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什麼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養生保健全攻略

什麼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養生保健全攻略

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小孩都是比較難捱得日子。但三伏天卻是冬病夏治最重要的時刻,那麼三伏貼怎麼貼?三伏天養生要注意什麼?三伏天如何才能全方位的消暑降溫呢?

什麼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養生保健全攻略

三伏天是什麼時候2012年三伏天的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詳細

三伏天需“扶陽”

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就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意思是說陰陽四時是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陰陽調和則身體健康……詳細

三伏天裡溼熱難耐 怎麼睡得香?

天氣炎熱,很多人為了舒服,都會將空調開一整晚,讓冷氣對著自己吹。這麼一來,涼快是涼快了,入睡也變得很快。然而,第二天醒來,卻發覺渾身肌肉都痛,外加頭昏眼花……詳細

三伏天吃什麼牢記四大養生原則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詳細

三伏天DIY消暑涼茶

炎炎夏日,茶是比冷飲更養生去暑佳品,養生涼茶更是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但是,對於自制涼茶你瞭解多少呢?三伏天喝什麼茶好呢……詳細

三伏天清爽坐月子的25個建議

月子,在醫學上的說法應該是“產褥期”,指的是從結束分娩到身體除乳房外的各器官恢復至孕前狀態的6個星期。三伏天,特殊的氣候狀況導致坐月子與其他季節有所不同,讓我們從五個方面……詳細

三伏天要預防哪些疾病

三伏,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外界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睡眠及飲食減少,免疫力下降,因而成為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的關坎……詳細

夏練三伏怎麼“練”?

人的肢體關節在夏季相對冬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夏天可以做一些快速的遊戲,效果會非常好,因此夏季可以“快行”。這個“快行”是指進行強度比冬天大很多的運動,可以……詳細

冬補三九 夏養三伏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順應四季陰……詳細

冬病夏治“三伏貼”

三伏灸是中醫學裡最具特色的伏天療法,屬於天灸療法中的一種,因為治療的時間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稱為三伏灸,也有人稱此法為三伏貼。……詳細

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2012年三伏天的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2012 年三伏天:

具體時間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為頭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為三伏 10天(末伏)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時間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後就出伏了,隨著日照時間縮短,天氣也一天比一天涼爽了。

“伏”,乃是藏陰氣於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農諺說:“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農民喜,小暑防洪別忘記”。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國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為一週期的紀日方法,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奇蹟。由於干支紀日與農曆各月無一定對應規律可循,除推算個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領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龍”等雜節氣時才使用。

伏天的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三伏天需“扶陽”

2012年7月18日即是炎炎“三伏天”了,人們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溫防暑,但夏日裡如果人體長期處於低溫環境,一味追求“冰爽”感覺,卻是有悖於夏日養生原則的。

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就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意思是說陰陽四時是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陰陽調和則身體健康,陰陽不調則會出現各種疾病甚至導致死亡。

根據“天人相應”的原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們必須順應自然界四時陰陽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陰陽以保證陰陽平衡,才能保證機體與外界和諧共處,從而才能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夏令三伏,烈日炎炎,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腠理開洩,汗液增多,加上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了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徵,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

觀察發現,如果人體長期生活在空調製造的冷環境裡,則易損傷人體的“衛表之陽”和“肺陽”,故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甚至加重這些疾病的冬天發作機會;而夏令過度貪食冰鎮冷飲,極易損傷“脾陽”和“胃陽”,以致誘發胃痛、腹瀉的情況也不少見。因此,此時養生應當順時而為,當顧護體內陽氣,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維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凡是耗損陽氣及阻礙陽氣暢達的習慣皆應避免,如不宜長期處於低溫空調環境,不可過度貪食冰鎮冷飲等。

具體的護陽措施體現在起居上,應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中午暑熱最盛之時,適當午睡既可避炎熱,又可消除疲勞、補充體力;精神調攝,應適應自然界“生長”的規律,主動調節情志,避免動怒煩躁,保持神清氣爽。飲食上,要著眼健脾益氣,少苦寒,節冷飲,少食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魚、蛋、奶、西瓜、黃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斂,可固護體表,防止出汗過多傷氣損陽,如楊梅、草莓、西紅柿、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臟、海帶、海蜇、海藻等也可選食;鹹味食物則可幫助機體補充因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以防汗多損傷心氣,故應及時補充。

總之,夏日飲食以溫養陽氣為佳,在適時飲食的基礎上,尤可飲用溫胃寧心的生薑大麥茶、益氣健脾的黃精紅棗湯、溫陽解毒的綠豆肉桂湯、益氣防感的黃芪玉竹茶以及溫腎去毒的楮實子黑料豆湯,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之說,也是“春夏養陽”理論的實際應用。

三伏天裡溼熱難耐 怎麼睡得香?

