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中老人要重視生活嬗變 中老年再婚心理調整

中老人要重視生活嬗變 中老年再婚心理調整

1、老年人的黃昏戀

中老人要重視生活嬗變 中老年再婚心理調整

和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一樣,中國的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老年問題也多了起來,其中老年人戀愛和再婚的問題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

近年來,老年人再婚在我國已逐漸增多。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或看到一些孤獨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過上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會上還存在不少障礙。

傳統習俗對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態度,很多現代的年輕人對自己年老的父親或母親再婚,感情上也轉不過彎來。

有的認為獨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為什麼還要結婚呢?難道還那麼迷戀房事生活嗎?

人們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再婚不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求。

2、再婚老人幾種常見心理

老人喪偶者,很想再找伴侶,他們認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難以照顧自己的生活。雖然,子女多的能夠體貼和尊重他們,但兩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為上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別。

子女的情感、行為以及多麼周到的照顧均不可替代老夫老妻知覺那種時有的情感和行為。

喪偶的老年人很多難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瑣事,也有不便讓子女去做之處,何況性愛及情愛的伴戀就更不用說了。

對於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婦女,由於年輕時考慮子女尚小,其成長和教育問題促使他們沒有嫁人。

辛辛苦苦把孩子撫養長大成家後,孩子們忙於經驗自己的小家庭,對其母親不加關心、照顧,因而要求再嫁。

有的老年人則是由於子女虐待歧視渴望再婚。他們無法忍受子女對其冷淡、歧視甚至仇的生活,他們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尋找到新的伴侶,另找家庭溫暖。

還有少數的獨身老人是因為中青年期離婚後,由於當時要撫養教育子女,因經濟負擔或其他原因沒有再婚,現在年歲大了,精神上沒有寄託,生活上需要照顧,希望再婚。

3、老年人再婚的障礙

現實生活中老年人戀愛和結婚常常會遇到種種的干涉和阻力,引起家庭糾紛,家庭關係緊張,甚至造成悲劇者也屢有見聞。

通常造成老年人再婚的障礙主要有一下幾種:

(1)老年人本身舊觀念

傳統的觀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怕再婚引起別人的恥笑。他們認為對慾望冷淡才是高尚的,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談什麼戀愛。

他們沒有想到,老年人也是人,他有權利按自己的意志來自由戀愛和結婚。

(2)子女影響

有許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對。好不容易談妥了婚事,就因為子女關過不了而被迫解除。

老年人雙方都有意,就是結合不了。小輩們把父母永遠釘在了“父母”的位子上,而不是把他們看做同自己一樣的人。他們根本沒有為父母想過,風燭殘年的父母是單身孤零零地活著好呢,還是幸福地有意義地生活著好呢。

子女反對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幾種理由:擔心遺產會落入他人之手;不願照顧護理後母(繼父)等。因經濟原因反對的佔絕大多數。

有積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積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嚴重的多。無經濟來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反對干涉的就少些。

(3)居住及經濟條件影響

在目前居住條件偏緊的情況下,增多的家庭人口,會影響現有的居住條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維持獨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礙。必須健全社會性保障制度,同時,使老年人認識到應把遺產投資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把這一障礙。

(4)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一方面指社會輿論對老年人再婚的壓力。有些人認為老年自傲混是恥辱的,有些人認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國國情。特別是有的老年人比自己輕的中年寡婦結婚,社會輿論的壓力更大;高齡老人要求再婚,更是輿論譁然。另一方面,社會缺乏為老年人戀愛、結婚服務的諮詢機構和專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紹所,大多數是面向青年人的。

(5)老年人再婚後的心理恢復

老年期是喪失期,將失掉金錢、健康、配偶等。正因為如此,也是容易喪失生存意義的時期。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實,其最根本的條件有:

1、經濟上的保障;

2、身心健康;

3、要有能夠從心理相互諒解的對話人;

4、要有益於別人的工作及作用;

5、能得到適當的性滿足。老年期的戀愛與結婚,在多數情況下,起著能使這些條件得以滿足的作用。

所謂慾望,並不單純意味著慾望滿足。從廣義上來講,老年期的慾望,就是滿足相互認為還有必要的一種感情,使雙方得到相互鼓勵,增強團結,分享歡樂;進而使雙方的情緒得以滿足,既能打消孤獨感,又增添了自信心。

大量的事實證明,做好老年人的再婚工作,對社會,對家庭,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均是有益的,尤其是對鼓勵、支援老年人充分發揮餘熱,完成為竟的業績是不可缺少的,應當從法律上予以保護,從道義上給予支援。這樣做不僅使希望自再婚的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而且對整個社會也有很多好處。

(1)有利於減輕子女的精神負擔。

(2)有利於撫育下一代。

(3)有利於減輕國家對孤老者負擔。

(4)有利於減少和防止嫌棄和虐待遺棄老人行為的發生

(5)有利於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66k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