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心理健康 >

中醫八綱辯證與心理健康

中醫八綱辯證與心理健康

中醫八綱,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是中醫的辨證理論基礎之一。通過四診,掌握了辨證資料之後,根據病位的深淺、病邪的性質與盛衰、人體正氣的強弱等多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綜合,歸納為八類不同的證候,稱為八綱辨證。

中醫八綱辯證與心理健康

我通過多年實踐,發現了人的心理與中醫八綱之間的一些規律,及心理對身體的對應影響。疾病的表現儘管極其複雜,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綱加以歸納。心情和症狀的表現雖然千變萬化,但可以歸納為八大類,進行分析及用心理規律進行調治。

下面我談一下心理因素與中醫八綱辨證之間的相對應關係。

一、表裡

中醫根據病位的深淺,將疾病分為表證和裡證。

1、表證

表證,是指六淫疫癘邪氣經皮毛、口鼻侵入人體時所產生的證候。表現為:發熱與惡寒並見,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癢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根據得病的症狀進行心理原因分析,發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當外來事物對自己有傷害或不利影響時,人們同時會有一種本能的抵抗、保護的心理,在抵抗階段的這些心理所引發的身體症狀,就是表證。當某人或某事對自己有不利影響時,人們首先產生的是保護心理,就像遇到降溫天氣,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加衣服保護自己。這種保護心理就會影響身體的第一保護層,即皮毛,導致發燒時無汗的症狀。在產生保護心理的同時,每個人因對事物有不同的心理定位,還會產生害怕、自卑、不敢幹等多種複雜心情,這些心情越重,導致身體疼痛和沉重的程度就越重。對此事產生壓力和與他人無法溝通的心理,其輕重程度和鼻子堵的程度是一致的。當你對事物的心理定位是外面的、外露的、有表現的,或抵抗性強的,這時的脈象是偏浮。容易患感冒的人,可以根據此規律進行反思,治療感冒症狀,增加抵抗力。

2、裡證

裡證,是疾病深入於裡 (臟腑、氣血、骨髓) 的一類證候。它多見於外感病的中後期或內傷疾病。裡證成因大致有三:一是表邪內傳入裡侵犯臟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臟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飲食不節、勞役過度等因素,損傷臟腑而致病。

裡證病因複雜,病位廣泛,症狀繁多。常表現為:壯熱、煩躁神昏、口渴、腹痛、小便短赤、便祕或腹瀉嘔吐、舌苔厚、脈沉。

裡證三種成因的心理因素是怎樣對應的呢?

一是表邪內傳入裡侵犯臟腑,對應外在因素對你產生了影響,自己對此的抵抗和保護能力不足所產生的不平心理。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臟腑而成,這種情況是外來干擾直接造成了傷害,人們的心理定位是面對這些傷害沒有防備和抵抗能力,外來影響直接就傷害到自己了,沒有前邊保護、抵抗的鬥爭階段。或者你的心理定位是根本不知道有外來影響,等發現了,這事就已經傷害到自己了,沒有抵抗的過程,這類外邪直接入裡侵犯臟腑。三是自己對事物產生的各種不平心情,可直接按規律傷及相應臟腑;以及在飲食和勞逸方面的不平心情和表現,也可直接按規律傷及相應臟腑。

二、寒熱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寒症與熱症反映機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陰盛或陽虛的表現為寒證,陽盛或陰虛的表現為熱證。

1、寒證

寒證,是疾病本質屬於寒性的症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機體自身的陽虛或陰盛而致。《黃帝內經》把寒證分為外寒、內寒兩類。外寒是外邪入侵肌表所致;內寒產生於寒邪直中臟腑,也可在肌體陽氣弱的情況下出現。

常見表現有:惡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臥、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潤滑、脈遲或緊等。寒證喜熱。

導致寒證的對應心理是把事物定位為不好、壞事。寒證以“不及” 的心理為多,引起寒證的心情有不願幹、自卑、失望等。從心裡就不想幹、沒有動力,所導致的身體表現就是寒證。惡寒喜暖的對應心理是面對某事覺得不好,又特別希望好。寒證脈遲,遲脈的對應心理是怕壞事發生,是拖著的階段,想辦法拖。虛寒兩症也與自卑心理有關,其實有自卑心理的人也是由於對事物的定位不好、認為自己不足才自卑。抵抗不了外環境侵害的心情導致外寒。因自己某些方面不足而有自卑、孤獨或失落的心情導致內寒。

2、熱證

熱證,是疾病的本質屬於熱性的證候。可以由感受熱邪而致,也可以由自身陰虛陽盛而致。《黃帝內經》把熱證分為表熱、裡熱兩大類。表熱是熱邪外襲肌表所致。當表熱之邪入裡則為裡熱;表寒之邪化熱入裡,也可以成為裡熱。其病機屬於陽氣偏盛。陰液不足的內熱是虛熱。

常見表現有:惡熱喜冷、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而乾燥、脈數。熱證喜寒。

導致熱證的對應心理是把事物看得太好。以 “太過” 的心理為多。引起熱證的心情有:煩燥、特想幹、亢奮、盼望、著急等。在各種好環境中產生的著急、盼望心理,和對某些“好” 接受不了的心理,以及在殘酷環境裡產生的不服、較勁的心情和表現,都可導致熱證。怕熱喜冷,口渴喜冷飲的症狀,從心理規律來說是你認為是好事,但是又有接受不了的心理導致的。面紅目赤的症狀,是超出正常範圍,覺得已經多了的心理導致。