切忌貪涼 空調開整晚

天氣炎熱,很多人為了舒服,都會將空調開一整晚,讓冷氣對著自己吹。這麼一來,涼快是涼快了,入睡也變得很快。然而,第二天醒來,卻發覺渾身肌肉都痛,外加頭昏眼花。

開空調睡覺,其實並不能獲得真正的好睡眠,如果使用不當,不但會患上感冒、落枕,而且極易引發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因此,即便是天氣實在太過炎熱,必須開空調睡覺,最佳溫度也應當調整為25-27℃,可以給空調設定關機時間,避免開整晚。同時,要注意蓋被,最好穿著睡衣避免著涼。

以熱解熱 洗個熱水澡

很多人在夏天喜歡洗冷水澡,認為用冰涼來消除暑熱最有效。其實不然,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以熱制熱才是最健康的方法。

夏天洗冷水澡會使面板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洗熱水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搖扇入睡 消暑又養生

在沒有風扇空調的時代,人們都靠搖扇來消暑助眠。其實這個辦法對人體很有好處。搖扇子能不斷運動手臂、手腕,促進血液迴圈,舒筋活絡,防止血壓突然升高。

睡眠不好的人更是可以嘗試用檀香扇助眠。檀香扇的芳香對嗅覺神經可產生較強的良性刺激,特別是神經衰弱者,對此刺激特別敏感,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

三伏天飲食 牢記四大養生原則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俗話說“熱在三伏”。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吃什麼 清補多食“八寶”

三伏天,讓很多人都沒了胃口,夏季吃得對,胃口就好,能防酷暑;吃不對,則越吃越沒勁兒,不利於健康。其實,夏天的飲食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下面為您推薦食中“八寶”,非常適合伏天清補。

第一菜:黃瓜

推薦理由: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溼,暑溼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第一鮮:鯉魚

推薦理由:夏季氣候溫熱潮溼,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溼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第一菌:木耳

推薦理由: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第一肉:鴨肉

推薦理由: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多吃鴨。”鴨肉富含人體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第一谷:薏米

推薦理由:薏米是清除體內溼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溼黏,很多人都會“傷暑”,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第一粥:綠豆粥

推薦理由: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食谷”之美稱。在炎炎夏日,綠豆粥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粥。綠豆亦食亦藥,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藥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症狀。

第一飲:酸梅湯

推薦理由: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本草綱目》記載:“梅實採半黃者,以煙燻之為烏梅。”該湯消食閤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第一瓜:西瓜

推薦理由: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

三伏天DIY消暑涼茶

養生茶配方-廣東涼茶

桑葉、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葉、白茅根各30克洗淨,放入茶壺內,用開水泡10分鐘即成。代替茶水隨時飲用,辛涼解表,適用於風熱感冒

養生茶配方-西瓜皮涼茶

將西瓜皮綠色的那一層外皮,洗淨後切成碎塊,放入適量的水煮半小時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涼茶就做成了。

養生茶配方-薄荷涼茶

到中藥鋪買點薄荷葉、甘草,每次各取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鐘後,放入白糖攪勻。常飲此茶能提神醒腦。

養生茶配方-荷葉涼茶

將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藥滑石、白朮各10克,甘草6克一起放入水中,共煮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後飲用,可防暑降溫。

養生茶配方-陳皮涼茶

將幹橘皮10克洗淨,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衝入,蓋上杯蓋悶10分鐘左右,然後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後,放入冰箱中冰鎮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養生茶配方-桑菊涼茶

將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後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就製成了。常飲這種桑菊茶,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養生茶配方-香蘭涼茶

