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冬季養生 學會這些妙招健康過冬

冬季養生 學會這些妙招健康過冬

大雪節氣降臨,也就意味著天氣將會更加的寒冷無論是上班族還是上學的同學們,總是會在一天最寒冷的時候出門,那麼,怎樣可以怎暖過冬就是我們不得不關注的事情了,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溫暖過冬的方法吧。

冬季養生 學會這些妙招健康過冬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身體比較容易出現不適。比如說冬季要注意身體各個部位的防寒保暖工作。為了讓自己能舒服健康過冬,要學會以下這些妙招哦。具體的就看小編為大家精心總結的禦寒妙招吧。

天氣寒冷腳要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再加上腳的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較差,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

中醫學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胃脘痛、腹瀉、行經不調、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腳部受涼還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時必須重視對腳的保健。

冬季我們穿的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比較好,保證我們的腳與鞋之間應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來保暖。鞋底應該儘量厚些,因為鞋底厚表明鞋的防寒效能好。在冰天雪地裡工作的人,最好穿帶毛的長筒皮靴。

經常會在冬季生凍瘡的人,就應該要及早穿棉鞋了;對於有腳汗的人最好選用通透性較好的棉鞋和襪子,當襪子和鞋墊汗溼後,要及時晾乾,棉鞋內也要經常烘晒乾。

18℃是理想溫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

若室內溫度過高,會使人感到悶熱心煩,令人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爐燒煤取暖的房間,溫度過高時,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

如果我們身處的室內溫度過低,就會使人體散熱過快,進而會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常常讓人感到寒冷,身體虛弱者甚至會引起寒戰,對於胃腸虛弱者,就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等症狀。

冬天戴圍巾千萬別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論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還是兒童、年輕的小夥還是漂亮的姑娘,出門圍上一條圍巾,既有防風禦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風采。在戴圍巾時,不要採用連脖子帶嘴一塊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實則於健康不利。

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常洗滌,所以在圍巾接觸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寒冬,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據測試,處於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的總散熱量的30%,4℃時佔60%,零下15℃時佔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正如俗話所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45%~60%RH是健康溼度

冬季室內的溼度也要適宜,45%RH~60%RH被稱為“健康溼度”。

室內溼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當室內溫度過高時,就會令人憋悶難耐;室內溫度低時,溼度高於’80%RH,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寒冷感。

室內溼度過低,空氣乾燥,人的呼吸道乾澀難受,會造成口乾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區冬季降水量少,風大,氣候乾燥,室內溼度也較低。特別是冬天燒爐子、暖氣取暖,室內空氣更是乾燥,常常需在爐子上放置水壺,讓壺內的水蒸騰,向室內排放蒸氣,或向地面噴水增加空氣溼度。為了更好地控制空氣溼度,可選用加溼器。

八個部位最需要保暖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又開始了“凍手凍腳”的日子。而除了手和腳外,身體的其它幾個部位也是很容易受到冷空氣的侵襲。

專家提醒,冬季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受涼發病,尤其血液迴圈較差,對冷的敏感指數更高,所以更容易受寒氣入侵。要想平安過冬,必須保暖好身體的這些重點部位。下面小編告訴你,身體的這8個部位最怕冷,為它們做好保暖工作,就能讓你溫暖過一冬。

頭暖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人體經脈多匯聚於頭部。頭部得不到保護,就像熱水瓶沒有蓋子一樣,體內陽氣最容易散掉。因此冬天出門,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鼻暖

“鼻為肺之竅”,預防呼吸系統疾病,就要守好這道“門”。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雙手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著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鼻的耐寒能力。風大時出門戴上口罩。

耳暖

耳朵體積雖小,但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容易散發,且“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於耳,因此冬季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

你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

頸暖

頸部上承頭顱,下接軀幹,稱得上人體的要塞。頸部受涼,可使區域性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甚至誘發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

因此,冬天出門一定要備條溫暖的圍巾,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頸椎病等的人。

腰暖

“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到寒冷刺激,人的“先天之本”也會受到牽連。中老年人突遇冷風后極易刺激神經,引起腰部疼痛,甚至舊病復發。

除了及時增添衣服,還要注意夜間睡覺時蓋好被子;晚睡前可用雙手搓腰眼,使腰部發熱;必要時可選擇護腰帶加強保暖。

背暖

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而人之陽氣根源於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著涼受風寒也常從背部開始。保持背部溫暖,可防感冒、固腎強腰,預防舊病復發。

除了加件背心、馬夾,背部冬季保暖的要訣是晒太陽,每天可在中午光照強烈時出門散步,接觸陽光,幫助腎的陽氣升發。

膝暖

膝關節脂肪含量少,易受寒冷刺激。而且冬天膝關節周圍供血減少,保護和調節功能下降,寒氣侵入時很容易誘發膝關節疼痛。

因此,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七分褲等,騎車、外出鍛鍊時可戴上護膝,並注意運動不可過量。

腳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雙腳雖然支撐著人體這個“大廈”,但它遠離心臟,血液迴圈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效能差,容易發冷。

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每坐2~3個小時之後,可以起身走動10分鐘,以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另外,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後,用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左右,也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結語:冬季獲得溫暖恐怕是人們最渴望的事情了,可是到了冬季,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受涼發病,尤其血液迴圈較差,更容易感到寒冷,如果你經常冷的直打哆嗦,就不妨試一試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溫暖過冬妙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row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