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養生常識 再忙也要做好8件事

養生常識 再忙也要做好8件事

社會發展的非常快,我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很快,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工作的人們,每天很多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有的甚至到凌晨,這樣的快節奏使我們沒有足夠多的時間來保養自己。但是,小編提醒大家,就算我們再忙還是要做好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養生保健,下面我們就看看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好的吧。

養生常識 再忙也要做好8件事

再忙也要做好8件事

我們總是找很多的藉口來證明自己很忙碌,沒有時間做別的事情,但是就算你再忙也不能因為這樣而放棄了自己的健康,因此,每天再忙再累我們也要做好以下八件事情。

1、早餐至少要有一個雞蛋

忙碌的現代人想坐下來吃一頓營養早餐,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但專家提醒,無論多忙,每天的早餐必不可少。一頓營養早餐必須具備三要素:一是澱粉類食物,包括麵包、粥、麵條等;二是優質蛋白質類食物,如豆漿、雞蛋等;三是富含纖維和維生素C的果蔬。

小建議:這看起來挺複雜,其實挺簡單,一碗湯麵加一個雞蛋和青菜就能符合要求。如果實在連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可以買個煮雞蛋和素菜包子吃。與麵包、穀物相比,雞蛋更耐餓,而且有益大腦發育和提高記憶力。

2、每天吃夠5種蔬菜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百分之九十的人每天吃的蔬菜太少,而且種類還很單一。其實,我們多吃蔬菜好處是很多的,不但能夠降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延緩衰老,還能夠起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作用,我們每天每個人要吃到400—500克的蔬菜才是最好的。

小建議:從品種上來說,一天最好吃5種以上蔬菜,其中,綠色蔬菜應占一半,也就是說,桌上如果有兩樣蔬菜,最好有一樣是綠色蔬菜。建議多吃富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蔬菜等。

3、中午打盹30分鐘

每週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鐘,可使因心臟病猝死的風險降低37%;午睡能增強記憶力;午後打盹可緩解壓力。午睡時間可長可短,但對於上班族來說,中午抽時間打個盹,效果也立竿見影。6分鐘的睡眠就能起到提高記憶力的作用,20~30分鐘是最佳午睡時間。

小建議:建議上班族將午睡時間定在午飯後1點左右,這樣不但可以保持下午的精力,也不會影響夜晚的睡眠。老年人下午3點以後,就不要再午睡了,否則晚上容易失眠。

4、至少喝2瓶水

我們每天都要喝足夠的水,這樣身體的各項機能才能正常的運作,但是我們卻常常聽到一些人說,太忙了忙的連水都沒有時間喝啦。

人體每天通過尿液、流汗或面板蒸發等流失的水分,大約是1800~2000毫升,除去食物中含有的水分,我們每天至少喝1200毫升(兩瓶礦泉水)才夠,如果遇上乾燥的天氣,運動量大的活動,喝水量還要增加。實際上,很多人每天的喝水量遠沒有達標。

小建議:以下幾個時間點喝一杯水可以輕鬆幫助你完成一天的喝水量:起床後、到了辦公室後、上午11點、吃完午飯半小時、下午3點、下班前、臨睡前1個小時,這樣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5、憋尿不要超過3小時

上班族工作爭分奪秒,有的人甚至用不喝水、不上廁所的辦法來爭取時間,還有一些人習慣憋尿,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尿液是身體排洩毒素的途徑。對男性而言,憋尿可能引起前列腺炎,女性則容易引起盆腔炎等炎症。從理論上說,一個人每天的排尿次數不應超過8次。白天7次,晚上1次,這是最佳比例。

小建議:個人飲水量不同,白天排尿4—6次也是正常的。久坐的上班族一定要養成喝水和排尿習慣,一次憋尿最長不要超過3~4小時,即使沒有明顯尿意,也要去衛生間試著排尿。

6、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

當你感到疲憊不堪時,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是喝酒、打遊戲,而是放空,讓腦袋靜下來。經常感到疲勞就是報警訊號,它提醒你身體已經超負荷了,應停下來,調整工作節奏,安靜地閉上眼睛,什麼都不去想。

小建議:也許有人會說,我無法專注下來,這時不妨試試看“數息法”,感覺自己的呼吸,吸氣時不用數,只在每次吐氣時數吐氣的次數,從1數到10,再從1數到10,如此反覆。

7、每天跟家人聊天10分鐘

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壓得現代人喘不過氣,越來越多的人上班時生龍活虎、下班後沉默寡言,有壓力自己承擔,消極、厭倦的情緒得不到及時宣洩,就容易焦慮、抑鬱,從而影響健康。家人之間擁有親密關係可以預防與減緩心臟病。從另一方面來說,忙碌的工作讓家人之間交流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他們需要你的問候和溫暖。

小建議:親情在減輕壓力方面的作用很重要。因此,從今天開始,拋開工作的煩惱,每天陪家人聊天10分鐘,完全可以擺脫愁容,重拾快樂。

8、運動達到30分鐘

適當運動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防病抗癌延緩衰老。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使心臟病患病風險減少一半,還有助於癌症。現代人很難專門抽出時間運動,不妨把這30分鐘拆分成3個10分鐘。研究發現,10分鐘健身法同樣能增強心血管耐力。

小建議: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別抽出10分鐘快走、慢跑或爬樓梯,晚上可以利用10分鐘做一做力量練習,比如俯臥撐、仰臥起坐。如果上班過程中實在抽不出時間,坐40分鐘,就起來活動一下,做做單腿跳、下蹲等運動。

10個養生知識有陷阱

受各種保健養生理論的影響,大多數人認為每天至少喝8杯水、多吃綠葉菜對身體好。但這些理論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對於以下10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健康“常規”,大家還是應該理性對待,靈活掌握!