將藿香9克與佩蘭9克洗淨後,和茶葉6克一起放入茶壺中,用500毫升開水衝溶,蓋上蓋悶5分鐘,再加入冰塊冷卻,即可飲用。這種調配茶可解熱祛風,清暑化溼,開胃止嘔。

養生茶配方-果汁涼茶

用料:紅茶50克,白砂糖350克,橘子數個,檸檬汁與橘汁各50毫升,白蘭地酒40毫升,清水750毫升,冰水2500毫升,碎冰少許。先在鍋中加水750毫升,加熱至沸後放入紅茶葉,維持微沸5分鐘,離火濾去茶葉,晾涼後放入冰箱中冷藏。 飲用時在每個杯中倒入紅茶40毫升,放入少許檸檬汁、橘汁、白砂糖,加入冰水100—150毫升,再滴入少許白蘭地酒,放橘子一瓣、碎冰少許。

三伏天清爽坐月子的25個建議

月子,在醫學上的說法應該是“產褥期”,指的是從結束分娩到身體除乳房外的各器官恢復至孕前狀態的6個星期。夏天,特殊的氣候狀況導致坐月子與其他季節有所不同,讓我們從五個方面告訴新媽咪夏天坐月子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吧。

穿衣篇

傳統觀念認為,坐月子應該“捂”,避免著涼、受風。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產後新媽咪的身體比較虛弱,免疫力降低,與正常人相比更容易生病,因此要多加小心。但如果天氣炎熱,也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減少衣物,以免中暑。

1、月子媽咪應選擇棉製衣服,既保暖又吸汗。因產後最常見的身體現象就是出汗多,所以新媽咪的衣物一定要選擇純棉的、透氣性好的,襪子也是一樣。

2、應該穿長衣長褲和薄襪子。平時穿好長衣長褲和襪子,尤其是淋浴後。如果天氣好,可以到戶外晒太陽,為了能更好地接受陽光照射,上衣可以選擇半袖衫,不過一定要做好防晒。

3、睡衣要寬鬆,必要時可以穿著襪子睡覺。有些新媽咪在清醒的時候會十分小心,可是一旦睡著了就會蹬被子,很容易著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穿著睡衣和襪子入睡。

4、衣物一定要勤洗勤換。產後多汗,有時不到半天衣服褲子已經溼透了,千萬不要怕麻煩,要多準備一些內衣內褲和貼身的衣物,一旦感覺不舒服馬上換下來,避免著涼。

5、根據天氣,適當增減衣物,遇到雷雨天氣或溫度不高、風力較大的天氣,也可以戴頭巾或帽子。

6、衣物洗淨後最好放在太陽下暴晒消毒。換下來的衣物應儘快清洗,也可以在洗衣的同時在水中加些專用的洗衣消毒水。

7、南方的梅雨季節環境潮溼,長時間沒有陽光的地方,應在洗好衣物後,用熨斗熨幹,這樣可以防止衣物滋生細菌。

活動篇

坐月子並不意味著整天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適當的運動有助於新媽咪的身體恢復。

8、產後儘早下床活動,但不宜過於勞累。產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走,做些簡單的體操,這些活動能夠加速對身體的恢復。

9、新媽咪可以散步,但提重物、長期咳嗽等能使腹壓升高的情況都要儘量避免,因為這些都可能導致子宮脫垂。

飲食篇

月子媽咪需要的營養更為充足,所以飲食應廣泛攝取、合理搭配,尤其注意鐵和鈣的吸收。

10、適當飲用紅糖水,補鐵、利尿。不過,飲用過多會導致新媽咪出汗更多,體內鹽分流失。因此不宜飲用時間過長,最多不要超過10天。

11、從半流食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產後幾天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或爛面等,排氣後即可改普通飲食。

12、少食多餐,不可貪吃。因為月子媽咪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因此,每頓飯不宜吃太多,可以餓了再吃。

13、避免辛辣和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產後容易出現便祕問題,可多食用富含植物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14、飲食不能過於清淡。新媽咪在產後出汗、分泌乳汁需要大量地飲水,這些都會導致體內鹽分的流失,因此飯菜裡面可以少鹽,但絕對不能一點兒都不放。

