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老人健康 >

中老年心理保健要點

中老年心理保健要點

目錄

中老年心理保健要點

第一章: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第二章: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具體表現

第三章: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措施

人到老年無論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發生很大的改變,尤其老年人的心理改變最為明顯,老年人心理存在很大孤獨及猜忌,因此,做好老年人心理保健很重要。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盤點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措施吧。

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1)失落與孤獨感

部分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後,無所適從,雖然全社會都關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可部分老年人總感覺有種失落感,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孤獨感就更為明顯,生活感到空虛,情緒不穩定。

(2)衰老與無用感

老年人隨年齡、生活的變化,功能的衰退,部分人出現無用、消沉、悲觀感,生活抑鬱、寡言少語,整日悶悶不樂。

(3)恐懼與求助感

老年人的恐懼感主要來源於疾病和死亡的威脅,這種恐懼並非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對疾病的擔心,擔心自己患病後給子女帶來負擔而被討厭,得不到應有的照顧。

(4)疑心重

有些老年人總感到自己經驗豐富,年輕人不如自己,常常以一些老觀念及自己的經驗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用自己頭腦中固有的標準來衡量事物,表現為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東猜西想,疑慮重重。

(5)自尊心較強

有些老年人在青壯年時期曾有過輝煌成就,生活道路非常順利,在離退休後仍希望社會、周圍的人們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自尊心較強,不愛聽逆耳之言。

(6)個性古怪

有些老年人的性格與年輕時明顯不同,如出現性子急,耐心差,愛發牢騷,絮絮叨叨。有的老年人則變得格外吝嗇,喜歡攢錢,總是感到有人要偷自己的錢。有的人對自己身體特別關注,甚至某些細微的變化,過分地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害怕死亡到來,整日陷入惶惶不安之中。

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具體表現

(1)健忘。

進入老年期後智力逐漸減退,但其程度有很大差異,並且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有的因為本人的自信心不足,自慚形穢,自認為智力減退,而實際上並非如想象的那麼嚴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漸下降的,一般認為18歲時智力達到最高水平,以後逐漸下降的,50歲時僅相當於15歲的智力年齡,80歲以後下降更明顯,85歲時大約相當於兒童5歲10個月的智力水平,由於個體的差異,所以可有10%~25%的人並不顯示智力減退。由於老年人的記憶力下降,這也是健忘的主要因素。

(2)焦慮。

抑鬱隨著衰老、精神情感變化日益明顯,表現為內心空虛,易出現焦慮抑鬱的情緒反應,常伴有自責。往往有杞人憂天之感,時有大難臨頭的緊張感,或是抑鬱苦悶,遇到問題時缺少進取態度。在經濟條件拮据的老年人門診病人中有48%具有抑鬱情緒,而身體健康、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具有抑鬱症狀者也有44%,有不少人每月發作1次,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之久,表現為意志消沉、煩惱、抑鬱焦慮等,並對往事回憶多有自責感。

(3)情緒多變。

當腦組織老化或伴有某些腦部疾病時,常有明顯的情緒變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難以平靜下來,其情緒激動程度和所遭遇不順心的事情之程度並不相對應。有時為周圍環境及影視中有關人物的命運而悲傷或不平,迅速出現情緒高漲、低落、激動等不同程度的情緒的變化,時而天真單純,忽而激動萬分等情緒多變的特徵。

(4)疑病。

60歲以上老年人,有半數的人可出現疑病症狀,這是由於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已從對外界事物的關心轉向自己的軀體所致,加上這些關心可因某些主觀感覺而加強,並因頑固、執拗的個性,更易出現疑病症狀,常出現頭部不適、耳鳴、胃腸道功能異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適,也要向周圍人去訴述。有時會過分注意報刊書籍上的一些醫學常識而對照自己的不適感,常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醫就診。

