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養生熱的背後 專家稱過分痴迷養生適得其反

養生熱的背後 專家稱過分痴迷養生適得其反

北京“養生大師”張悟本假專家身份被揭露後,很多一直痴迷於某些所謂養生大師說法的人們才如夢方醒。張悟本無限誇大綠豆、茄子功用,他的走紅緣起於他的一本叫做《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書。

養生熱的背後 專家稱過分痴迷養生適得其反

事實上,養生類圖書從來沒有像最近一兩年這樣火爆過——6月3日,記者在南京新街口附近一家書店的生活健康書店區域,看到貨架上擺放著近千種書籍。這些書,基本不離中醫與飲食兩個“關鍵詞”,具體可以劃分為點食成金、小病不求醫、中醫養生、五官養生等20多個門類。在醒目位置上,放著當下熱銷的《小穴位,大健康》、《溫度決定生老病死》、《不生病的智慧》等。很多書的書名很有誘惑力,以療效性的暗示來抓住讀者心理,如《8周降低血脂食療事典》等。

粗粗翻閱內容,有的是從古書古人那兒悟養身,如《跟蘇東坡們學養身》、《讀周易悟養身》、《讀論語悟養身》;有的是把最為尋常的物事變得不尋常,比如水,就有《水這樣喝可以治病》、《水是最好的藥》、《這樣喝水最科學》等;從身體各部位著手的養生類書則有《大腦養生書》、《手到病自除》、《養生先養腳》、《腸道清潔書》、《血液清潔書》等。此外,還有《十二時辰養生法》、《24節氣養生法》等根據時間話養身的門類。

養生類圖書與電視節目聯袂,催生了一大批“專家”,培養出一個龐大的“養生市場”,但各種稀奇古怪的說法也讓關注健康的人們眼花繚亂,比如泥鰍生吃能治很多病、茄子能夠治癌症,等等。

“養生養生,顧名思義,就是保養生命,應該是很生活化、全面化的,沒有那些所謂的專家說得那麼玄乎和絕對。”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告訴記者,她也看了張悟本做的節目,發現他的許多觀點太絕對化、簡單化了,有時就是“千人一方、百病通治”,還有一些說法明顯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存在著誤導。比如說生吃長條茄子就等於吃降脂藥,它不僅吸油,治血脂黏稠,還能治腫瘤。“其實經常吃些茄子確實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但茄子中的龍葵鹼有一定的毒性,老茄子、特別是秋後的老茄子並不宜多吃。”郭海英表示,中醫講究營養要全面、食物要均衡,“五穀、五菜、五畜”都要涉及。在這個前提下,再結合個人體質、健康狀況等,有針對性地吃一些具有食療、保健的食物,才更有效。此外,身體好壞,不止是飲食的問題。食療只是養生的一個方面,日常的起居、運動、睡眠、精神調節中也有許多的養生之道在內。

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科學系主任孫飆教授告訴記者,食療需要講究多樣搭配,合理飲食才是正確的養生方法。“平時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五穀搭配才好。此外,吃和動要兼顧才行,光靠食療,和食療結合運動相比,肯定後者效果好。”

養生書籍、養生節目近年來之所以火爆,專家認為原因有二:一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空前提高,“防重於治”的意識,讓不少人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外,開始熱衷於通過其他途徑來豐富自己的保健知識。二是跟目前的看病貴、看病難有關,普通民眾渴望“低成本養生”,希望自己來做自己的“家庭醫生”。一項網路輿情調查顯示,參與投票的78.03%的網友表示有養生需求,幾乎所有投票網友都希望從更多途徑獲取養生知識。

“對自己的健康很關心,無疑是好事。但是,如果過度關心,時刻惦記,可能效果適得其反。尤其是盲目相信一些偽專家的捷徑養生法或速成養生法,非但不能養生,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傷害。前不久,某地很多相信吃生泥鰍能治病的人出現不適、紛紛到醫院治療就是一個例子。”郭海英教授說。前不久剛剛度過110週歲生日的南京大學教授鄭集先生,其養生之道方稱得上是合理科學之道。鄭老每天伙食費不超過10元錢,養生祕訣也是簡單的幾句話:粗茶淡飯、豁達樂觀、生活規律。“偽專家大行其道的事實在提醒真正的專家,要多多走進社群、學校,宣講真正的養生之道,普及健康知識,當好普通民眾的養生導師。以良幣驅逐劣幣,這一來,偽專家們就會沒有市場和立足之地。”(本報記者 李玲 陳曉春 朱新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841d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