15、不要為了恢復身材,而控制飲食的攝取量。尤其是進行哺乳的媽咪,應保證每天比正常女性多攝入700卡的熱量。

16、保證補鈣補鐵的食物攝取量。新媽咪每天鈣的攝取量應不少於1000毫克,鐵為20毫克。富含鈣質的食物有骨頭湯、海帶、牛奶、芝麻等。富含鐵的食物有木耳、動物的內臟等。

17、產後兩個星期內避免大魚大肉。在腸胃功能恢復之前,可以將魚、肉熬成湯食用,兩週之後再食用肉類。

18、不吃生冷食物。蔬菜可以燙一燙或炒熟,水果可以榨成果汁後,將裝有果汁的杯子放入熱水裡5~10分鐘後再飲用,或者是將水果煮成水果茶飲用。

居家篇

炎熱是夏天坐月子遇到的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對新媽咪來說最理想的標準就是“舒適”。

19、室內溫度不能過高,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為了避免新媽咪在換氣時著涼,可以讓新媽咪暫時待在另外一個房間裡,或者趁她出外晒太陽的時候,把各個房間的窗戶都開啟。當空氣中溼度過大時,可以使用空調的排溼功能。室內溼度保持在55%左右最合適。

20、天氣炎熱的時候,可以使用空調、風扇或手搖扇。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左右,以新媽咪感覺舒適為宜。但在使用空調時,應注意三個方面:空調風不可以直接吹向新媽咪;新媽咪應穿長衣和長褲,最好還穿上一雙薄襪子;空調過濾網應經常清洗,以免細菌滋生。

習慣篇

新媽咪在坐月子時,需要調整一些生活習慣,這樣才有利於身體恢復和寶貝健康。

21、自然分娩的新媽咪,分娩後2~5天便可洗澡,洗澡最好採用淋浴。時間不宜過長,每次5~10分鐘,水溫調至34℃~36℃。淋浴後,一定要把身體擦乾,以免著涼。洗頭後,不要使用吹風機,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然風乾。餐後要漱口,睡前刷牙。

22、新媽咪需要一定時間適應新的生活,因此月子期間最好謝絕親戚朋友的探望,這樣可以避免人多使室內空氣汙濁。

23、產後擦洗會陰每天至少兩次,大便後加洗1次。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如不注意清潔,很容易導致傷口感染。新媽咪可以用棉球蘸無菌清水或生理鹽水,有條件時用1/2000新潔爾滅溶液或聚維酮碘溶液擦拭外陰,先擦陰阜及兩側陰脣,最後擦肛門,不可由肛門開始向前擦,擦洗後換上消毒的會陰墊。躺臥時,應臥向傷口的對側,如會陰傷口在左側,應向右側臥,以防惡露流入傷口,增加感染機會。

24、月子媽咪應該每天保證8~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即使夜裡因為寶貝吃奶或者哭鬧,無法睡好,白天也要趁寶貝睡覺的時候抓緊時間休息。

25、如果感覺太熱,無法入睡,可以使用草蓆或者亞麻席,這樣即使開空調也不會太冷。席子每天要用溫水擦洗,保持清潔衛生。

三伏天要預防哪些疾病

三伏,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外界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人體出汗多,消耗大,睡眠及飲食減少,免疫力下降,因而成為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的關坎。

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須注意不要在太陽下暴晒,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勿做劇烈的運動,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若出現頭暈、心悸、噁心、嘔吐等中暑先兆,應速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並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防受涼

在酷暑難當的夏天,人體毛孔開放,汗出不斷,陽氣大洩,衛外不固,風寒之邪極易乘虛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陽暑”,也要防“陰暑”。古人講,“夏不欲窮涼”,過度貪涼可致“熱傷風”,而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受寒後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貪涼飲冷和貪涼露宿以及過吹穿堂風。淋雨後要及時更衣,注意保暖。電風扇不可開得過大、過猛或對人直吹,冷氣調溫不可過低,室內外溫差不可過大,老年人不宜長時間生活在冷氣環境中。夜晚睡眠時,應關上電風扇和冷氣機,並蓋好腹部。

防傷溼

三伏正值古稱長夏季節,此時降雨不斷,水分上騰,潮溼充斥,空氣溼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溼易傷脾,且易與暑熱相兼為患。溼熱交蒸,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不適、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溼之品,並注意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三伏”需防“熱中風”

