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民俗 >節氣 >

立秋時節養生策略 進補宜清不宜膩

立秋時節養生策略 進補宜清不宜膩

雖然已經是秋天了,但是天氣還是非常的炎熱,氣溫高,那麼立秋該如何養生呢?下面小編教大家立秋養生高招,一起去下文看看吧!

立秋時節養生策略 進補宜清不宜膩

立秋時節養生策略 進補宜清不宜膩

立秋後還熱嗎?立秋雖然標誌著秋季的開始,但剛立秋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通常還是較高,空氣的溼度也還很大,人們不但感覺不到秋涼和秋燥,反而到處都是悶熱潮溼的感覺。再加上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立秋了 後面還會熱嗎

所謂“清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溼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此時不妨適當多喝點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紅棗蓮子粥、山藥粥等食物。

對於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時一定要與滋膩的養陰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劃清界限”,否則,非常容易加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虛弱者若適當多喝點具有健脾利溼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則對身體大有裨益。>>>立秋過後 女性養生四大祕訣

初秋之後雖然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但也經常有“秋老虎”光臨。中秋時節若出現高溫、天晴少雨、持續乾旱、空氣乾燥時,“溫燥”便不請自來,它常損傷人體的津液,引起面板乾燥、舌紅少津、毛髮乾枯、大便乾結、口鼻咽幹、胸痛乾咳、少痰等症狀。晚秋時節,涼燥傷肺使人咳嗽痰稀、咽乾脣燥、鼻塞不通。但無論溫燥還是涼燥,總以面板乾燥、津液缺乏為特徵。

為了預防秋燥,中、晚秋應食用一些性質平和且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作用的藥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燉冰糖服用;用玉竹、沙蔘與鴨一起煲湯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調服。為了預防秋燥,可適當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但凡脾虛溼重而洩瀉者,肺寒咳嗽而痰粘者,則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秋季進補應以清補、平補為主。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蔘、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進補還應因人而異,因此,對於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立秋養生注重四方面調養

明天是立秋節氣,立秋意味著暑去秋來。雖說立秋時節仍暑氣未消,處於中醫“長夏”時節,但在養生上也要順應陰陽交替的變化進行調整,特別是慢性肝炎病人更應該注意養生。

精神調養:宜安養神氣,寧神定志,忌抑鬱惱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氣清肅,順應秋季容平的氣候特徵。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以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過。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降水較多,天氣也會轉涼,此時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新增衣服,以防感冒。

運動調養: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可選擇慢跑、散步、球類運動等,但仍應避免過度出汗,同時還可多做“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飲食調養:立秋節氣因降水較多,溼氣較重,飲食宜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可適當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鹹味食物,如大麥、黑豆、豇豆等,多吃健脾祛溼的食物,如小米、苡米、扁豆、砂仁等。

以下推薦幾道養生藥膳:

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生薑5片,豬瘦肉200克。大麥芽、陳皮洗淨,冬瓜去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小塊,生薑5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有清熱消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玉米鬚豬苓牛肉湯:玉米鬚30克,豬苓10克,生薏苡仁30克,陳皮5克,黑豆50克,牛肉100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精鹽適量。將牛肉洗淨,切成小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小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有清暑利溼、健脾益氣的功效。

苓術荷葉粥:茯苓15克,淮山30克,白朮15克,砂仁5克,荷葉1張(或幹品30克)剪碎,粳米200克。將茯苓、淮山、白朮、砂仁、荷葉洗淨,加適量水,先浸泡30分鐘,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分鐘,去渣留汁,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溼解暑的功效。

陳皮冬瓜二豆粥:冬瓜250克,陳皮5克,扁豆30克,黑豆30克。將冬瓜洗淨去皮切片,與洗淨的陳皮、扁豆、黑豆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爛,調入精鹽即成,有健脾祛溼消暑的功效。

立秋後這幾種疾病要提防

立秋以來,天氣逐漸涼爽,各類“秋季病”開始“騷擾”市民。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此時應注意,夜裡不要受涼,儘量少用空調和電扇,注意冷暖變化,以防疾病“秋後算賬”。

孩子——感冒發燒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症狀,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

由於寶寶個體存在些許差異,發熱的表現也會有很大的不同,用手觸膜四肢及額頭往往會誤認為孩子不發燒,最好以觸控胸腹部感覺為準。有時孩子可能因感冒而發高燒,可手足摸上去卻感覺冰冷,直到體溫逐漸下降以後,手足面板才又慢慢熱起來。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

假冷真熱的原因主要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不少家長不瞭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就誤認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厚衣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起來,結果小兒的體熱得不到及時散發,體溫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熱驚厥或“中暑”現象。如果孩子有感冒發熱症狀,應及時服用柴胡滴丸等藥品。

柴胡滴丸能迅速退燒,由於是滴丸劑型,藥物可經口腔粘膜直接吸收,無首過消除,能快速起效,且服用及攜帶均較方便。

另外,對於初秋夜晚多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導致的腹瀉、頭重等,有關專家提醒,初秋之際,千萬要注意不要貪涼,不要猛吹空調,在樹蔭下、水亭中、陽臺上乘涼時間不宜過長,睡眠時不要開電扇對吹。專家還建議應多喝些生薑紅糖水,千萬不要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以免雪上加霜。

年輕人——多發咽喉炎

立秋了,年輕人成了咽喉炎發作的主力軍,大多是受涼引起的咽部紅腫。咽炎、喉炎多發與天氣變化有關。秋天空氣變得乾燥,溫度也逐漸降低。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儘量減少說話。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

如果出現咽喉腫痛的現象,可以及時服用一些清熱解毒類的中藥,比如穿心蓮等。一般穿心蓮製劑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蓮浸膏,其包含了穿心蓮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其中穿心蓮乙素的含量不足1.5%。天津天士力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穿心蓮內酯滴丸採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提取了中藥穿心蓮中對感染類疾病最有效的成分穿心蓮內酯(穿心蓮乙素),其純度高達98%以上,在感冒初期服用,能夠迅速緩解咽喉腫痛的症狀。

中年人——骨頭痛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覺得關節疼。為什麼夏天對著空調吹一點事兒都沒有,而夏天一過,這電風扇就能把骨頭吹疼?這是因為夏季人體出汗多,肌肉毛孔疏鬆,吹空調時間過長,寒氣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則痛,就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嚴重者連走路都會覺得不舒服。

總結:以上介紹的這些關於立秋養生方法,大家一定要照著做哦,這樣才能更加的保證你的健康,讓你健康迎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insu/jieqi/2wx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