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的心理疾患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的心理疾患

中老年對抑鬱症的分析與防治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的心理疾患

人的心理由於長期強烈緊張,或持久心情低落,或有超負荷的各種壓力,就引起了一組功能性精神障礙,又名神經症性抑鬱症。

患有此症者,多數是由社會環境、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和個人的心胸狹窄所形成。

1、抑鬱症的表現

(1)興趣減退表現

認為什麼事都沒有意義了,對任何事都感到無味了。

(2)無助感

患了抑鬱症者對自己的不幸和痛苦無能為力。更具特徵性的體驗是,患者感到別人對他也愛莫能助,儘管他完全體會到別人的善意,感受到別人在為他操心努力,但他感到無濟於事。

(3)對前途悲觀失望

患者覺得生活、工作、學習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無可挽回和不可收拾;嚴重者心灰意冷,甚至感到絕望。

(4)精神疲憊

患者的精力似乎已經耗盡,想振作也振作不起來;感到缺乏動力,似乎沒有別人催促或推他一把,他就什麼也不想做。

(5)自我評價下降

患者感覺什麼知識和技術都沒有了,自己已毫無用處,對實際上有過的成績也不認為有任何價值,或者幾乎只看到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似乎有什麼長處和優點都沒有;過去引以自豪或可以自慰的品質在患者心目中也消失了。

患者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沒有意義,感到活著還不如死了好,常有自殺念頭,甚至有自殺行動。患者的自卑總是隱含著追求的目標或標準太高,而“理想”的追求實際上是不自量力和自我估計過高。

抑鬱者的自我評價下降,伴有自責,甚至有罪惡感。抑鬱是一種自我懲罰的形式,即當個體喪失心愛的人或物後,對所失去的人或物有無意識的矛盾和敵對情感,現在卻把這種情感轉問自己,便引起抑鬱。

患者歪曲性認知型別的特點如下

①把積極的成就都看得微不足道。

②把任何問題都會誇大到“毫無指望”。

③容易兩極分化,即以兩個極端看事物。

④容易把兩個孤立的事物或事件看做是普遍的。

由於這些認知上的歪曲,患者對他們自身、周圍環境和未來都產生了一種消極看法。當患者人為地減少痛苦事件,所做的努力沒有明顯效果時,就會產生一種無助的意識;動詞的失敗使他領悟到控制這些事情努力是無益的,最後要與有關處境妥協。

這種“缺乏控制”和無助感,使他們把這些失敗歸於“穩定的”“內在的”特徵,如“我很愚蠢”,“和我在一起沒有意思”等。此外。出現抑鬱症的原因也與個體高度的成就需要相關。

由於個體對成功抱有過高的期望,而且在對成功的追求過程中精力充沛,所以當無法逃避失敗時,就會感到絕望、破滅,繼發為抑鬱症。

2、對抑鬱症治療的可行方法

(1)任務分級法:把目標或活動分解為小目標,減少患者的壓力。

(2)不愉快的活動轉向愉快活動。

(3)改變消極觀點,對患者、對生活的消極觀點進行調整並改變它。

(4)誘發不相容情感。

(5)改變自我詞語,用積極的自我陳訴取代消極的自我語句。

對抑鬱症患者的一些提示:煩瑣的人世生活中,如果你懂得放棄,不去為達不到的目的而煩惱,你也就不會抑鬱,就會快樂瀟灑地生活。人生得快樂,要活得瀟灑。

遊戲人生不可取。快樂生活應有的原則是個人的情緒瀟灑而快樂。雅人有雅興,俗人有俗趣。人無論在朝為官或在野為民,都自有其樂。

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飯也罷,都求暖求飽而已。擁有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人生總是一波三折、七災八難地活著,瑣事、煩事、難事甩不開,扔不掉。

即使你是時時小心,處處設防,說不定什麼時候還會遇上倒黴事,如果你總是杞人憂天,憂心忡忡,怎麼快活得了?但人總得活著吧,憂傷也一天,快樂也一天。

無論是勁頭十足還是虛有其聲,總要往前奔,不然就對不起父母創造的血肉之軀了。快樂是一種獨到的體驗,只要樂趣真實常在,無論雅俗都會活得有滋有味。也用不了太多的心思,你會發現活著本來就不錯。

不管你有大本事還是小本事,你總會有一些期盼,會發現一些趣事。如某個訊息,某個話題,某種現象能讓你興奮。這興奮可能太俗,讓人瞧不上眼,或根本就不值得,但只要你體會真實的快樂也就夠了。

即使真正遇上不稱心的事,也別抱著死理跟自己過不去,即使是一時解不開也用不著心煩,日子還長呢。千萬不要拘謹於僵化的思維模式,死心眼一條道兒跑到黑,或抑鬱成疾傷害自己。人應以快樂瀟灑應付外來的事。

毛澤東曾說過,“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偉人的樂乃大家之樂,猶如范仲淹所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對於我等平常小人物,面對複雜多變的人生,自然也要有大境界和包容心,另外更需要有平常的心境,快樂才能常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7d7r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