三伏天氣溫高,人體以較多的出汗來散發熱量,故體內易缺水。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對外環境的變化適應性差,應激性和耐受力也低,而其體內水分比年輕人少l/3,對口渴的反應比較遲鈍,如得不到水分的及時補充,缺水將更加嚴重,最易“脫水”。脫水的後果是血液粘稠,這對原來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病等的老年人無異於“火上加油”,使流向大腦的血流受阻變緩,發生中風的機率自然增高。也有文獻報道,除氣溫原因外,較低的氣壓也是誘發中風的因素。

預防“熱中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重視原發病的防與治

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是引起中風的根源(據統計,90%以上的中風者患有高血壓),此類病人三伏天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相應藥物。

②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老年人不渴也要定時飲水,出汗多時,應喝淡鹽開水,以補充因出汗而丟失的鹽分。

③注意中風先兆

有中風史者,家屬要密切注意其表現,如頭昏、頭痛、渾身麻木痠軟、頻頻呵欠、出鼻血等,都是中風前兆。一旦出現,要立即臥床,保持安靜,避免緊張慌亂,儘快就近就醫。必須搬動時,要防止頭頸扭曲和晃動,頭要偏向一側,以防嘔吐而窒息。

④防暑降溫要適中

烈日當頭,最好不要外出。必須出門,要戴帽以防太陽對頭部的直射。鍛鍊身體應選擇陰涼通風處。要注意室溫應保持在25℃~28℃,特別是空調居室,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驟冷驟熱最易誘發中風。飲食宜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早晚吃一兩碗綠豆稀飯。家中儲備一些必要的防暑藥物及自身相關病症的控制和急救藥物。

夏練三伏怎麼“練”?

人的肢體關節在夏季相對冬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夏天可以做一些快速的遊戲,效果會非常好,因此夏季可以“快行”。這個“快行”是指進行強度比冬天大很多的運動,可以進行跑步、爬山、打球、大強度的力量鍛鍊等運動強度比較大的運動。對於一些不能跑起來的鍛鍊者,此時可以快速的行走,以及進行強度比較大的力量鍛鍊。

為什麼提倡夏季要“快行”呢?如果夏季要是長距離的行走,就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人在夏季炎熱的時候,人應對炎熱的時候,也是一種能量的消耗。第二就是大量的出汗,坐在那都出汗。實際上出汗就是一種能量消耗,所以夏季人容易變瘦,沒有胃口。實際上出汗,是人體機能在夏季特殊的消耗,不動就出一身汗。如果夏季我們再進行長距離的行走,是耗上加耗,容易傷人,所以夏季不適長走。但是易快行,所以我就走一千米,但是我走得很快,這時候的能量消耗也是非常大的。這種消耗,與人對抗炎熱的消耗是區別開的,而且由於快,所持續的時間就會比較短,這樣做避免了兩種能量消耗疊加、使人容易受傷。因此夏季是適合“快行”的時候,是告訴大家多做一些快速的運動,比如說快速的行走、跑步,變速走或跑,這個時候的效果會非常好。

出汗對排出身體的代謝廢物——各種的毒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夏天鍛鍊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捂汗”,在有限的鍛鍊時間內多出汗,減輕腎臟的負擔。因此可以在運動的時候多穿一件衣服,或者穿厚一些的衣服,讓身體的汗出的“更暢快”。

不過,在夏天我們人體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不易進行長時間的運動,避免由於過度的消耗而導致身體的受傷。因此在夏天的時候,大家可以進行一些強度比較大,但是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的運動。比如可以進行10~20分鐘的“快速跑”或者30分鐘左右的快走等。不能長時間的跑步,使汗出了一身又一身的,這樣容易導致身體的機能的下降。而且在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後及時的補充水分及大量流失的礦物質,也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在大量出汗後,一定要及時的補充水分,必要時補充一些鹽分,比如自己做一些果汁,或者喝專門的運動飲料等。對於一些特殊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最好還是自己配一些含糖更低的“運動飲料”,避免在運動後過多的攝入糖分。比如在溫開水中加入適量的鹽、鮮榨的果汁,再加上幾滴醋或者檸檬汁,使飲料的儲存時間延長。

夏季早晚的快速行走,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好的,特別是上午的8、9點鐘,下午的3點到5點,晚上7、8點做這些練習的時候,比較好。因此在夏季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記住一件事,就是人在夏季的時候,多去作一些“快”的運動,包括快走、勁走、慢跑等等。

