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心理健康 >

心理in詞:開學恐懼症 是什麼意思

心理in詞:開學恐懼症 是什麼意思

開學恐懼症名詞解釋:

心理in詞:開學恐懼症 是什麼意思

許多孩子由於暑假作業未完成、對新學期緊張、迫於中大學聯考的壓力等因素對到來的學習生活缺乏必要心理準備,安逸、閒散慣了之後想到開學後緊張的學習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從而產生了焦慮、恐懼的情緒,造成了對開學存在心理陰影,嚴重時就導致了開學恐懼症。

開學恐懼症的主要症狀是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有頭痛、胃痛等軀體不適症狀。不難想象,在家長溺愛中享受無憂無慮的假期生活的孩子,在遊樂嬉戲方面花費了過多時間的學生,必然會耽於學習。

成績優異、追求完美的學生和適應能力、處理人際關係能力較差的大一新生是“開學恐懼症”常見的易發群體。

家長也有開學恐懼症

在網路論壇上,一些國小生家長述說了面對開學的恐慌之情,有家長坦言:“我比我家小子還害怕開學日子的到來。”

家長“維尼小熊”在網上賦詩一首,頗具黑色幽默,也反映出家長恐懼開學的原因:“這不,嚥下最後一口麵包和咖啡,全家又要投入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了,孩子們又得背起沉重的大書包,大人們一起開始沉重的生活,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做功課、檢查、簽名、吃飯、睡覺、批評、鼓勵、吼叫、哭泣、親親、抱抱、懲罰、獎賞……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沙發土豆媽媽”等網友家長則紛紛說:“不管是否準備好,都要去面對星期一的到來,逃也逃不掉。”

開學恐懼症的產生原因

有些學生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極不規律,每天看電視、上網、晚睡,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喪失殆盡。有的是因為在假期裡過慣了被照顧的生活,對開學後的獨立生活憂心忡忡、無所適從;還有的是擔心新學期功課太重,擔憂學校人際關係等,這些已知的與未知的矛盾重疊交織在一起,更是在為開學恐懼症推波助瀾。這些“玩瘋了”的學生在開學前,就需要將心收回來。

而另外一些學生則需要“寬心”。他們通常自我要求嚴格,假期也忙著參加培訓班,一天也沒有閒著,學習勁頭十足。臨近開學,他們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對於家長們來說,被心情緊張、害怕上學的孩子們“傳染”,一些家長會出現失眠、焦慮,甚至全身不舒服。家長們的這種表現,主要還是來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對孩子學習的過分緊張。家長應該把開學的準備“分散”出去,該讓孩子承擔的就讓孩子去做,家長包辦一切的做法不僅家長受累,孩子也不快樂。

開學恐懼症自有應對之策

家長可在開學前適當幫助孩子加以調節,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尤其是長假最後幾天,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生活內容等都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時保證孩子合理飲食、充足睡眠,以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生活。

其次,讓孩子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就孩子在開學前如何模擬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幫助其制訂作息時間表,要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保證孩子開學後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

如果孩子一時無法適應,則需要家長的循循善誘,需要家長予以適當的監督;此外,家長還可多給孩子介紹一些學校裡的有趣事情,適當減輕孩子的思想負擔,向學校老師瞭解孩子在校情況,使孩子回校後能有較好的適應條件。

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開學之初,老師與家長應注重減輕孩子壓力,老師應多和孩子進行假期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緊張的功課。

收心”不能急剎車

可以讓孩子給好朋友打打電話,聊聊新學年的打算,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對孩子多鼓勵,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興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對新學期的畏懼情緒。引導孩子對新學年做一個詳細的規劃,大至整個學期,小至每天的學習生活。

身體鍛鍊不能少

按時作息,調整好生物鐘。假期有可能玩通宵或很晚睡覺,這時很有必要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應儘量按照上課時的作息時間去休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重新做到起居有時。同時拒絕“三電”:電視、電腦、電子產品。用體育鍛煉來充實生活,調整狀態。

家長要做好輔助工作

跟孩子多談談學校生活,可以有意識地從日常娛樂、遊玩等話題轉向有關學習的話題如作業、同學關係等。家長不要把老師描繪成嚴厲凶狠的人,也不要把學校描繪成痛苦難受的地方,應給孩子以幸福感,讓孩子對上學感興趣,期待上學。如果孩子有“教室焦慮症”,最好不要先讓孩子吃抗焦慮藥,應先從調整心態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與同齡人的交往。

開學後的假日裡,家長應該儘量少帶孩子上公園等遊樂場所,多帶孩子去書店看看書,或者一起去購買學習用品,給孩子營造學習氛圍,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歡上讀書。

標籤: 恐懼症 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xinli/2n3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