中湯加味。

常用止痛中藥:木香、香附、臺烏等,可在辨病、辨證的基礎上選用。

以上就是腹痛的鑑別診斷和治療方法,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自己出現了腹痛的情況,一定不能隨便吃藥,一定要去醫院經過醫生的檢查,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的治療好病情,爭取早日康復,避免病情惡化。

標籤: 腹痛 鑑別 診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eg7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