環境好而產生的激動、亢奮、高興、著急、盼望、緊張、趕快等心情和表現引發表熱。對好環境的著急、盼望,對“好” 接受不了,及對自己的著急、盼望、緊張、惦念、趕快的心情導致裡熱。

三、虛實

虛實是辨別正邪盛衰的兩個綱領。虛是指正氣不足,實是指邪氣盛實。

1、虛證

虛證,是對人體正氣虛弱的各種臨床表現的病理概括。虛證細分又有陰虛、陽虛,表虛、裡虛,氣虛、血虛,五臟虛等。虛證的成因有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和疾病耗損等原因。

常見症狀包括:口咽乾燥、五心煩熱、舌紅幹少苔、脈虛細數等偏熱症狀;身疲乏力、形寒肢冷、精神委靡、自汗、舌淡胖嫩、脈虛沉遲等偏寒症狀。

虛證的對應心理是對各種事物產生的不足心理,覺得該進來的沒進來,不該出去的出去了。覺得自己或別人的能力不足、信心不足、無能為力、沒辦法、無可奈何、達不到而導致的各種不平心理,對不足的著急、盼望等心理均可導致虛證。我在實踐中發現,先天不足是由於父母用軟弱、無力、膽怯的人生邏輯教育孩子造成的。對個人、家庭、單位和社會的生活環境和其他方面的信心不足和無能為力等心情和表現均可引發虛證。

虛證可分為血虛和氣虛兩大類。心理定位中有形的不足,如:錢、東西、用品、衣服、食物等,這些方面的不足導致血虛。心理定位中無形的不足,如:知識、政策、能力等,這些方面的不足心理導致在身體上反映出的是氣虛。

只認為需要而自己又不願去幹,面對壞的事物自己抵抗不了、沒有能力、勉強應付的各種心理,導致虛寒。盼望幹而又無能為力,想幹又受阻等各種心理,導致虛熱。覺得自己不足,但遇上不好的事時有抵抗的能力、能夠化解,這時是表虛。要覺得自己本身就不足,再遇上事,更抵抗不了,在表面鬥爭的階段持續的時間短,這時外邪就可以入裡,成為裡虛。

2、實證

實證,是對人體感受外邪,或體內病理產物堆積而產生的各種臨床表現的病理概括。

實證成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體,二是臟腑功能失調以致痰飲、水溼、瘀血等病理產物停積於體內所致。

常表現為:發熱、腹脹痛拒按、胸悶煩躁,重則神昏譫語、小便不利、大便祕結、舌質蒼老、舌苔厚膩、脈實有力。

導致實證的對應心理,一個是覺得自己的某種東西多了,又不能讓它出去,在裡邊存著;還有一個是不該進來的東西卻進來了。

同一件事,因為自己的心理定位不同,可能引起實證,也可能導致虛證,關鍵看心理定位為何。覺得進來的多了,就是實證;要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無法使其出去,這種定位就是虛證。比如有些人沒幹成什麼事,但從來沒覺得自己不行,都是因為別人在干擾、影響、使壞,總有一個外邊的“不行、不好”,把矛盾全都推到外邊去了,覺得自己沒問題,自己什麼都行,這時他的身體表現不是虛證,是實證。因此,同一件事,由於每個人的心理定位不同,所得的病也不一樣。

中醫有“久病必虛” 之說。一個病開始是實證,在治療當中逐漸轉變成虛證,是什麼心理造成的呢?有的人在對病的治療過程當中越來越覺得拿它沒辦法、沒招、沒治了,這種心理定位就導致虛。有的人對病的心理定位是“我的病今年治不了也沒關係,明年慢慢治。” 這種定位就不容易導致虛證的產生。而有的人還算不上久病,身體就已經虛了,跟覺得沒辦法、沒招、使不上勁、沒錢等心理定位有關,所以很快就虛了。實際上是人的不足、無能為力的心理造成了身體上的虛證。

中醫還有一個概念叫“久病必瘀”。原本是虛證,後來在治療過程中演變成實證,心理因素是想讓病快點好,可病就是不好,總是停留在體內不動,這個程式定位就導致瘀。心理定位的重點如果放在病上,認為病總是不好,就出現瘀,以實證為主;重點放在自己拿病沒辦法上,就是以虛證為主。在給久病的人進行治療時,在治病之前要先讓病人把心理調整過來,否則這種“沒法治” 的心理干擾,會給後續的調整增加難度。

四、陰陽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實際是總的分辨概念。你分辨出什麼證,就表現出什麼證。其餘六證是在陰陽的指導下衍生出來的,把其它六證反推回去,又可歸入陰陽,這樣從陰陽五行的角度研究人體。其他六證是陰陽往下所對應的不同角度或題目。你分出裡外,就產生了裡證表證;你分出事物的好壞,就分出熱證寒證;你分辨了進出,就有了實證虛證。什麼都從陰陽這裡來,你分出了表就有了裡,裡為陰,表為陽;你分出了熱就有了寒,寒為陰,熱為陽;你分出了虛就有了實,虛為陰,實為陽。

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證候所表現的病理性質,將一切疾病分為陰陽兩個方面,陰證總體上是“不及” 的心理及表現,陽證是“太過” 的心理及表現。

在八綱裡也有幾種病證同時出現的,從心理角度來講是幾種心理同時作用引起的疾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xinli/von1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