每天至少喝8杯水

如果你的膀胱有毛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你也許可以通過減少喝水的次數去避免上廁所。如果你問醫生一天應喝多少水,倘若沒有接近神奇的“8杯原則”,一定不要擔心。據調查顯示,人體近20%的水分是通過食物攝入的。即便你每隔8小時跑一趟廁所,尿液顏色比較淡,也說明你攝入的水分其實已經足夠了。

多吃綠色葉菜

如果你正在服用血液稀釋劑華法林(warfarin),不要相信這種說法。華法林會阻滯維生素K活性,從而避免危險的血栓形成。維生素K會誘發血液形成血栓,所以,飲食中維生素K攝入過多反而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諸如菠菜、唐萵、羽衣甘藍等綠色葉菜類蔬菜中維生素K含量尤其豐富,切忌一天當中多吃綠色葉菜。

劇烈運動要比適度運動對身體更有益

如果你不經常運動,或主要目標是減肥,不要相信這種說法。運動量大意味著很快會疲倦,不可能消耗掉足夠的脂肪,達不到真正降低體重的目的。

2003年一項針對184名女性的研究發現,每週漫步150分鐘,堅持一年之久,對保持苗條身材而言,同短時間內劇烈運動的效果一樣突出。實際上,長期適度鍛鍊的女性同短期劇烈鍛鍊的女性體重下降幅度一樣,平均達到15磅至18磅。最為理想的減肥之法是一週大部分時間進行適度鍛鍊,每次持續30分鐘至40分鐘。

散步是最簡單的鍛鍊之法

如果你有心臟病,且天空中煙霧瀰漫,不要相信這種說法。研究表明,在煙霧瀰漫的天氣,空氣中的小顆粒能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遇到這種天氣,應儘量在室內活動,並開啟空調———能將室內汙染物水平降至50%。

幹家務或種花種草比輕微鍛鍊更有利於健康

如果你正試圖避免患上心臟病或治療心臟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我們知道,活動就比不活動強,而大掃除或拔草並不能使心臟達到足以大幅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機率的強度。相反,每週4到5次、每次30分鐘的強度適中的鍛鍊可大幅降低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一項針對近4萬名婦女的研究表明,每週至少兩小時的漫步可把患心臟病的機率減半。

游泳是理想的低強度有氧鍛鍊方式

如果你身患哮喘,不要相信這種說法。游泳池中的氯(一種刺激性很大的黃綠色氣體鹵素)能誘發哮喘發作,即使游泳池在室外。如果兒童遇到這種情況,甚至會增加染上這種疾病的機率。專家建議,如果你患有哮喘,那麼出於安全考慮,最好嘗試不同的鍛鍊方式。如果患有過敏症的兒童不到7歲,切勿將他帶到散發著強烈氯氣味的游泳池。

血壓越低越好

如果你患有冠心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血壓降至120/80有助於避免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但是血壓也不能太低了。一項針對2.2萬冠心病患者的研究表明,舒張壓降至70以下,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機率增加一倍。

對乙醯氨基酚是最安全的鎮痛藥之一,也是減輕關節炎疼痛的第一選擇

如果你每天要喝一杯葡萄酒(或其他酒類),不要相信這種說法。對乙醯氨基酚藥瓶上的文字對每天飲酒超過三次的患者提出了警告,提示這種藥物會對肝臟造成傷害。

專家表示,即便酒精度很低的酒類,也會給肝臟帶來麻煩。他說,儘管醫生建議對乙醯氨基酚的常用劑量為每天4克,但如果你不能做到每天滴酒不沾,那麼最大劑量不應超過2克。

完全從食物中攝取營養物

如果你是嚴格的素食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你若既不吃雞蛋,也不喝牛奶,那麼攝取足夠多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只能通過營養補充物來實現。

按照醫生目前的建議,根據年齡的不同,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200IU至600IU,但研究人員表示,1000IU至2000IU是最佳選擇,且服用安全。你可以通過蔬菜水果攝入足夠的鐵,不過仍應該通過其他途徑補充鐵元素。如果你經常感到渾身疲力,最好去驗血,檢查一下是否缺鐵。

慢性疼痛疾病,異丁苯丙酸等非甾體類消炎藥能給予安全有效幫助

如果你年齡超過65歲,不要相信這種說法。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的主要風險是,能引起胃潰瘍和內出血,隨著年齡的增長,危險性不斷升高。專家稱,在與非甾體類消炎藥引起內出血而造成的死亡案例中,幾乎所有的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如果你的年齡超過65歲,需要藥物緩解疼痛,最好諮詢你的醫生。

結語:雖然我們現在的壓力是非常的大,每天都是非常的忙,但是再怎麼忙,最基本的養生事情還是要做到位的,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別的還有什麼用呢?同時,一些常出現的健康誤區我們也要避免,不要陷入。

標籤: 養生 常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39k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