“夏練三伏”不適合老年人

炎熱的夏季,很容易成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當溫度在32攝氏度以上的時段內,總會出現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高峰,高溫特別容易誘發心肌梗死和中風。每年也總會聽到夏季鍛鍊時猝死的新聞。

“夏練三伏”,這是前人在長期鍛鍊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在酷熱天氣下鍛鍊,能提高人的耐熱能力,使得肌體能更好地適應炎熱的自然氣候,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但對老年人來說,就不太適宜了。老年人夏季應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否則反會弄巧成拙。夏日運動,人容易中暑。所以,夏季運動一定要從低運動量、短時間開始,讓身體慢慢適應炎熱的天氣,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運動。夏季最好的運動是游泳,鍛鍊的同時還有降溫作用,但要注意不要空腹游泳,不要剛吃飽就游泳,游泳時間最好選擇在飯後一小時左右;另外,上午與傍晚適當散散步,悠閒而自在,是較好的運動。打拳、做操等韻律性、有節奏的運動,也應提倡,鍛鍊時間儘量不要安排在中午,地點要選擇在有遮蔭的地方,運動量不宜過大,不要追求大汗淋漓。運動過程中應及時補充水分,最好用淡鹽的綠豆湯或粥及含低鈉、鉀的飲料,分多次適量飲用,保證充足的血容量。

對於心血管病人及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除適當的運動健身活動外,治療藥物應當遵照醫囑堅持服用。大家熟知的麝香保心丸,能夠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提高運動耐受力,能抵禦熱毒對血管的損傷,並且能促進新生的小血管生長,起到“藥物搭橋”的作用,從根本上保障心肌足夠的血供,這在運動健身時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堅持服用麝香保心丸,減少心絞痛發作的可能,加上適度合理的體育運動,冠心病病人一定能安度高溫季節。

三伏天適宜做哪些運動

在熱的環境中運動,能使皮下毛細血管擴張,散熱能力提高,使機體有更強的調節體溫的能力,這也是很多專家提倡“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根本原因。夏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專家指出:夏季運動要保持低運動量,短時間,避免劇烈、高強度的運動,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

那麼,哪些運動適合在夏季進行呢?

羽毛球

長期進行羽毛球鍛鍊,可使心臟功能變強,收縮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同時,羽毛球鍛鍊也能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增強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功能。

健步走

健步走是速度介於跑步和散步之間的一種運動方式,尤其適合中老年人蔘與。健步走運動量適中,技術要求低,沒有器械的限制,而且鍛鍊效果好,對增強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游泳

游泳具有減肥、降低膽固醇、增強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夏季是游泳的最佳季節,在炎熱的天氣裡,尤適合戶外游泳。因為室外空氣好,出水以後有利於刺激面板,促進肌肉血管收縮,同時,室外陽光照射,有利於促進身體吸收維生素D,對面板的健康有好處。

但專家告誡:游泳消耗體能較大,患有心臟病、糖尿病、肺病等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游泳時應聽取醫生的建議,以免發生意外。

瑜伽

瑜伽是一種身心合一的運動,老少皆宜。夏天天氣炎熱,易使人感覺睏倦。而人體在腦部疲勞的時候,很多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使人陷入疲憊、無精打采的亞健康狀態。但瑜伽各種姿態的伸展、扭轉和深度休息放鬆,可按摩體內的各臟器,使其保持在平衡狀態。

養生專家認為,瑜伽是夏日健身的好方法。這是由於人的身體在夏天柔韌性相當高,肌肉不容易拉傷或是扭傷。而有些瑜伽動作很簡單,可以在家裡做,也可以選擇室外陰涼的地方做。練習時,要保持心情愉快,可聽些輕鬆緩慢的音樂,每個動作都要與呼吸配合,注意力要集中。夏天人們心火盛,易煩躁,練習瑜伽可緩解不良情緒,令人平心靜氣,在夏日炎熱中也能保持一份清爽,一份健康。

冬補三九 夏養三伏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順應四季陰陽變化,春夏季節保養陽氣,秋冬季節保養陰氣的養生方法。近些年,越來越受老百姓熱捧的天灸,就是以這一理論為基礎的中醫傳統療法。

