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脾虛怎麼調理 這四個小動作幫助你養脾

脾虛怎麼調理 這四個小動作幫助你養脾

脾在人體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脾病可波及其他各髒,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虛。因此,一旦脾虛則會引發多種病症。你知道脾虛的症狀有哪些嗎?你知道脾虛怎麼調理嗎?你知道健脾的食物有哪些嗎?今天小編推薦大家這四個小動作幫助你養脾,一起來看一下吧!

脾虛怎麼調理 這四個小動作幫助你養脾

1.叩齒咽津

晨起先叩臼(後)齒36下,次叩門(前)齒36下,再錯牙叩犬齒各36下,最後用舌舔齒周3-5圈。

結束時,再用舌頭攪動口腔,激發口腔津液後吞下,早、中、晚各叩齒一次,多做更佳。此動作有滋補脾胃、固護腎氣之功效。

2.擦胸腹

雙掌五指分開,相對放在前胸乳下方,然後稍用力沿脅肋分向兩邊推擦,上下往返從胸到臍及至小腹,以發熱為宜。此法可疏通肝經、脾經,能健脾養肝。

3.摩脘腹

以臍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繞按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繞摩21圈;雙手疊掌,以臍為圓心,先從小到大做圓形摩腹動作72次後,再從大到小摩動72圈返回。

摩腹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有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之功效。

4.擦丹田

將兩手掌分別放在臍下小腹中央處,同時做上下摩擦30次,以漸感發熱為度; 先將左手掌按陰囊(女按會陰),再將右手旋轉摩擦丹田30-100次,左右手轉換。

此法除有健脾壯腎之功效外,還能增強胃腸功能、治療腸道疾病。

藥物補脾+飲食養脾 雙管齊下趕走脾虛

藥物補脾

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對於平常健康人來說,總以食補為先。但對於年邁之人,或多病之人,或體虛之人,往往“食補不如藥補”,或者說“藥補勝於食補”,因為藥物補脾之力畢強於飲食養脾。

補脾藥物分為中草藥與中成藥。常用中草藥有黨蔘、太子參、人蔘、黃芪、白朮、茯苓、懷山藥、芡實、蓮子肉、黃精、炙甘草等。

常用的中成藥有四君子丸、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於丸、香砂養胃丸、參苓白朮散、資生丸、健脾丸、枳術丸、理中丸、保和丸等。以上健脾胃的中藥,若能在老中醫指導下選用,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飲食養脾

應用飲食來養護後天之本---脾胃,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這其中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飲食養脾方法,二是常吃養脾食物。

對於飲食養脾方法,歷代流傳下少格言名句。如晉代葛洪:“善養生者,食不過飽,飲不過多”。《洞微經》:“太飢傷脾,太飽傷氣”。

元代鄒鉉《壽親養老新書》:“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溫熱熟軟,忌其粘硬生冷。夜晚減一口,活到九十九。”

明代胡文煥《養生要訣》:“飲酒一斛,不如飽食一粥。”清代曹庭棟《老老恆言》:“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補之物,多食反至受傷,故日少食以安脾也”。民諺:“少食多滋味,多食傷脾胃”等等。

應用養脾食物,這又是養後天的根本大法。很多養脾食物,人一生都得食用,使脾胃永保康健。

對於平素脾胃虛弱,或胃腸功能差的病人和老人,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疲憊,體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後作脹,大便溏瀉,或穀食不化,四肢欠溫,氣短怕冷,或婦女體弱帶下,舌淡,邊有齒印,脈細無力等,常吃養脾食物,更為有益。可供經常服食的補養脾胃食品如下: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

《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罩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面板,因之而強健。”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木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代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洩。”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

《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鍋巴

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洩瀉”。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

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洩的“玉露霜”。《樑侯瀛集驗良方》中用以治療“老幼脾虛久瀉不愈”就是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頗有效果。

西國米

又稱西谷米,西米。白淨滑糯,營養豐富。性溫,昧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

《本草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花生

性平,味甘,中醫多認為有補脾養胃的作用。如《本草備要》說它能“補脾潤肺”。《滇南本草圖說》又指出:花生“補中益氣”。

《藥性考》記載:花生“炒熟用開胃醒脾”。清代醫家張璐也認為:“長生果能健脾胃,飲食難消者宜之。”

白扁豆

性平,昧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洩瀉,暖脾胃。”

《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

牛肉

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昧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蓮子肉

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明代李時珍認為:“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玉楸藥解》中還說:“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洩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明代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脾虛氣血不足之人,可經常服用大棗。

總結:通過小編上文的介紹,你知道哪四個小動作幫助你養脾了嗎?你知道脾虛怎麼調理了嗎?你知道健脾的食物有哪些了嗎?不妨嘗試一下這些方法,一定可以帶你早日遠離脾虛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03v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