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夏秋之交話養生

夏秋之交話養生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早晚微涼的天氣預示著秋天快要到了,特別是“立秋”節氣一過,人們似乎感覺到了一絲絲涼意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秋季是乾燥缺水的季節,這個時候人體的各項機能都在迅速的發生變化,是去舊更新,恢復以及調節人體機能的最佳時機。

夏秋之交話養生

一:秋天養陰

現在城市環境汙染嚴重,再加上我們生活居住的環境,特別是經常生活在鋼筋水泥建築裡,離泥土越來越遠,吸取的地氣不足,會影響到機體的陰陽平衡,使得體內的“陰”相對不足。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

所以秋天養陰的話則需要:第1:多喝水。中醫認為水為陰氣之源,所以秋季應該多喝水。第2: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山村、公園,都有助於養陰而調整機體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多接地氣。第3:汗出過多就會損人體之“陰”,所以秋季鍛鍊身體的時候,還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

二:秋季養生注意調理脾胃

夏秋季節,在這似熱非熱的天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常常冷飲冷食,冰冰的冷飲順著食道進入胃的感覺,讓很多人只喊“爽”,殊不知,這時候的胃已經被刺激的“直不起腰”了,不要以為秋天天熱就可以像夏天那樣為所欲為,夏秋交接之時,要特別注意飲食方面,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腸胃鬧毛病。所以立秋之後最好儘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該多禁忌。夏秋交接,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等油膩類的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洩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褪後在進補。

三:秋季養生之防秋乏

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時間的推移,我們會慢慢的適應從悶熱到涼爽的這種季節交替的變化,但是身體還是有點跟不上這變化的速度,因此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所以還是要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首先要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比如跑步,爬山等有氧運動。但是要注意,秋季並不是一個進行大強度鍛鍊的季節,應循序漸進,以免適得其反;其次就是保持充足的睡眠。我國中醫注重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有“養陰培元”之效。睡覺的時候最好在子時之前,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候,此時睡覺,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

四:秋天注意防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容易出現諸多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面板乾燥,多有咳嗽,鼻乃肺之竅,所以鼻乾燥在立秋之後尤為常見。此外,肺還與大腸有著密切的聯絡,中醫曰:“互為表裡”,而肺燥下移於大腸,腸燥則容易出現便祕。所謂“木之為舟,無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潤為貴”。所以要想防秋燥,還要在飲食上多加調理,比如適量的喝淡茶、豆漿等。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若是腸燥,則需要多食蜂蜜等對潤腸有作用的食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秋燥對人體的損害,還要多調節空氣溼度,保持周圍環境的水分,比如可以在家中或是庭院內,多種植或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以緩解空氣中的燥氣。

五:夏秋之交感冒多

適量的增減衣服,可不要在這時候打起“亂穿衣”的主意,這個敏感的交替季節,感冒增多與天氣變化無常有很大的關係,要想預防感冒,首先還是需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的增減衣服,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天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並不一定所有的咳嗽、頭疼、哮喘都是由於感冒引起的,最好到醫院諮詢過醫生之後,再對症下藥,以免耽誤治療的時間。

標籤: 交話 夏秋之 養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mwn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