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養生常識 鹼性食品可以抗癌嗎

養生常識 鹼性食品可以抗癌嗎

目錄

養生常識 鹼性食品可以抗癌嗎

第一章:鹼性食品真的可以抗癌嗎?

第二章:喝酒時少吃薰臘味食品

第三章:為什麼要封殺反式脂肪酸

人們在生活中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尤其是要記得預防疾病的出現,人們需要在日常行為及飲食上注意預防癌症。那麼,鹼性食品可以預防癌症嗎?日常預防癌症的措施有哪些?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盤點你所不知道的養生常識吧。

鹼性食品真的可以抗癌嗎?

專家稱“酸鹼體質”是偽科學 食物不能改變體液的酸鹼性

一種聲稱“酸性體質”是諸病之源,要想健康就吃“鹼性食品”的“酸鹼平衡”保健說,使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影響,競相購買所謂的“平衡食品”。那麼——

現在,養生類科普圖書中充斥著一種似是而非的觀點:穀類、肉類、魚和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生;而蔬菜水果屬於鹼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這種理論靠譜嗎?

“酸性體質”概念站不住腳

在2008年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中國營養學會指出,按照“酸鹼平衡論”,如果糾正“酸性體質”就可以預防慢性病,那麼每天服用小蘇打(碳酸氫鈉)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表示:“酸性體質”這一概念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酸性體質”重要理論之一:體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鹼性,那樣才是最健康的狀態。一旦偏酸,便會導致各種疾病,小到身疲力乏,大至癌症。也就是說,但凡疾病,在酸性體質論者看來,皆因體液偏酸。“實際上,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應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一旦低於7.35,就會引起酸中毒,出現頭暈、瞌睡、焦慮,甚至精神錯亂。而如果高於7.45,亦會引起鹼中毒,不僅會肌肉痙攣,還會引起心臟問題。但不管是酸中毒還是鹼中毒,如不能及時診治,都有生命危險”。

在醫學臨床中,很多酸中毒情況表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為生病或服用了某些藥物,才出現酸中毒的現象。就曾有醫學報導稱有淋巴瘤患者發生嚴重的乳酸中毒併發症。因此,“酸性體質”並不是誘發腫瘤的“惡因”,而是因為腫瘤的生長致使微環境變酸,或者引發了罕見的酸中毒併發症。

食物不能改變體液的酸鹼性

人體有多種液體,如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還有分泌的各種消化液、排洩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這些液體各有各的酸鹼度,可以統一用pH值來衡量。pH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指數的數值,一般在0—14之間,當pH值為7時,溶液為中性;小於7時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強;大於7時呈鹼性,值越大,鹼性越強。一般來講,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呈弱鹼性。

中國農業大學範志紅教授指出,食物在化學上也有酸鹼之分。我們平時吃的肉類、蛋類、海鮮等富含蛋白質的葷食,還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澱粉和糖的食物,這些食物在體內消化分解後都產生酸性代謝物,因此被列為酸性食物。蔬菜和水果這些植物性食物則在體內分解後生成鹼性物質,所以屬於鹼性食物。

“雖然營養學有研究表明,如日常攝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謝物增多,會影響到人體的酸鹼平衡。但是,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是不會因為某天多吃了一斤肉就輕易變酸的,它有著很強大的調節系統,從消化到排洩,再到呼吸系統都會層層把關、配合,精密地控制著酸鹼平衡,使體液處於一個很精確的弱鹼性範圍。因而,通過食物來改變它的酸鹼性,是很一廂情願的想法。”雲無心介紹道。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可佑認為,人的體質根本沒有酸性、鹼性的說法,食物不能調節人體的酸鹼度。“什麼食物都要吃,無論是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都不可少。吃過多動物性食物容易引起慢性病是因為營養不平衡,不是酸鹼性的問題。”

謹防商家忽悠鹼性保健品

如今,“食物酸鹼平衡”一說被炒得火熱。到網上搜索,連頭疼腦熱、臉上長痘等小病痛都被“捆綁”到了“酸性體質”的症狀之列。甚至還會看到“據統計,國內70%的人都是酸性體質”等的驚人資料。於是,鋪天蓋地的“鹼性保健品”(包括鹼片、鹼粉、鹼性水等)就闖入了人們的視線。在商家的忽悠下,人們紛紛購買,恨不得立即中和體內的酸,將自己打造成健康的“鹼性體質”。而殊不知,自己已經誤入了商家佈置的圈套。

這些“新型保健食品”的外包裝上很難找到“國食健字”號,也就是說,它們並不屬於保健食品。北京市中醫疑難病研究協會副祕書長張濤表示:“人們應正確認識這些非保健品,在面對營銷輿論的時候,應擦亮雙眼,批判地看待,切忌盲目購買食用。”

喝酒時少吃薰臘味食品

大量飲酒或空腹飲酒都有損健康,尤其飲酒的時佐菜選擇不當更會“火上加油”。因此選擇好飲酒的佐菜,不僅可以增加營養,又可飽口福,還可減少酒精對人體的傷害。那麼應該如何科學的選擇飲酒的佐菜呢?

