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民俗 >節氣 >

立秋養生小常識 那些不得不說的祕密

立秋養生小常識 那些不得不說的祕密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立秋就意味著秋天的到來,天氣開始變冷了。立秋的前一個節氣是是大暑,後一個節氣是處暑,介於大暑和處暑之間的立秋該如何養生呢,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一些立秋的小常識和一些立秋養生的食譜,讓你立秋之後有一個好的狀態。

立秋養生小常識 那些不得不說的祕密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尤其是南方地區,盛夏餘熱未消,秋陽施虐,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9月的中下旬,故民間有“秋老虎”之說。

但從整個自然界循序漸進的變化過程來看,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度時期。故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熟也”。所以立秋開始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皆以收為原則,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立秋養生小常識

早臥早起以斂陽

隨著立秋後自然界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們養生也要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故立秋起居養生當始遵《內經》“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所戒。因“早臥”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有利於肺氣的舒展。雖說“秋老虎”天氣依然炎熱,但使用空調風扇仍當謹慎。諺語有“早晨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酷熱,夜間涼爽,夜臥易受寒邪侵襲而致病。故也不宜對著門窗入睡或露宿野外。

保護脾胃始添酸

立秋節氣,南方地區仍是高溫酷暑之勢,時有颱風降雨,溼度仍較大,人體還是容易受溼熱邪氣的侵襲。溼困脾胃,則易出現疲倦乏力、食慾不佳、脘腹脹滿等症狀,且不少人“因暑貪涼”,過食寒涼生冷之品而更易損傷脾陽。所以,保護脾胃仍是立秋節氣飲食養生的要點。又因“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立秋為秋天的開始,養生要開始養收,所以飲食上要開始適當減辛增酸,多吃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等酸味食物,而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不過,素有胃病之人則應注意慎食過酸之品。

心情舒暢防肺傷

秋天是一個也容易傷肺的季節,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及時調整,讓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切勿忽喜忽悲,避免秋天的肅殺之氣。注意養肺,多吃白色蔬菜,比如山藥,梨子等。

8月7日就到了立秋了,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三伏天是陽中之陽的日子,這時候冬病夏治的效果最好,今年三伏比往年多10天,可是這立秋一到,就是一個天氣轉涼的標誌,這時候就建議大家空調少吹了,雖然秋老虎還是熱,但是必要要注意避免受涼,另外呢,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心情,我們中醫上講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要注意哦,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要主動排解。在飲食方面,要注意辛熱的蔥、姜等就要少吃了,容易耗傷肺津,建議多吃點酸的果蔬。衣服不要穿太多,給自己的身體一個漸漸適應天氣變冷的這樣一個變化,否則冬天會容易感冒的。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立秋過後養生保健注意些啥滋陰潤肺但別“大補特補”中醫上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剛剛立秋就應該做好進補的準備了,專家介紹說夏季養氣,冬季養陰,夏季比較適宜進補。立秋不宜特補,立秋前後適合吃一些祛溼的食物。雖然即將進入秋季,但近期濱州的天氣依然會比較炎熱,空氣的溼度也還很大,人們會有悶熱潮溼的感覺。再加上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後胃腸道疾病容易復發,因此腸胃不好的人要少食用瓜果。

“秋老虎”出沒要注意隨著秋季的到來,朋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症狀。此外,許多市民習慣於在家時將空調溫度設定的較低,在夜間睡眠時寒氣侵體,容易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所以,市民朋友外出時應該注意新增衣物,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立秋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此後溼氣逐漸減弱。但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甚至還可能虎視眈眈,而天氣也逐漸轉向乾熱。特別是立秋過後,還可能再處於炎熱之中,而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後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秋季高發病現在開始防立秋期間易患咽喉炎,預防是關鍵。現在的年輕人是咽喉病的高發人群,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長期精神緊張、身心疲勞,會使身體免疫力降低。立秋風(微博)幹物燥,溫度也逐漸降低,一旦勞累過度,容易誘發咽喉炎或是使本來已全逾的咽喉炎復發。因此,年輕人要做好咽喉炎的預防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積極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過冷、過燙、油炸、醃製等刺激食物,可適當多吃些清熱降火、潤肺利咽的食物,以及富含蛋白質和膠原蛋白的食物。紅眼病是立秋節氣的高發病。夏末秋初,季節相交,熱還是當先,病毒肆虐,細菌感染時常發生,加上睡眠不夠,容易患紅眼病,因此一定要注意好個人衛生。嚴格搞好個人衛生和集體衛生,急性期患者需隔離,以避免傳染,防止流行,嚴格消毒患者用過的洗臉用具、手帕及使用過的醫療器皿,一眼患病時應防止另一隻眼睛感染等。此外,立秋溼度較小、浮塵較多,花草樹木開始了新一輪的新陳代謝。過敏原的增加,使具有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症,因此市民朋友在此期間也應該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加強鍛鍊。

入秋防“秋老虎”傷人 生活起居要留意

入秋後,天氣也會發生變化,雖然白天仍然炎熱,但是秋季天氣偏悶熱,暑氣更加逼人。這時候人們該如何保健,預防“秋老虎”發威呢?