天灸,又稱藥物灸、發皰灸,與鍼灸療法類似,是穴位刺激療法的一種。它用對面板有較強刺激性的中草藥材,如毛茛、白芥子、吳茱萸、威靈仙等,搗爛或製成膏、散、糊、丸等不同劑型,敷貼於穴位或患部,使區域性皮膚髮紅、充血甚至起皰,通過藥物的刺激和吸收作用,通經入絡,行氣活血,調節臟腑,調整陰陽,從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三伏灸與三九灸

雖然一年四季皆可運用天灸療法治療疾病,但多主張在三伏天集中治療。三伏是全年氣候最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階段,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對於預防秋冬季節易發的“寒質”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謂之“冬病夏治”。

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為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庚日在五行中屬金,根據中醫學理論,肺屬金,肺系疾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在庚日治療的效果最好。此外,三伏天時,人體肌膚腠理開洩,毛細血管和毛孔擴張,藥物更易滲透面板,刺激穴位。

而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人體陽氣潛藏在內,衛表之陽氣不足。在三九天,以辛溫藥物對穴位進行貼敷,可以祛除寒邪、溫養衛表之陽氣,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其對“三伏灸”也能起到有效的延續和補充作用。兩者相配合,療效相得益彰。

貼了不白貼,療效受肯定

天灸療法綜合利用了中醫時間醫學、鍼灸、中藥等方面的優勢。作為中醫外治領域的一枝奇葩,天灸療法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薊”(芥子泥)敷“中頗”(即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發皰,以治療毒蛇咬傷的記載。而經過後世歷代醫家不斷地研究與實踐,天灸療法已經被證實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作用,並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被譽為“中醫疫苗”。

天灸並非包治百病

天灸療法具有操作簡單、隨症加減方便、療效迅速、不良反應小等優點,故在臨床各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過,根據眾多醫家的臨床經驗來看,天灸療法尤其適用於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關節痛等慢性疾病,這類疾病有一個共性:在天氣變寒或變潮溼的時候,病症就會發作或加重。

冬病夏治“三伏貼”

三伏灸是中醫學裡最具特色的伏天療法,屬於天灸療法中的一種,因為治療的時間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稱為三伏灸,也有人稱此法為三伏貼。

“天灸”是中醫傳統灸法中的一種,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這種方法是選用一些對面板有刺激作用的藥物,貼敷在人體的穴位上,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區域性面板的潮紅充血,甚至起泡,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為什麼選在三伏天治療冬病?

三伏天指的是夏至過後第三、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具體到今年來說,是從7月18日開始進入初伏,7月28日進入中伏,末伏是8月7日開始,這幾十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也是三伏灸的最佳時機。

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來做灸法呢?它的原理就是我們中醫理論中的“冬病夏治”。一般在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大都由於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氣候的刺激而發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自然界的陽氣最盛,人體內的陽氣也最充沛,熱能溫陽,陽能祛寒;另外,天氣熱,人體毛孔大開,藥性容易滲透進去。三伏灸就是藉助天時,一舉掃蕩體內的陰寒之氣,防止疾病冬季復發。

什麼病適合用三伏貼?

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療,除了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以外,還包括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風溼性關節炎等屬於陽虛寒凝範圍的疾病。陽虛寒凝的患者,通常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後症狀會明顯加重等表現。

三伏貼主要是在人體穴位上貼敷藥物,因為很多藥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貼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選擇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藥物和穴位也不盡相同,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要“辨證”選穴、選藥。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病的三伏貼法。

1.慢性支氣管炎:

咳嗽、咳痰或氣喘的症狀持續兩年以上,每次發作持續三個月以上。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發作,春夏緩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育俞穴;中伏取雙側定喘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末伏取膻中穴、雙側百勞穴、命門穴、雙側腎俞穴。

藥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細辛半份,烘乾磨粉,用生薑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餅狀,備用。

具體操作:把做好的藥餅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病情輕重而定,15週歲以下和病情較輕的貼4~6小時,其他的貼6~8小時。從初伏的第1天開始貼,然後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貼藥1次。

2.哮喘:

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表現。最典型的症狀是呼氣的時候很難受,發作的時候有哮鳴音出現。嚴重的需要坐起來才能正常呼吸,經常乾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間及凌晨發作,秋冬寒冷的季節病情常常會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雙側肺俞穴。

藥物:白芥子、甘遂、細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療前1天用薑汁及凡士林調成膏狀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直徑約2.5×3cm、厚約0.3cm的鮮生薑片,在薑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區域性面板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後把調好的膏藥貼到穴位上,一般貼4~24小時以後撕掉即可。

3.過敏性鼻炎:

噴嚏、鼻癢、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見的四大症狀。病人會突然和劇烈地打噴嚏;鼻癢,鼻涕多,但是經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氣;還常伴眼睛發紅、發癢以及流淚,甚至頭暈、頭痛等症狀。

穴位:初伏取雙側百勞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肓俞;中伏取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末伏取雙側大杼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腎腧穴。

藥物:甘遂、麻黃、細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鮮的薑汁調勻,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膏藥餅,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貼藥,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貼藥保留4小時左右。

4.預防感冒:

平常體質虛弱,氣候稍微變化或到寒冷季節極易感冒。

穴位: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肺俞穴、雙側定喘穴、雙側膏肓俞穴。

藥物:生白芥子、細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乾研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為2.0 cm、厚約0.5 cm大小的藥餅,正中放少許麝香,備用。

具體操作:將新鮮生薑切成5分硬幣厚、2 cm×2 cm大小的薑片,放在大椎、風門穴上,在薑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區域性面板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後把做好的藥餅放在穴位上,用風溼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而定,15歲以下者貼4~6 小時,15歲以上者貼6~24小時,從初伏的第一天開始貼,中伏、末伏各貼藥1次。

以上這幾種疾病是三伏貼中最常見的,其實,凡屬於陽虛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來治療。

三伏貼不可盲目跟“貼”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伏貼雖然是解除“冬病”的捷徑,可不是所有的病都適合用三伏貼的方法。三伏貼不能包治百病,是有禁忌症的。大家不要盲目跟“貼”。

那麼,什麼樣的疾病不適合做三伏貼呢?

一切屬於熱性的疾病都不宜用“三伏貼”。因為夏天是火熱的季節,三伏貼選擇的中藥都屬辛溫大熱的,對熱性疾病熱天用熱藥,無異於“火上澆油”。例如咳喘伴有發燒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咯血的患者,都不能用“三伏貼”法治療。從中醫角度說,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或者陽盛,或者陰虛,總之體內都存著不少的“火氣”,如果再用熱性的藥物,會使陽更盛,陰更虛,不僅會加重發熱、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面板嬌嫩或有破損以及少數極易過敏的患者,不宜用“三伏貼”。“三伏貼”又稱“發泡灸”,藥物貼敷之後會使皮膚髮熱、充血,甚至起泡,就是平時面板正常的患者也要細心護理,否則容易引起區域性感染。所以,“三伏貼”雖然對小兒支氣管炎、免疫力低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療效,但是由於兩歲以下的小兒面板嬌嫩,所以這麼小的寶寶最好放棄“三伏貼”。

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用“三伏貼”。因為藥物貼敷後,機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如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的速度等,這些反應會加重心肺的負擔,引起水腫、心慌、氣急,嚴重的還會發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見,所以建議老年朋友們在選擇冬病夏治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貼後發癢莫搔抓

因為三伏貼使用的藥物大多有刺激性,貼敷後常常會使面板起泡,所以在灸後的護理上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了。

1.敷藥前應先洗澡或清洗乾淨要貼敷的穴位;

2.貼敷當天避免吹電風扇、空調,禁止洗澡;

3.如果區域性面板出現瘙癢時,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輕輕拍打患處,防止抓拍後感染;

4.貼敷4~24小時後,區域性如果有發癢發、皮膚髮紅為正常;如果疼痛難忍,面板有水泡,可塗燙傷膏或紫藥水;如果水泡超過0.5cm,最好去貼敷的醫院,讓醫生處理;

5.貼敷24小時內不能晒太陽,要注意休息;

6.貼敷1個月內忌菸、酒,禁食生冷腥味及辛辣的食物。

結語:三伏天不管有多悶,不管有多熱,只要你願意,清清爽爽度過夏天似乎並不是一件不可能達到的事情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848d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