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長期口乾舌燥的原因

長期口乾舌燥的原因

生活中,我們有時因為吃了偏鹹的食物或是出汗過多,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這是正常的,可是有的朋友,明明沒有吃什麼偏鹹的食物,或者剛剛才喝了水大半杯水,但不一會又感覺口乾了。晚上喝很多水,半夜醒來還是一樣幹得難受。這就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了,那麼,長期口乾舌燥的原因有哪些呢?

長期口乾舌燥的原因

1,口乾多數是生理性的

口乾作為人皆有之的感覺,絕大多數是生理性的,口乾——攝水的條件反射環路就是其中之一。神經系統的下丘腦外側區中存在著攝水中樞,當人在少飲、運動、失血等情況下,隨著機體水分的減少,血液就會變稠,醫學上叫做血液高滲化。

這一生物資訊刺激了攝水中樞就會產生渴覺,即口乾感。同時,人的本能也會讓泌尿系統放慢“工作節奏”,少撒尿。人體通過這種負反饋機制,就能控制住水的進出口,使身體保持必要的水分。

因此,生理性口乾的特點是,口乾感常發生於超出正常生理活動量的初期,口乾程度與失水量有關。

2,藥物性口乾有些可避免

還有一些人口乾是由於藥物引起的,多見於長期服同一種藥物的慢性病患者。有統計顯示,64%的口乾症與長期服用同一種藥物有關,高血壓、憂鬱症、甲亢、水腫等患者不得不長期服用某種藥物,都可引起口乾,而可能引起口乾症狀的藥物有數百種之多。

最常見的引起口乾的藥物有利血平、甲基多巴等抗高血壓藥物,抗抑鬱藥尤其是三環類抗抑鬱藥,抗甲亢藥物,鎮靜劑,利尿劑,抗副交感神經類藥物,α受體和β受體阻滯劑等。一些用於急診的藥物,如常用於緩解膽絞痛的阿托品等也可能造成口乾,蒲公英、大蕁麻等部分中草藥和辣椒、大蒜、銀杏等也可引起口乾症

3, 病理性口乾提示系統性疾病

許多疾病的臨床表現有口乾症狀,如貧血、甲亢、鼻竇炎、移植抗宿主病、神經節病變、中樞疾患等。在這些疾病中,可以列為“明星級”的是糖尿病。其實,口乾不單單是糖尿病的臨床表現,鮮為人知的是,艾滋病患者中約有4%~8%有涎腺損害,主要表現為反覆的涎腺增大以及口乾症;丙肝患者約有10%~33%患有涎腺疾病,唾液流率有明顯降低而導致口乾症。

此外,多種原因造成的涎腺功能障礙會直接引發口乾症。例如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可導致上皮腫脹,管腔狹窄,部分腺管堵塞,導致唾液分泌下降;當急性炎症轉化為慢性時,腺體組織破壞,被纖維化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取代,進一步導致唾液分泌減少。

標籤: 口乾舌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z7r7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