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中老年要正視生活嬗變 怎麼才能算心理健康

中老年要正視生活嬗變 怎麼才能算心理健康

怎麼才能算心理健康

中老年要正視生活嬗變 怎麼才能算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要求內外兼顧,對外,要人際關係良好,行為符合外界的規範,又能滿足自己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質。

心理健康說到底是一種人生態度。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標,但目標不要太完美;既要積極進取,又要證實客觀現實;有一定程度彈性的道德準則。

心理健康並不是心理平衡。心理健康並非平衡與適應狀態,而是處於兩級的中間位置。

通常人們把適應理解成對周圍環境的順從,把平衡理解為內心無衝突,但這並不是心理健康。

因為如果“平衡”就是健康,那麼一個滿足現狀,沒有追求,不思進取的人,內心就很平衡,因為他不會有挫折感,也沒有衝突。這樣的人健康不健康?如果說“適應”就是健康,那麼現在社會上的人見人說人話,逢鬼說鬼話,左右逢源,上下討好,這種人算不算健康?上述兩種人也未必快樂,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每個人都渴望時時注意,事事順心,但事實上“生活有苦也有甜”。當面對認識固有的煩惱和時代變革帶來的種種困惑,面對疾病的糾纏、追求的失落、奮鬥的挫折、情感的傷害、學習的壓力等等困擾時,不良的情緒體驗油然而生。

如果對不良情緒不能正確對待,不加以及時調節疏導與釋放,就會影響人的工作、學習和正常生活,繼而導致身心疾病,危及人的健康。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因為心理健康不是說沒有遭受挫折,麼有衝突,沒有痛苦,而是能夠有效地進行調整,並在這種狀態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從心理角度來說,人的情緒總有一種處於平衡狀態的需求。當心理平衡時,人就會感到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信心百倍。而當心理失調,則會令人情緒多變,喜怒無常。人們疾病的第一致病因素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因此人們遇事不可片面、偏激。

心理失調時,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來維持心理的平衡

(1)增強適應能力

要努力調整自我,增強適應能力,學會對各種現象作出客觀的分析,正確判斷。在生活中遇到矛盾不退縮、不逃避、不憂愁、不沮喪,一定要鼓起“迎著困難上”的勇氣,把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看做是磨礪意志、增長才乾的一種“財富”,而不是把它當做負擔。

常說的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增加自己的寬容度也很重要。加重自身的“得意”砝碼,應該說是一種更有效的辦法。人生各方面的“得意”,加婚姻的美滿、身體的健康、事業的成功、子女的出息、財產的富裕、友人的情誼等,你擁有越重的“砝碼”,你就能平衡越大的失意。

(2)注意調節情緒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情緒傾訴愉快時,代謝都處於平衡的協調狀態,體內的免疫活性物分泌增多,抗病能力增強。不良情緒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甚至癌症的發生。要善於條件情緒,正確對待發生的心理衝突,做到胸懷坦蕩,樂觀開朗,溫和樂觀,心靜安寧。

(3)善於解脫

人生征途上常是順境與逆境交替,失敗與成功並存,歡樂與困惱同在。要做到遇事想得開,不鑽牛角尖,身處逆境時進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脫。

遭遇受到挫折、不幸或失敗,沮喪萬分,一時想不開,為儘快獲得心理的平衡,有必要來尋找幾條理由,為自己的遭遇作合理的解釋,這叫自我安慰,對緩和一時的思想扭結是有效的;但不可經常使用,最根本的還是採取積極的調節措施。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誠相待,“以心換心”。理解與寬容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兩大法寶。相互關係能促進心理健康,助人為樂是美德。要善於幫助別人,樂於助人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幫助。

當一個遇到挫折、壓力的時候,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建立起完善的心理防禦機制。如果通過換位思考,多層次、多角度思考,仍然無法排解鬱悶的情緒,就應尋找親人朋友的幫助,以傾訴的過程緩解壓力。

換句話說,是吧自身的包袱讓別人分擔一些,從而起到減輕心理壓力的作用。

(5)採用科學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節奏

調節好飲食會滋養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儘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以補充自己的蛋白質與鈣質的攝取量,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經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無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比較薄弱。

注重養心和養肝,可以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蓮子茶,因為它們有清肝解鬱的作用,長期和對抑鬱很有幫助。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乾等,這些都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抑制焦慮、抑鬱都很有幫助。

核桃、魚類等含有較多的磷質,對養腦會很有助益。另外要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勞逸結合,學會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工作之餘養花植樹、欣賞音樂、練習書法、繪畫、打球、練太極拳、登山等,可以怡人情志,調和氣血,利於健康。還有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生活單調是許多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之一,對調節不良情緒、心理失衡方面也是不利的。所以我們應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著對於提高身體素質,防止積勞成疾、調節心理平衡也極其重要。

(6)及時宣洩不良情緒

當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出現悲傷、憤怒、怨恨等情緒時,要用於在親友面前傾訴,作合理的宣洩;不要自己生悶氣,把不良心情壓抑在內心,而應當學會傾訴。

每個人的周圍總會有幾個知心朋友,當產生不良情緒時,朋友們聚一聚,一壺清茶,一杯咖啡,就是論事傾訴一番,把自己積鬱的消極情緒傾訴出來,以便得到別人的同情、開導和安慰。

美國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一個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長壽20年”。可見朋友對一個人生活的重要性。現實生活中宣洩的方法很多,人與人因個體差異和所處環境、條件各異,採用宣洩的方式也不同。

從小小的一聲嘆氣,到大聲痛哭、疾呼、怒吼,以及打球、散步、聊天等,都可以起到宣洩的作用。哭是人類一種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緒的直接外站流露。現實生活中除了過度激動外,哭總是由不愉快引起的。

因此從醫學角度講,短時間內的痛苦是釋放不良情緒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

因為人在情感激動時流出的淚會產生高濃度的蛋白質,它可以減輕乃至消除人的壓抑情緒。有關專家對此進行研究,其結果表面健康男女哭的比有病者哭的多。

不過,只是在內心受到委屈和不幸到極大程度時才哭,如果遇到事情就哭,時時哭哭啼啼,事事悲悲切切去,反而會加重不良情緒體驗。“喜怒哀樂,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誰人不曾遇到過生氣彆扭、令人氣憤發怒的事情呢?而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生氣、盛怒而亡者。

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把人撐死”。歷史上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在惱恨暴怒之下,口吐鮮血而亡。所以,我們遇事不生氣。氣出病來,誰來替?誰得意?

對引起心理失衡的問題,選擇恰當處理方式給予解決,為最佳的辦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22g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