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空巢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

空巢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

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忙於各自的工作,忽略了對父母的關愛,造成了社會上多了很多空巢老人。一首《常回家看看》感動了很多人,但是關愛老人不該只停留在物質上。

空巢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

很多看過電影《桃姐》的人,都被其中一個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所打動。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桃姐一個人在家,一邊輕撫著自己的小貓卡卡,一邊和它聊天——平淡的畫面透出桃姐無限的孤寂。和桃姐一樣,很多老人把養寵物當作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他們對寵物過度依賴的背後,實則是一顆顆孤獨、寂寞的心。

羅奶奶的兒女都不在她身邊,只有節假日才能回來看望她。為了不讓獨自在家的母親感覺孤單,兩年前,女兒特意給她買了只金毛犬作伴兒。羅奶奶非常喜歡這隻寵物狗,給它取名叫“歡歡”,把它當寶一樣對待,每天除了給它做飯吃,還給它擦臉洗腳,看電視時也將它摟在身旁。

可最近,這隻金毛犬走失了,羅奶奶終日茶飯不思,蹣跚於各條街道上,四處貼上《尋狗啟事》;即使是深夜,她也時不時醒來開一下門,渴望她的歡歡出現在門前。眼見著母親的精神和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兒子企圖勸慰老人,沒想到卻招來母親一頓數落:“平時也就歡歡關心我,我走哪都陪著我,還知道看我眼神,懂得我心意,你們還不如我的歡歡呢。”

其實,與羅奶奶存在類似經歷的空巢老人還有很多,有些甚至在痛失愛犬後想要自殺。這其中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孤獨,老年人對親情、友情的渴望都可以在與寵物的相處中得到滿足,在對寵物的照顧中獲得價值感、存在感等。有學者研究發現,有寵物相伴的老人無論在身體和心理方面,其健康程度、生活滿意度等都要高於沒有寵物陪伴的老人。另外,因為有寵物陪在身邊,老年人就要惦記著給它們餵食,按時帶它們外出散步,這些都促使老人自己也能按時用餐,堅持戶外活動,非常有利於老年人的健康。

但是,養寵物首先要做到理性適度地對待寵物,像羅奶奶等老年人這樣,在離開寵物後出現焦慮、抑鬱,甚至自殺的念頭,實則是對寵物過度傾注了感情,屬於“寵物依賴症”,也是一種心理疾病。此症還主要表現為因養寵物而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學習,或是因為養寵物而減少與外界的聯絡,與人溝通的能力降低,與社會脫節,嚴重者會出現精神障礙。

“寵物依賴症”的產生與每個人的人格發展、以往經歷、價值觀、個人素質等都有關,而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正是“寵物依賴症”的潛在易發人群,其中的原因與老人內心的寂寞、失落直接相關。“寵物依賴症”的出現恰恰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空巢老人親情缺失的狀況。那麼,如何才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杜絕空巢老人對寵物的過分依賴呢?

要想讓老人迴歸到正常的生活狀態,首先需要整個社會重視和關注現代老年人的需求,為他們多創造適合老年人社交、收費低、且安全有保障的場所。政府等職能部門更要把“為老年人提供社交場所”作為福利事業來抓,招募更多的志願者、義工等為老人服務,特別是心理工作者要多給空巢老人進行義務的心理疏導,多給老人提供陪聊、心理諮詢等義務服務,真正做到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其次,從老人自身來講,防治“寵物依賴症”的根本就是“情感轉移”。老年人自身要做到空巢不空“心”,多主動走出家門,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更廣泛的興趣,多與同齡人交流,比如到公園練太極拳、舞劍、下棋,參與社群裡的合唱隊、舞蹈隊等文娛活動,到老年大學學習畫畫、練習書法等。在此基礎上,老人們或許還可以將對於子女的“小愛”昇華為對他人的“大愛”,在社群、公益機構裡擔任一份力所能及的義工工作,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心病還需心來醫”,做子女的要常回家看看老人,或者多打電話問候幾次,爭取時間多與年邁的父母相處。不要一味認為,只要給老人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就夠了,而應該多關心老人精神上的生活需求,更不要忘記對老年人的“精神贍養”,要多鼓勵和帶老人出門走親訪友,旅遊觀光等,有意識地幫助老人融入社會。

總結:空巢老人的關愛不該只停留在物質上,要關愛老人的心理,空巢老人不可空了心,心情抑鬱可能造成一系列的併發症的侵害。(文章原載於《家庭醫藥·快樂養生》,刊期:2012.07,作者:賴清輝,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空巢 老人 物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vowd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