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心理健康 >

心理IN詞:耐特爾家庭 是什麼意思

心理IN詞:耐特爾家庭 是什麼意思

耐特爾家庭名詞解釋

心理IN詞:耐特爾家庭 是什麼意思

所謂“耐特爾家庭”,是英語“NETTEL(NotEnough Time toEnjoy Life)Family”的簡稱,起源於澳大利亞,但在中國卻非常普遍。由於成本增加、工作壓力變大,家長為了提高家庭收入,犧牲節假日消遣或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去工作,雖然家庭收入逐年增加,但卻失去了陪伴孩子和享受生活的機會。

這種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工作掙錢、卻沒有時間享受生活的家庭被稱為“奈特而家庭”。不過“奈特而家庭”的父母並沒有對此感到不滿,相反他們中的很多人十分熱衷這樣的生活方式,認為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成功。

導讀:

“奈特爾家庭”數量不斷增加

自我測試:你們是“奈特爾家庭”嗎?

專家:“奈特爾家庭”模式不利家庭和睦

研究發現以家優先的人活得更滿足

如何學會顧家?

“奈特爾家庭”數量不斷增加

澳大利亞社會學家伯納德-索爾特研究發現,在生活和工作節奏愈發提速的今天,“奈特爾家庭”的數量不斷增加。近年來,澳大利亞家庭就在向“奈特爾”方向轉變。

2001年到2006年,澳大利亞“奈特爾家庭”數量上漲了39%,達到了15萬個。這主要是由生活成本增加、工作壓力變大造成的。對於澳大利亞家庭來說,如果一對夫婦撫養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那麼他們每年至少需要賺11萬澳元(約合人民幣64萬元),才能過得像樣。為了維持心目中最起碼的物質水準,夫妻二人必須都從事全職工作才能賺到足夠的錢,這樣花在家人身上的時間就會減少。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家庭收入,犧牲節假日消遣或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去工作。雖然家庭收入逐年增加,但卻失去了陪伴孩子和享受生活的機會。

自我測試:你們是“奈特爾家庭”嗎?

不妨對照一下,如果你的家庭同時符合以下特徵中的5項,那麼就得警覺起來,你們離“耐特爾家庭”已經不遠了。

1、夫妻雙方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包括上下班時間)。

2、下班回到家除了上網、看電視,就是倒頭睡覺。

3、全家人在一起吃晚飯的時間一週不超過3次。

4、孩子基本由老人或保姆看護。

5、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

6、一家人難得去一次附近的公園或是到郊外踏青。

7、夫妻雙方几乎沒有個人的興趣愛好

8、由於長期緊張和焦慮,常常伴有疲勞、頭昏腦脹、失眠、不思飲食等症狀。

用別人的親子時間、陪伴父母的時間、享受家庭生活的時間來工作,一路搏殺到金領的位子,卻發現孩子已長大,父母已老去,過程中卻沒有自己的參與。當奈特爾一族越來越多地走近大都市青年的生活,人們驀然發現,這一群體在享受優越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心靈上的困惑與無奈。“有錢無閒”的人生究竟是喜是哀?本報已連續推出“奈特爾家庭”系列的報道,許多讀者參與了話題的討論。昨天,本報與騰訊微博聯合推出的關於“奈特爾家庭”的網上調查也進入尾聲。當超五成的網友投票認為“奈特一族”需重新調整工作與生活的時間,並平衡好二者關係的同時,社會學專家也指出,成功人士若一再地被“物”左右自己的生活,當老之將至回顧一生,將充滿幻滅感。

專家:“奈特爾家庭”模式不利家庭和睦

著名社會學家,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認為:“奈特爾家庭”的夫妻雙方由於忙於事業,往往會忽略到家庭生活。而相比較忽略了老人、長輩,受到更深影響的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許多父母選擇了讓別人“代理”,而“被代理”的感受其實將陪伴孩子一生,對其性格、未來產生巨大影響。

“生育後代是很神聖的。如果放棄了生育的責任,放棄了親子關係,那麼就錯過了生命的一道最美的風景。孩子的每一聲啼哭、每一個餵食、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是人生中最好的風景,沒有經歷過這些,可能在心靈的層面上是不完整的。”

顧曉鳴指出,如今許多父母滿以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物質環境,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給他請最貴的保姆,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其實這種觀點完全錯誤。他們認為‘親子關係’是可以代理的,但孩子會認為自己被輕視了,在精神上被遺棄了,長此以往,這種感受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就很大。舉個例子,喬布斯為何至死都不認他的父親,就是這種被‘遺棄’的感受從小時候起就進入他的大腦皮層,成為終生印記,磨滅不去。”

除了影響到孩子的各方面成長,專家認為這樣一種家庭模式,還會對夫妻關係有很大的影響。“有些成功人士缺乏生命意識,覺得生命中的一些階段是可以彌補的,先拼事業再說,而夫妻雙方缺乏溝通與理解,但當他們真的要停下來,面對自己的配偶時卻發現,相對無言,冷漠甚至是婚姻關係的破裂。生命是一個有機體,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錯過了就沒有了。最可悲的是,等物質什麼都有了,兩人老了,卻發現,自以為對子女很好,子女卻與他們沒什麼感情,夫妻雙方也無法交流,孤單的晚年。”

研究發現以家優先的人活得更滿足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以家優先的人活得更滿足、快樂。家庭就像人的情感歸宿,是遮擋風雨的傘、洋溢幸福的河,這種感覺是工作、事業等永遠無法取代的。如果把生活比作拋球遊戲,那麼你會發現,事業是隻橡皮球,丟擲還會反彈回來;而家庭是隻玻璃球,丟擲去就會粉身碎骨、無法復原。

如何學會顧家?

顧家,不是花錢買最好的東西給家人那麼簡單,而是要抽出時間、用心陪伴他們。試著從慢點吃飯、慢點開車做起,讓生活從容一些;陪著孩子玩半天,而不是盯著手機和電腦;親自下廚為家人做一頓飯,而不是總想著沒寫完的計劃;睡前跟家人道個晚安,都會讓內心更平和。

標籤: 耐特 家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xinli/y9y0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