首先不要多吃鹹魚、香腸、臘肉等薰臘味下酒菜,因為此類薰臘食品不僅含鹽高,還有大量色素與亞硝酸鹽,這些有害物不僅傷肝,而且會傷害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誘發癌症。

其次,應選擇富含糖類的菜餚。酒精對肝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糖對肝臟及血液迴圈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下酒菜宜選擇糖醋三絲、拔絲山藥、拔絲蘋果、糖醋魚以及糖醋里脊,糖醋花生米等。

第三,多選擇富含無機鹽類的菜餚。 酒精有利尿作用,大量飲酒與頻繁排尿可出現鉀、鈉、鎂等無機鹽的丟失,而表現出酸中毒、酒精中毒等症狀。若能吃些海帶、香菇、香蕉等,既可穩定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又可防止酒精中毒。

中午喝蜂蜜健腦抗疲勞

蜂蜜營養豐富,人們都知道早晚喝蜂蜜有好處,其實中午喝蜂蜜也是不錯的選擇。

經過一上午的活動,人們從早餐中得到的熱量已經消耗殆盡;而中午不僅是人體一天中消耗熱量最多的時候,還是大腦活動最活躍,也是感到最疲勞的時期。

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能很快被身體吸收和利用,迅速改善血液營養狀況;蜂蜜在人體內產生的熱量相當於牛奶的15倍;維生素B含量與雞蛋相等;蜂蜜富含豐 富的礦物質,如有益身心的鉀,起鎮靜作用的鎂,強筋健骨的鈣,增補血液的鐵、銅,健腦的磷等。中午喝蜂蜜,最能補充大腦營養,解除疲勞。

需要注意的是,喝蜂蜜要適量,以免導致糖攝入過多,以每日10~20克為宜。糖尿病患者服用蜂蜜要遵醫囑。腸胃不好的人最好用30℃的溫水沖服。

為什麼要封殺反式脂肪酸

何謂“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很少,可以說,它是一種人造產品。在加熱情況下,通過金屬離子(銅、鎳)催化,將植物油中不飽和鍵開啟,加入氫元素。在氫化過程中,脂肪酸分子發生重新排列,產生與氫化前分子結構非常相似的“反式脂肪酸”。

為什麼要用反式脂肪酸加工食品?

將天然的植物油人為改造成為“反式脂肪酸”,其目的是使油脂不易氧化酸敗。用反式脂肪酸加工的食品,不僅風味外觀改善,還獲得更長的“貨架壽命”(即保質期)。因此具有較大的商業利益。

哪些食品中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酸?

奶油糕點、巧克力派、咖啡伴侶、起酥點心、方便食品等均含有相當數量的反式脂肪酸。有統計顯示,各類油脂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為:人造奶油7.1%-31.9%,起酥油10.3%-38.4%,奶油麵包9.3%,乳酪5.7%,油炸土豆片0.8%-19.5%,人造黃油4.1%。

反式脂肪酸有什麼危害?

反式脂肪酸可對人體產生廣泛的危,包括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反式脂肪酸在這方面的作用與動物油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極為相似。此外,反式脂肪酸還可以增加血小板凝聚、增高α脂蛋白、增加體重、增高膽固醇轉移蛋白(CTp)、導致精子形態異常等。這些損害最終可增加肥胖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支氣管哮喘、變態性鼻炎、部分惡性腫瘤、痴呆症等的發生率增高。

應特別禁食反式脂肪酸的群體及原因

孕婦和乳母。因為反式脂肪酸可損害胎兒及嬰兒大腦發育;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因為反式脂肪酸損害神經組織及其機能;心臟病患者。因為反式脂肪酸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患;兒童和青少年。因為反式脂肪酸損害大腦發育,易導致行為障礙;老年人。因為反式脂肪酸導致大腦機能衰退加速,可導致痴呆症;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患者。因為反式脂肪酸增加胰島素抵抗,引發或加重糖尿病。

如何識別並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

購買食品(特別是各種有質量食品)時,應注意看清標籤說明,凡標有“人造脂肪、人工黃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黃油、食用氫化油(注:凡有“氫化”字樣者均為反式脂肪酸)、起酥油、植物脂末”等均為反式脂肪酸。標有“精製”“精煉”字樣的油脂也大多為反式脂肪酸。

對糖尿病患者,應儘量少用或不用奶油糕點、巧克力派、咖啡伴侶、起酥點心、方便食品等,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國際組織及部分國家對反式脂肪酸的規定與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WHO/FAO)於2003年建議:為增進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應儘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量。建議其最大攝入量在總能量的1%以下。

美國:從2006年開始,在加工食品中強制標註反式脂肪酸含量。建議其最大攝入量在總能量的1%以下。加拿大:從2005年底開始,規定在食品的營養標籤中標註反式脂肪酸含量。植物油和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須低於總脂肪量的2%;其他食品中須低於5%。丹麥:從2004年起規定,所有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含有率限制在總脂肪量的2%以下。德國:因為證實了人造奶油和腸道炎性疾病的關係,因此限制人造奶油的使用。韓國:從2007年起,強制在食品標籤上標註反式脂肪酸含量。日本:提醒消費者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我國目前尚無明確的關於反式脂肪酸的國家標準。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關規定和建議將在不遠的將來出臺。

總結:也許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什麼是反式脂肪,也不太瞭解方式脂肪的危害。那麼,你就要好好的學習下小編盤點的這篇文章了,預防癌症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文章原載於《飲食與健康》、《新華每日電訊》,刊號:2012年3月號,作者:李惠明、於康,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dzp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