(5)猜疑和嫉妒。

一般認為,人進入老年期後,對周圍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強,常計較別人的言談舉止,嚴重者認為別人居心叵測,常為之而猜疑重重。由於生理功能減退,性慾下降,易懷疑自己配偶行為,常因之而爭吵。並且由於判斷力和理解力減退,常使這些想法變得更為頑固,甚至發展成為妄想。每當目睹年輕人活潑好動等性格時,常因之而嫉妒和自責。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措施

用積極的生活延緩衰老。

軀體的衰退雖然可以導致心理上的改變,但是這個改變有個體差異。現代科學證明,積極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緩大腦退化,保持生命活力。積極的生活方式,應該是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量力而行的工作、學習與活動。對工作,應視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以沒有緊迫感為原則,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老有所為,老有所用,體現自己對社會、家庭的價值。對學習,應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學習新知識,可刺激大腦活動,既可豐富自己的知識,又能促進個體的心理適應社會發展,在精神上有所寄託,掃除失落感和空虛感。對活動,可根據身體情況,開展自己喜愛並適合自己的活動,如釣魚、游泳、種花、養鳥、跳舞、下棋、旅遊、繪畫、練書法等等。

要善於控制、調整情緒。

眾所周知,情緒與健康關係十分密切。積極樂觀的情緒,可使機體運動活躍,血糖增加,呼吸、脈搏加快,提高人的腦力勞動效率和耐力,增加抗病能力,促進心身健康[2]。要指導老年人學會控制、調整不良情緒,明瞭保持愉快、積極、樂觀情緒的重要性,而避免消極的不良情緒,具體方法有訴說、 深呼吸、 聽音樂等。

保持晚年家庭關係的和睦。

天倫之樂,對老年人十分必要。晚年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能避免產生孤獨感,代溝的存在,常導致兩代人的矛盾。對待家庭問題,老年人應保持豁達的態度,子女也要體恤老年人。

端正對疾病的態度,積極治療軀體疾病。

老年人容易得病,對待疾病切忌焦慮、煩燥、憂心忡忡,甚至神經過敏,而應正確面對,既要重視它,又要藐視它。重視是指用科學的態度積極治療,並主動了解一些自己所患疾病的常識,做疾病的主宰者;藐視是指樹立信心,用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同疾病做鬥爭,不為疾病背思想包袱。這種心態,才是戰勝疾病,延年益壽的最佳心態

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適當的體育鍛煉

合理的飲食結構,是保證各種營養需求,提高免疫機能,減少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2]。合理的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並富有營養為原則,切忌暴飲暴食。食品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同時應低脂、低糖,豆類、奶製品、魚、瘦肉、各種蔬菜和各種水果可供選擇。進食前後,要注意情緒衛生,力求心情平靜愉快,切忌愁苦憂慮等不良情緒的干擾。適當的體育活動,既可鍛鍊身體,增加機體的靈活性,又可使生活充實有意義,鍛鍊最好每週五次,每次半小時。

擴大興趣與交往。

老年人適應退休生活的最好辦法,是發展和培養對生活的新興趣、新愛好。把精力用在自己所喜愛的活動上,有事可做,生活才有意義,精神才有寄託。此外,還要走出家門,參與社會交往,加入集體活動,多與人接觸,獲得資訊來源,可以保證心理上的青春。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有序,活動有節,對老年心理健康十分有益。良好的生活習慣應是“三不四要”:即不吸菸、不吃零食、不酗酒;要控制體重、要適足睡眠、要吃早餐、要經常運動[3]。雖然衰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但是,衰老的程序是可以人為地減緩的;而講究老年心理衛生,重視老年心理保健,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

總結:老人忙碌了大半輩子,到老的時候就是想能夠安詳晚年,但心理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打擾了他們的清淨,因此老年人安度晚年心理保健尤為重要。老年人首先要有個自我的認知才是心理保健的關鍵。(作者李子豪,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中老年 保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laoren/6l8kx8.html