保持健康習慣防“秋老虎”傷人

入秋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特別是秋後久晴無雨時,暑氣更加逼人,民間素有“秋老虎”之說。但只要注意飲食和正常的起居習慣,“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1、注意防晒,白天儘量在陰涼處工作,如果無法避免在烈日下的工作要及時的補充水分,做好防晒工作;

2、注意飲食,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就從餐桌上撤除,要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但也不能過於清淡,要注意營養均衡;

3、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要多飲水,每天至少飲1000毫升以上;

4、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出丟失的鉀,但要注意其性味,不宜過於寒涼;

5、要注意保護室內空氣流通,空調房室內外溫差不要大於7℃;

6、要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7、在“秋老虎”這樣的天氣裡,不要放鬆對寒涼的警惕性,不要忘記秋天晝夜涼的特點,早晚要注意加衣,防止受寒;

8、心腦血管病人不能跟普通人一樣渴了才喝水,而應主動補水。綠茶有強抗氧自由基作用,有防動脈粥樣硬化效果,是心腦血管病患者的首選夏季飲料。

立秋養生的5原則

1、 不要暴飲暴食

秋天一到,人們往往因為氣候適宜,比起夏天炎熱不是的氣候,食慾會大幅度增加,甚至暴飲暴食,對身體造成不良的負擔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4、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養生小常識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5、警惕秋季心理疾病

在秋季,天乾物燥,人們容易感到煩躁,情緒不太穩定,容易導致抑鬱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一定要保持開朗的性情,讓自己快樂起來,多和別人交流,平心靜氣的對待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才能預防自己進入抑鬱的心理陰影。

立秋養生食譜

中醫認為,夜間應該是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安靜入睡的時段。夜裡到凌晨不睡覺,會使人體內的陽氣得不到正常的休整,最容易誘發“心火”,而且熬夜容易耗傷陰精,這裡向大家推薦有滋陰、降心火功效的一款食療方。

立秋過後人體很容易“起火”,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歡熬夜的人更是如此。在這裡提醒大家,降火也要注意分清部位,這樣才能對證降火。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為了適應秋天這種乾燥的特點,那麼,我們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液”,以緩解乾燥氣候對於我們人體的傷害。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但是,如果我們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給我們的負面效應。水分進入人體後,很快就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我國古代醫學家就替我們提供了一條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那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這種方法,與我們現代醫學中的給病號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真是一舉三得。

蜂蜜是大自然贈給我們人類的貴重禮物,它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兩者的含量達70%。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

百合枸杞綠豆湯

原料及製法:枸杞20克,幹百合20克,綠豆20克。白糖適量。將洗好的百合、枸杞子與綠豆放入鍋中,加5碗水用旺火燒開,小火煮至綠豆開花、百合酥軟,加入白糖調味,息火燜5分鐘即可。

秋季過度熬夜和娛樂還會誘發“心火”之外的很多“火”,這裡特別提醒大家“降火”要分清部位,一般來說中醫按人體的三焦把“火”分為三類,即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祕、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對於立秋之後出現的中焦火可以試試下面這款食療方:

蓮子百合湯

做法及功效: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秋燥時節,一方面要多喝鹽水和蜜水,另一方面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之類的食品,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我們人體的危害。當然,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薑,它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迴圈;同時含有薑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間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蘿蔔下床姜”一說。但在秋天,最好別吃,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姜爆鴨

配料:鴨半片,姜,青椒,蔥蒜,豆豉,辣椒醬,甜麵醬

做法:鴨子剁塊,姜一小塊拍破,另外的全部切絲,青椒切絲;油熱後下蔥薑蒜炸香後放鴨子幹爆,直到把鴨子爆的乾乾的才可以;油8成熱,放豆豉,辣醬,甜麵醬炒香後放薑絲煸一會,最後放爆好的鴨子,白糖,和青椒翻炒幾下即可

功效:滋陰,補虛,養胃,利水。

食用;適宜糖尿病患者食用;適宜肝硬化腹水者食用;適宜肺結核患者食用;適宜慢性腎炎浮腫者食用。

糖醋小排骨

配料:小排骨、澱粉、青紅椒、姜、雞蛋

做法:打散的雞蛋液加入適量鹽,雞精,和一點米酒拌勻,再加入排骨中拌勻,醃10分鐘入味。把醃好的排骨均勻沾上澱粉,並用手捏緊防止脫落。小火慢炸排骨至表面金黃,全熟時撈出。

另起鍋,放少量油,放入薑片,青紅椒略炒。把已經炸熟的排骨回鍋快速翻炒一下,炒勻即可關火。

功效:豬排骨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適宜於氣血不足,陰虛納差者。

薑汁牛肉

主治:病後脾胃虛弱,神疲乏力大便溏洩,久瀉脫肛以及體虛浮腫(營養性浮腫)等。

配方:老薑數塊,鮮牛肉100-150克。用法:老薑榨汁,鮮牛肉100~150克切碎,剁鹹肉泥狀,加入30~40滴薑汁,再放些醬油、花生油拌勻。

待燜米飯時,將薑汁肉倒入飯內蒸熟(約15分鐘)即可食用。

粟米山藥大棗粥

主治;脾胃虛弱之瀉洩。

配方:粟米30克,淮山藥15克,大棗5枚。用法:上述三品煮粥食用。

棗米藥糖粥

主治:慢性腹瀉。

配方:紅棗10枚,薏米20克,山藥30克。乾薑3片,紅糖15克,糯米30克。

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服食。

結語:立秋的到來,日夜溫差變大,晝短夜長,此時由於晝夜溫差大易多發流感性感冒,早晚及時適量的添減衣物,白天多開窗透氣,晚上少開空調,秋季別一個易發疾病就是咽喉炎,年輕人是咽喉炎高發的人群,大家一定要有一個好的作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飲食方面也要以清淡降火為主,可以適當的食用一些含有豐富蛋白質以及膠原蛋白的食物。

標籤: 小常識 立秋 養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insu/jieqi/e21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