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健康生活 >

冬季保健 先要養腎

冬季保健 先要養腎

天氣漸漸變冷,進入冬季,最容易損人的陽氣,這個時候,養生就要注重斂陰護陽,男性冬季養生,養腎應當是第一位的!

冬季保健 先要養腎

我國農曆10、11、12 月為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冬季天寒地冷,萬物凋零,寒氣凝滯收引,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舊病復發或加重;又因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裡,面板緻密,水溼不易從體表外洩,而經腎、膀胱的氣化,少部分變為津液散佈周身,大部分化為水,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易導致腎炎、遺尿、尿失禁、水腫等疾病。所以這個季節養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無擾乎陽”的原則,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

養腎為先 增苦少鹹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這個季節腎既要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又要為來年貯存能量,所以要多吃些有熱量的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迴圈,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鬆軟。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因此冬天要少食鹹的,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像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早睡晚起 三暖為要

古人主張“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所以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而遲起可養人體陰氣,日出後起床能躲避嚴寒。睡覺時不要貪暖矇頭。因為被窩裡的空氣少氧混濁,人在缺氧的環境中睡覺易胸悶、噁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根據五行學說冬季屬水,為一年中氣候最為寒冷的季節,在滴水成冰、嚴寒徹骨的氣候環境下,機體的禦寒能力下降。此時人體的頭、背、腰腹、足等部位,作為人體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主要通道,對氣溫的變化尤為敏感,若防護不當,很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而且頭、腰腹、背部、足部皮下儲存有大量的免疫細胞,寒冷刺激由此入內,將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致病。因此冬季養生保健必須避寒就溫,斂陽護陰,做到頭暖、背暖、腰腹暖和足暖。俗話說“天天戴棉帽,勝過穿棉襖。”所謂“虛人最怕腦後風”。冬日要“三暖”。一謂頭暖。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腸胃不適等。二謂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區域性肌肉或傳入內臟,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痠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促發各種不適。三謂腳暖。一旦腳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下降,病毒、細菌乘虛而入,使人感冒。

老幼咸宜 辨證進補

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季,人體陽氣內藏、陰精固守,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於身體虛弱的人是進補的好季節。但“虛”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進補時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進補需分男女老少,辨證而為。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其冬令補益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米等。不少學生喜歡挑燈夜讀,以致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其冬令補益可選蓮子、首烏等。不少中年人不注意休息,致氣血耗傷,故冬令補益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老年人身體虛弱,無病可選用杜仲、首烏等,有病則須辨證進補。

因黏硬、生冷食物屬陰易使人體陽氣受損,一旦陽氣受損飲食調養應以“補”為主。補法中以燉補為佳,燉補製作時間長,有利於營養消化吸收,而且還可以適當加入藥材,增強療效。冬日燉補時宜選用一些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羊肉性溫,中醫說它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妙品。“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常食鵝湯、鵝肉,可以防治咳嗽,補益五臟。冬天還要注意養陰,鴨肉營養豐富,尤適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特別是低燒、虛弱、食少、便祕和水腫的人,食鴨肉最有益。

中醫認為,有些人脾胃虛弱。胃的消化與脾的運化功能差,而補品又多為滋膩之品,服用後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出現消化不良等“虛不受補”症狀。而體虛又分為很多種類,包括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氣虛表現為動則氣短、氣急無力。血虛表現在心肝二髒。心血不足表現為心悸、失眠多夢、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則表現為面色無華,眩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等。陽虛表現為身寒、肢冷、小便清長、消化不良、便稀。陰虛表現為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在眾多的補益藥中,應辨證選擇。針對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等四種體虛,選用補益藥中的“四大名補”——人蔘、阿膠、鹿茸、冬蟲夏草會大有裨益。補氣虛為主——人蔘(靈芝人蔘湯)。人蔘性溫,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經,大補元氣。補陽虛為主——鹿茸(鹿茸元蹄湯)。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肝、腎二經,有補腎壯陽之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鹿茸能“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補血虛為主——阿膠。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諸經,以滋陰養血著稱。歷代醫家視阿膠為婦科良藥。補陰虛為主——冬蟲夏草。冬蟲夏草性溫,味甘,入肺、腎二經,有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之功效。

冬季健康養生常識多

早睡晚起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所以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意志安靜,陽氣不受外界干擾。

避寒就溫 冬日氣候寒冷,避室應溫暖防風,一般宜保持在18℃以上。氣溫驟降與寒流過境時,老年人與體弱多病者,最好減少外出。若要外出則應做好保暖防護。

頭背宜暖 中醫認為,頭部與背部為督脈經循行之部位,更是陽中之陽。冬季風寒最易通過頭部和背部侵入人體,誘發感冒、肺部感染等疾病。所以要特別重視頭和背部的保暖,以免陽氣受損。

固密心志 冬為閉藏之季,要重視保養精神,固密心志。精神應含而不露,勿使情志過極,以免擾陽。嚴冬季節,草木凋零,有些老年人會抑鬱寡歡,身心處於低落狀態。而改變情志的最佳方法就是多活動,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最好到室外運動活動,吹拉彈唱、會親訪友,均有益於精神振奮,激起生活熱情。

傍晚鍛鍊 經常鍛鍊可增強體質並提高防寒抗病能力。研究表明,人體化解血栓的能力早晨最低,傍晚最高,如將健身運動安排在傍晚,可使人的免疫能力達到最佳狀態。

飲食宜溫 冬季飲食宜溫熱,早晨外出時,宜先喝些牛奶、豆漿、紅棗粥等以暖和身體。冬季飲食應多選含有優質蛋白質與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瘦肉、魚、雞、蛋類與豆製品等。

謹慎洗澡 洗澡能清潔面板,促進新陳代謝。但冬季氣候寒冷,老年人與體弱多病者,洗澡太勤,不注意保暖,易誘發呼吸道與心腦血管病復發。所以,老年人冬季洗澡一般每週一次即可。

熱水泡腳 腳是人體之根,素有第二心臟之稱。入睡前用40℃~50℃的熱水泡泡腳(並配合按摩10多分鐘),可加速血液迴圈、消除疲勞、並有保健益壽之作用。

適當進補 冬季氣候變化無常,高齡老人與患有疾病的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服用一些具有滋補強壯作用的中藥如人蔘、黃芪、紅棗、板栗、核桃仁、黑芝麻等,或對症服些滋補藥酒,對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是有益處的。

結語:冬季養生多注意一些,就會減少生病的機率,感冒咳嗽要注意防護!同時,冬季也是儲存能量的季節,多多儲存健康,開春才有個好身體!

標籤: 保健 冬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ankang/rdll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